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彌陀佛 諸位同修朋友,大家好,這次為大家分享"勸將士"篇,由總勸、一法戒、一戒,一法戒意 思是這篇文中不僅有好的表演值得我們學習,亦有惡的一面值得我們警惕,原文如下: 勸將士(共二則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皆天地之蒼生,君王之赤子也。不幸當兵戈擾攘之日,夫婦分散,母子流離。 此時所恃稍開生路,不至速填溝壑者,惟有將帥耳。一遇無紀律之師,竭其膏,破其節, 戕其命,則白雪加霜,紅爐添炭矣。吾今代千百年後之窮民,拜禱千百年後之將士,無屠 城郭,無劫鄉村,無焚民房,無掠婦女。見人之父母竄匿逃亡,當作我之父母彷徨莫措想 ;見人之妻女顛連失所,當作我之妻女恩情難割想。古人云:「富貴豈一家物哉!」當權 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為將士者,縱不為天地之蒼生計,君王之赤子計,獨不為 後世之子孫計乎?早自覺悟,福報無疆。 ------------------------------------------------------------------------------ 二曹將軍(《宋史》) 宋將曹彬,慈和謙讓,未曾妄殺。初破遂州,諸將皆欲屠城,公不可。有獲婦女者,悉閉 一室,密令衛之。事平,咸訪其家還之。無親者,備禮嫁之。及伐金陵,先焚香約誓:城 下之日,不戮一人!後彬子瑋、琮、璨,繼領旄鉞(*鉞:古代將領領兵時由帝王賜給的 一種象徵權威的兵器);少子□,追封王爵。實生光獻太后,子孫榮盛無比。時同姓將軍 翰,忿江州不下,屠其城,縱兵淫掠,死未三十年,子孫有乞丐於海上者。 〔按〕不染固佳,何如禁軍不掠之為愈乎?蓋彬所密衛之婦女,皆係諸將所掠者,決非曹 公自取之而自還之,且自嫁之也。曹公可謂萬世仁將之師矣。 ------------------------------------------------------------------------------ 支某(《現果隨錄》) 嘉善諸生支某,康熙己酉春,語友人顧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怨譴相隨。」及病,顧 偕僧西蓮問之。忽腹中作鬼語,曰:「吾於明初為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姚君,見吾妻江 氏美,起貪婪心。會某處叛,以殘兵七百,命余征討,余力不能支,全軍覆沒。姚收吾妻 ,妻遂縊死。銜此深仇,累世圖報。奈姚君末路修行,次世為高僧,再世為大詞林(*大 文人),三世為戒行僧,四世為大富人。好施與,皆不能報。今第五世,當戌酉連捷,以 某年舞弄刀筆,害鬻茶客四人,削去祿籍,故來相報。」西蓮聞其言有序,勸之,許其誦 經、禮懺,以解怨仇。鬼唯諾。遂請西蓮作佛事,支病頓愈。後數日,復作鬼語,西蓮責 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斷無反復。今來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師疑吾 負信,故特相報。」言畢遂去。俄支某病發,不信宿而亡(*信宿:兩三晚上)。 〔按〕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償二三百年前之債, 猶其近焉者。 ============================================================================== 心得: 我們先到第一篇文,勸將士這段文,茫茫宇宙之中,一切人民都是由天地所生養的蒼生, 都是為君王所護育的赤子。不幸遭遇兵荒馬亂的年代,夫妻分散,母子別離。此時能夠有 條活路,不至於立即死在亂軍之中,全靠軍中將帥的保護。一旦遇上紀律松弛的軍隊,搶 劫錢財,姦淫妻女,殘殺性命,則無異於雪上加霜,火中澆油。我現在為千百年以後無路 可逃的人們,拜求千百年以後的將士:請你們不要屠城,不要搶劫鄉村,不要焚燒民房, 不要掠奪婦女。見別人的父母逃竄躲避,要當成自己的父母彷徨無奈一樣。見別人的妻女 流離失所,要當成自己的妻女難分難捨一樣。