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彌陀佛 諸位同修朋友,大家好,這次跟大家分享"勸求功名者"這篇文,這篇總共有八則(四法二 戒二法戒),戒與法戒我們會全部節選,法從四則中節選兩則,所以心得部分,我們分為 總勸、二法、二戒、二法戒來分享,這篇我們分為兩次做完,這次我們先以總勸、一法、 一戒 、一法戒按這順序,第二次按順序為一法、一戒、一法戒來做,那我們先看這次的 原文: 勸求功名者(共八則四法二戒二法戒) 美色人之所欲也,科第亦人之所欲也。二者若能兼致,何異腰纏十萬,更跨揚州之鶴乎( *飛升成仙)?無如世間最易惑人者,莫過於欲;而與功名為水火者,亦莫過於欲。古今 來慧業才人,為愛水大河之所漂沒者,何可勝道?彼或作或輟,平日無志於科名,則亦已 矣。向使雪夜寒窗,殘燈獨坐。劬勞之父母,瞻玉兔而神傷;重義之佳人,聽金雞而淚墮 。一旦朱衣擯斥,黃榜除名,香閨之屬望徒虛,罔極之深恩未報,此際何以為情乎?男兒 欲遂青雲志,須信人間紅粉空。 ------------------------------------------------------------------------------ 林茂先(《文昌化書》) 信州林茂先,閉戶讀書。得鄉薦後,有富鄰婦,厭夫不學,慕茂先才名,奔之。茂先曰: 「男女有別,禮法不容。天地鬼神,羅列森布。奈何汙吾?」婦慚而退。茂先次舉登第, 三子皆登第。 〔按〕《中庸》發端,便說戒慎恐懼,及推論小人,則曰「無所忌憚」。可見修身要圖, 實唯敬畏。男女有別,禮法不容,敬也;天地鬼神,羅列森布,畏也。知其夙養深矣。 ------------------------------------------------------------------------------ 劉堯舉(《廣仁錄》) 龍舒劉堯舉,僦(租賃)舟應試。調舟人女,舟子防之密。既入試,舟人以重扃棘闈(* 扃:門窗箱櫃上的插閂。棘闈:科舉時,為防止傳遞作弊,圍牆上插棘枝,不使人爬越) ,必無慮,入市良久。而試題皆堯舉私課,出院甚早,遂與之通。劉父母夢黃衣人持榜至 ,報劉首薦。適欲視榜,忽一人掣去,曰:「劉某近作欺心事,殿一舉矣。」覺言其夢而 憂。俄拆卷,劉以雜犯見黜,主司皆歎惜其文。既歸,父母以夢詰之,匿不敢言。次舉乃 獲薦,然竟以不第終。 〔按〕舟次倉猝之歡,竟以一省元博之,何如彼其愚也。 ------------------------------------------------------------------------------ 直隸兩士(《戒淫彙說》) 明有一士,應試南京。寓對某指揮第,有女窺之,屬意於生。試畢,使婢授意,期於是夜 相會,生懼累陰德,卻之。同寓一友,素輕挑,乃偽為生赴約。婢暗中莫辨,引之入。相 與就寢,偶忘閉門,適父晨歸,突入見之,大怒,奮劍俱斬,首於有司(*首:投案自首 )。明日榜發,在寓者居首列。 〔按〕一登舉子錄,一登鬼子錄,榮辱苦樂,皆天淵矣。念別於幾微之界,而報分於旦夕 之間,良可畏哉! ============================================================================== 心得: 我們先看第一段總勸的原文,美色是世間人想得到的,科舉功名也是世間人想得到的。然 而若想二者同時擁有,就像有人又想發財腰纏萬貫,又想做官當揚州刺史,還想成仙騎鶴 升天,無異於痴心妄想。無奈世間最容易使人迷惑的莫過於色慾,而與求取功名水火難容 的也莫過於色慾。古往今來有多少才華出眾的讀書人,最終被愛慾的大浪所淹沒,可以說 數不勝數。若是那些得過且過,平日對求取功名不肯努力的人,倒也罷了。若是雪夜寒窗 ,殘燈獨坐,慈愛的父母望明月而神傷,賢良的妻子聽雞鳴而墮淚。一旦該得到的朱衣官 服被剝奪,在科舉中式的黃榜上被除名,妻子多年的期望成為泡影,父母的養育深恩無法 報答,此時自己的心中該是多麼悔恨!男兒若想實現青雲之志,就須把人間的女色看空。 我們先看這段文,在前一篇的心得分享中,我們有看到因為害死茶商,而祿位遭除名,這 段總勸也給求取功名成就的朋友們一個警惕,色字頭上一把刀,真的是在頭上,一把持不 住,這把刀真的把你從黃榜上除名了,到頭來不僅功名無望,且家親的期望都落空,無法 報父母養育之恩,自古以來,在求取功名的仕途弟子中,沒有一個不奉行文昌帝君陰騭文 ,那為什麼在陰騭文中亦或安士全書中的"萬善先資集"以及"欲海回狂",會對求取功名的 仕途弟子特別針對戒淫與戒殺這麼樣重視呢?這點不知道大家有否注意到,因為求取功名 者都正值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很容易衝動犯淫以及犯殺,如果古時候,求取功名者大都 是年歲較大的,那在犯淫上,也許能收斂,但現代這時代年歲大的也很難說能不犯淫,更 顯的戒淫戒殺這類善書的重要性,我知道板上許多年輕朋友都有在準備考試,無論是學校 考試還是國考都很多,像我一位朋友準備國考前幾個月發心吃素,我印象中,從我高中聯 考時期就有同學有這樣做法,但當時不懂,只認為他吃素是為了健康,思慮能更清楚,不 知道有這層關係,那我們會問這樣有沒有效果,我們最重視的要看到效果,就是果報,那 你多去看看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些真實記載,會看出一個端倪來,就是古人,一改一切 改,絕不貳過,所以那效果非常明顯,果報來的也快,我們現代,往往有時警覺到了,趕 緊回頭,但又遇境緣佑把持不住,又犯,所以往往如此三心二意,效果不是沒有,而是有 限,所以真正能不貳過,是真正懺悔,這改過的力量大,然而現今外面境緣充斥許多引誘 ,如果自己自制力不夠的話,往往就被拖著走了,前面我們說過這問題,共業所感,唯有 靠自己時時警覺,那這須要長時間受這些善書的薰習,慢慢將這觀念根深蒂固,信根穩固 了,煩惱就能伏住,而發心吃素,最重要是養自己的慈悲心待一切眾生,用這樣的心行, 那吃素功德無量無邊,若還有一絲為私利的念頭,那吃素所得的果報就有限,這點特別針 對正在準備考試的朋友希望能落實。 那我們看第二段文,這是一法的原文,林茂先(《文昌化書》) 信州的林茂先,每天閉門讀書,非常用功。中了舉人後,鄰居有一個富戶的妻子,嫌棄自 己的丈夫不肯讀書上進,欽慕林茂先的才華,就自己跑來想和他親近。林茂先說:“男女 有別,這樣的事情為禮法所不容。況且天地鬼神,羅列森布,無處不在,看得清清楚楚。 你怎能玷污我的品行呢?”鄰婦慚愧地走了。林茂先在其後的考試中,中了進士。後來他 的三個兒子也都中了進士。 [按]《中庸》開篇第一章,就說君子在獨處時,對於各種誘惑要有戒慎和恐懼之心。而 在評論小人時,則說他們“無所忌憚”。可見修身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林茂先 所說的“男女有別,禮法不容”就是敬,“天地鬼神,羅列森布”就是畏。從這裡也可以 知道,他平日的個人修養的確很深。我們看這段文,這段文我們特別把他節選出來,這則 事例所能反映的資訊相當多,這則在事相上也反映在現代的社會,許多無論男女趨炎附勢 ,一定要選擇的伴侶家中有財力,有地位保障,有學識,亦或如何,真正有道德的人,我 們看到這則,知道他的言行舉止絕對符合人道,如果將這事相搬到現行社會,我想許多人 可能恨不得把這女的抱在手中了,對於男女都不尊重,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那為什麼林 茂先可以做到呢?在[按]文中透露出來,就是慎獨,儒家相當重視慎獨,佛家更是重視, 唯有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才能考驗你的功夫真實與否,我們都知道"馬祖建叢林,百丈 立清規"的典故,就是依眾靠眾來修行,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就是慎獨的功夫大家做不到了 ,自己一個人獨處之時,煩惱習氣通通又現行了,唯有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學習,能夠把 這煩惱伏住,就有機會能夠成就,所以各個時期祖師大德所教授的方法能夠看出那時期的 眾生根性如何,如果後世自己也是這根性,慎獨做不到,那一定要依眾靠眾來修行,現前 社會慎獨能不能成就呢?