古人說:“財富權勢絕非一家所專有。”當 手中握有兵權卻不能行善積德,就如進入寶山又空手而歸。身為將士者,縱然不為這些天 地生養的蒼生考慮,不為這些君王護育的赤子考慮,難道不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嗎?願 君早自覺悟,自然福報無邊。先看這段,這段文所顯示的際遇,諸位朋友想想,像不像目 前全世界的面目呢?發生戰爭的國家邊境、天災人禍肆虐,造成許多家破人亡,現前說實 話,生命財產都沒有保障,時時刻刻都提心吊膽,我們學佛的同修朋友,大家都了解因緣 果報,知道今生之受是前生造作,所以今天這"將士篇"的將士是誰呢?就是真正發心求道 的同修朋友,古代,執掌兵權的將帥,皇帝通常會委託給他其信任的親信,有時候連兒子 都信不得,兵權是所有權力中最重要的,掌兵權的將帥可以說在外就職等皇帝,在外皇帝 管不到,即使要管,軍備即時性也無法滿足,所以往往將帥的權利在外等同皇帝,一旦要 叛變,也通常要先跟掌兵權的人拉攏關係,所以這位子是相當重要,成敗都在將士手中, 所以好的將士真的會受後代子孫的拜禱,不肖的將士也受後人所唾棄,那今天諸位朋友都 學習佛法,也能深知佛法的可貴,更應該將這可貴之處宣揚給更多人認識,讓更多朋友也 能知到佛法的可貴,這責任都在諸位的身上,人弘道,非道弘人,如果這些可貴之學無法 再宣揚給更多人認識,往往將來越來越多人對於佛法產生偏執,認為佛法就是經懺法會, 幫往生者超渡用的,為什麼現前這麼多人對於佛法的看法就是這樣,還有認為學佛後,就 有法力可以心想事成,無中生有,現代一輩的疑惑真的五花八門,許多觀念都是從現前社 會以及老一輩這樣做下來,他看到聽到直覺就認為佛法就是這樣,失去了世尊當年每天教 學的教育意義,而且佛法這無上之寶,這樣好的東西就在許多人眼前飛逝而過,真的很可 惜,富貴榮華讓你享受一百年,倘若不繼續修福,時間到了,福也會享盡;反觀,若你這 生生活貧困,能得遇佛法,深信之,就有機會可以了脫生死輪迴,即使生活匱乏,也能解 脫,了脫生死輪迴跟現前你的生活是毫無關係,但往往許多人總想等掙得一筆財產後再來 學佛,修福也如此想,但往往錢沒掙到,壽命到了,很可惜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在這裡也 很鼓勵年輕一輩的同修朋友多多出來宣揚善法,宣揚佛法,將來佛法能否承傳下去都在你 們下一輩年輕人手裡了,若你的家境還算豐足,我在此也誠心希望你可以出來宣講善法; 若你家境清寒,須要維持家計,那在自修之餘,也能發心宣說善法給其他跟你一樣情形的 身邊朋友,大家一起學習,學佛不須要花錢的,許多人都認為學佛要花錢,因為佛講財布 施,就認為要花錢,財布施有內財與外財布施,內財是靠我們體力勞力來行布施,外財是 靠身外之物來行布施,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一出生就在富貴人家,往往都是前生修內財布施 很認真所感得的果報,果報你不用勞力去賺取財富,財富自然有,內財布施的果報比外財 布施殊勝,所以學佛是任何眾生都可以做,宣揚善法,宣揚佛法也是如此,我自己真的誠 心希望有這能力的同修朋友可以大家一起努力來做,唯有我們自己真正出來做,善法、佛 法才會復興起來,這講到將士篇跟大家分享一些心裡話。 我們看下一段,一法戒所舉的二曹將軍,我們看原文,宋朝大將軍曹彬,為人慈和謙讓, 從來不妄殺無辜。攻克遂州時,將領們都要屠城,曹彬不允許。他下令把軍中虜掠的婦女 都集中在一間房子,並派兵守衛。戰事平息後,一一尋訪她們的家人送還。失去親人的, 就備好彩禮把她們嫁出。攻打金陵時,曹彬在戰前與眾將領焚香立誓,攻下城池後決不亂 殺一人。後來他的兒子曹瑋、曹琮、曹璨,都當了將軍。小兒子曹■還被追封為王,其女 兒就是光獻太后。後世子孫榮盛無比。當時還有一個將軍叫曹翰,攻打江州時,由於久攻 不下,非常憤恨,下令屠城,放縱士兵姦淫擄掠。他死後不到三十年,家道衰敗,子孫中 有在海邊當乞丐的。 [按]作為領兵的將領,能夠自己持身不染,固然很好。如果還能嚴禁軍兵擄掠,豈不是 更加可貴?曹彬下令保護的婦女,都是其他將領劫掠來的,決非曹彬自己所搶,又自己送 還、自己嫁出。曹公可以說是千秋萬代仁將的榜樣。我們看這段文,這段文為我們舉了兩 位將軍,一位是曹彬,後世謂有仁將之名,另一位是曹翰,這兩位的果報一目了然,有朋 友曾跟我問過一樁事情,就是怎麼能夠肯定他這造作所感得的果報就是書中所說的,這兩 者的相關性,怎麼能確定呢?譬如我們看這則,看到曹翰在攻城之時,下令屠城,放縱士 兵姦淫擄掠,死後不到三十年家道衰敗,子孫為乞,這兩則事件真的互為因果嗎?這問題 ,如果你看過了凡四訓,再來看安士全書所為我們列出的這些綱題,你這疑問就解決了, 這些綱題我們在先前說過,有為官者、勸將士、勸年輕人、勸求取功名者、勸為師者、欲 求壽、欲求福...這麼多相關真實事例,而了凡四訓也列出許多事例,修善的事例,改過 的事例,謙虛為懷的事例,這兩部書是出於同源,就是佛法的五戒十善,你從五戒任何一 條下手,真正認真努力去落實,落實徹底,就是五戒就是十善,所以這五戒是根本戒,從 任何一條去做,都可以做到十善圓滿,相反,如果你有一條沒有符合,那五戒十善就不圓 滿,五戒十善所對應我們的煩惱就是五毒煩惱,這是俱生煩惱,有一個在,其餘四個通通 具足,所以再來看古大德所會編的這些書,裡頭列舉的事相,其因緣果報的真實性與否, 你從上面就能知道,是真實不虛。 我們來細看這段文的這兩則因果,曹彬禁止屠城,並令軍中擄掠的婦女都集中於一房,戰 事平息後,將之送回親人身邊,或備禮將嫁之,並焚香絕不亂殺一人,得的果報兒子都當 將軍,小兒封王,女兒做了太后,我們先看這第一則,因緣果報說複雜很複雜,說單純也 單純,我們看到曹彬為這些女子所做的打算及其心行,女人有一個很大的責任就是生兒育 女,為保其家道不衰,後繼有人承傳,這是身為女人一個很重要的天職,而曹彬能為女子 設想到如此,將女子同關在一處,因為古代女人比男人較有羞恥心,所以如果男女同處, 女子常較不自在,所以女子在一起,彼此也有照料,因為這個因,感得後代有顯貴的子孫 ,讓其家道承傳,女兒位至太后,澤披天下,這福報很大,所以你說平常我們對女生,要 不要尊重呢?要阿!你不尊重她,汙衊她,將來是斷自己的後,如同下一則曹翰一樣,家道 中衰,子孫為乞,不僅對女子要如此,你這則事例看懂了,那你會對一切眾生都尊重,因 為一切眾生都有善的一面,你對他不尊重,就是對自己的善不尊重,所以上天有好生之德 ,天道都看一切眾生善的一面,所以不忍心傷害,所以會給做造罪業的人許多改過的機會 ,如果造惡之眾生無法回頭,那果報,天神也無法幫你化解,我們學習善法要從這裡學習 起,看任何眾生善的一面,即使現前他造惡,總有一天會回頭,所以你常對別人起犯淫之 想,久而久之,你遇到的伴侶也容易讓別人起犯淫之想,因緣果報如是,所以你就曉得現 前社會五毒多嚴重了,連小至國小生,大到七八十歲都被犯淫,被性侵,你就曉得嚴重的 程度已經維持多久時間了。 我們看最後一篇原文,支某(《現果隨錄》) 嘉善有一位書生支某,康熙己酉年(1669)春天,對朋友顧某說:“我這些天神情恍惚, 好像有怨鬼跟著我。”他發病後,顧某請到僧人西蓮法師,來他家中詢問情況。忽然聽到 支某的腹中有鬼說話道:“我在明朝初年當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姓姚,他見我的妻子江 氏長得漂亮,起了貪心。遇到有一個地方出現叛亂,他讓我帶領七百名殘兵前去征討,兵 力太弱,結果全軍覆沒。姚某想霸占我的妻子,致使她也上吊自殺身亡。我懷著深仇大恨 ,等了好幾世想要報復他。怎奈姚某晚年修行,次世成為一名高僧,第二世入翰林院成為 一位大學士,第三世成為戒行僧,第四世成為大富人,樂於施捨,我都沒有機會報仇。如 今是第五世,本來應當在今明兩年的科舉考試中接連中榜,但因為他在某一年舞弄訟詞, 害死四位賣茶商人,被上天從官祿名冊中削去,我才得以報仇。”西蓮法師聽他說得很有 條理,就慈心加以勸解,承諾為他誦經禮懺以消解怨仇。鬼答應了,於是請西蓮法師作佛 事,支某的病立刻就好了。可是沒過幾天,支某腹中又聽到這個鬼在說話。西蓮法師責備 他為什麼又來?鬼說:“我已靠著佛力超生,決不會反覆無常。現在來向支某索命的,是 那四位賣茶商人,不是我。我怕法師以為我不守信用,所以特來告訴你。”說完就走了。 不久支某病發,不出兩天就死了。 [按]佛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像這樣償還二、 三百年前的業債,還要算是近的。我們看這段文,這段文,看得真的很毛骨悚然,二三百 年前的因果債還要還,這段原文非常重要,為我們開示了許多,這段跟悟達國師慈悲三昧 水懺的公案很類似,在你真正修行之時,或是你有官命在身之時,這兩者是一樣的,都是 你有教化眾生、服務眾生這責任在身的時候,冤親債主不敢近身,無論在明或在冥,因為 這時候如果冤親債主找上門來,他要背的因果債是跟所有被教化、被服務的百姓眾生來結 罪的,如果是一國宰相,服務的百姓就是全國,那冤親債主來找你麻煩時,就跟全國人民 結罪了,而真正修行人那結的罪業更大,是十方三世的一切眾生結罪,這地藏經中五逆罪 為什麼這麼重,這結罪都是從受教化的眾生這邊結,所以我們看到支某前四世都修善積德 ,所以冤親債主找不上門,到第五世因支某舞弄訟詞,就是訴訟的內文,害死四名茶商, 而官祿遭除名,就在你沒有服務百姓,服務眾生之時,冤親債主就上門了,這第五世的事 例,我們要有所警惕,現代人常因名利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來,這第五世反映就是我們 現前的司法界,任何一階層當官的人,或是為民服務的公門人員,都要引以為鑑,你們所 背負的因果責任,如果稍不謹慎,將來的結罪是全國百姓,而司法界是定人生死,端正社 會風氣一個很重要的場所,若還為了私名私利,而做出不如法的判決,將來這因果債,支 某第五世的果報你可以參考看看,那支某與姚某會結下這樣的怨結,導火線都在支某前生 對姚某的妻子起貪念,現在很熱的不是有犀利人妻,那這則諸位要多多去讀,看看這果報 ,斷淫,一開始相當困難,因為無始劫習氣使然,我們看到三途六道,我們都待過,現前 的境緣,三途的境緣熾盛,就舉畜生道來看,畜生道無論哪一類,時間到了都要繁衍後代 ,要進行交配,畜生道的因是愚癡,最重的癡念就是身見沒有放下,還認為身體是我,所 以要繁衍後代,為了繁衍後代,無所不用其極,動物星球頻道許多這類的資訊,所以現前 的境緣如是,你要說淫欲馬上要斷除,很困難,但要有決心,每天去看這些戒淫的善書, 不要接觸邪淫的外緣,不能完全遠離,要盡量減少,每天固定拜佛,一起淫念馬上拜佛, 在外面起淫念,無法拜佛,就念佛或持咒,或是趕緊想戒淫的果報以及犯淫的果報,多想 這些內容,時間久了,縱然淫念不能斷,也可以伏住,這篇"勸將士"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 ,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170.135
hallcom:好文^^ 隨喜^^ 04/28 17:50
※ 編輯: mark183 來自: 111.243.170.135 (04/28 18:00)
happytiger:推.. 04/28 19:32
Insurance:感恩分享~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04/28 20:23
loxyz:阿彌陀佛 04/28 21:20
bobju:愈看愈奇怪,愈來愈像是道教的勸善罰惡文.. 04/29 12:28
AHJKL:哪裡奇怪?十善、不邪淫不正是佛教觀點? 04/29 23:40
AHJKL:佛教包含世間法及出世間法,對於在家眾以及根器,是要有次第 04/29 23:40
AHJKL:與因緣的。 04/29 23:41
AHJKL: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最終導向一佛乘 04/29 23:41
AHJKL:ma大的文章發人省思,要花費很多時間po的,要感恩 04/29 23:42
bobju:官命在身,鬼神不敢近身? 從官祿簿除名? 佛教有這種說法? 04/30 00:00
bobju:怎麼好像是在說,你修得好,就有大力神佛給你靠的感覺?? 04/30 00:01
bobju:另外,基督教也說不邪淫,不作惡,A大也認為基督教跟佛教有共通 04/30 00:02
bobju:之處? 04/30 00:03
AHJKL:重點不在於這個,而在於不邪淫、十善的福報 04/30 00:03
AHJKL:五戒十善是人天善法,很多宗教或多或少都有共通之處 04/30 00:03
AHJKL:佛教的重點在於出世間法,也就是觀五蘊無常、與究竟問題 04/30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