可以,現在網路媒體發達,就每天二十四小時接觸佛法,接觸善 學,一個人也行阿!以前的環境是因為沒有這些科技設備,要接觸善知識只有到道場去, 現在這環境一個人也能修行,關鍵在於你是不是真正發心想要落實,如果你能夠忍,忍六 根遠離天下事,就一心一意繫念在道業上,那你一定會成就,這真正要有相當決心,能狗 忍一切,也要成就道業,那你決定會成功。 我們看下一段文,一戒的原文,劉堯舉(《廣仁錄》) 龍舒有一個人叫劉堯舉,租了一條船前往省城參加鄉試,路上總想調戲船夫的女兒,船夫 隨時都提防著他。劉堯舉進入考場後,船夫認為考場裡重門緊閉,棘枝插墻,完成答卷前 考生不得離開,因此不再擔心,到街上去了很久。誰知試題都是劉堯舉曾經練習過的,很 快就考完出來,乘機與船夫的女兒私通。劉堯舉的父母在家中,夢到一個黃衣人拿著考中 的名單,向他們報喜說劉堯舉考了第一名。他們正要看名單時,忽然被一個人奪去,說: “劉某最近作了一件欺心事,已經被取消考試資格了。”劉堯舉的父母醒後,說起這個夢 都很擔憂。不久在考場閱卷時,劉堯舉因為考試違規被取消資格,主考人員都為他的文章 感到惋惜。回家後,父母把夢到的情形向他詢問,劉堯舉隱瞞實情不敢告訴父母。他在下 一次的鄉試中才考中舉人,但終其一生都沒能中進士。 [按]為了船上一次匆匆的歡娛,竟然用一個“省元”(鄉試考取全省第一)來換,還有 誰像他這樣愚蠢呢!我們看這段文,我們先續前文的部分,大家吃素拜佛或修行,希望能 夠藉由任何因緣而能持之以恆,像大家藉由考試而發心吃素,等考完了或知道結果了,許 多人就已經忍不住就大開殺戒了,戒淫也是如此,一開始都為了一個目地去做,也希望在 了解這個理之後,就貫徹到底,知道這麼做法真正如理如法的原因何在,才能歡喜信受, 因為這跟我們這則要說的有相關,這則事例我們看到劉某在赴考途中,還在考試之於都不 忘犯淫,所以果報被除名了,終其一生中得舉人,無法在躍升,看到按文中提到短暫的歡 愉換來一個省元,那我們在自我反省,我們一生中犯了多少次邪淫,原本你的受用比你當 前不知道要殊勝多少,福報都在這一點一滴的歡愉中漏出去了,這段很得我們認真反省, 日常生活中,多少福報就在點滴的貪瞋癡慢疑中漏掉了,這些福報都是過去累積而得來的 ,真正要惜福;這裡我們引申來說參與道場或法會,這也許多人往往忽略掉了,我們到道 場或法會現場,先問自己是抱著什麼心態來參加法會或來道場修學的?過去我也參加過許 多法會,裡頭有許多真正修學的同修,也有來閒話家常的,地藏經上有說到五逆罪中其中 一條,或伽藍內恣行淫欲,當墮無間地獄,伽藍是指道場,有道之處就是伽藍,我們都聽 過伽藍尊者,護法菩薩,今天六根,不管是你眼看耳聽法會通知、聞到焚香、嚐到法會的 供養、觸到法會通知單,從這時候起,自己的心行就要收斂,不管你參不參加這場法會, 這點很重要,許多人都到法會現場才開始收斂,法會之前或參加完就又習氣起來了,而到 法會現場,更是一心一意專注去做,不懂儀軌,老實的跟著做就好,在參與期間就不要在 閒話家常,每一階段的休息時間就專心念佛持咒或讀經,所以法會最好怎麼樣呢?一個人 去,有家人陪同的話,如果家人懂這道理那很好,如果不懂這道理,往往要寒暄照料,就 把原本參與法會的初衷打折扣了。 那我們看最後一段文,是一法戒的原文,直隸兩士(《戒淫匯說》) 明朝有一位書生,在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寓所的對面是一位指揮使的官邸。指揮使的女兒 見到這位書生後,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一等考試結束,就派婢女傳信,約他在晚上相會 。這位書生怕損傷陰德,就拒絕了。但與他同住的一個朋友平時比較輕浮,就冒充書生前 去赴約。婢女在夜色中分辨不清,把他領進指揮使女兒的房中,兩人睡在一起,忘了關門 。恰好指揮使早上回來,突然進門看到,不禁大怒,揮劍殺了兩人,然後去官府自首。第 二天正是發榜的日子,這位留在寓所沒去赴約的書生名列榜首。 [按]一個登上舉人錄,一個登上冤鬼錄,兩個人的榮辱苦樂有天淵之別。僅僅一念之差 ,卻在一夜之間釀成如此截然不同的後果,真是太令人敬畏了!我們看這一段文,這一段 文給我們個很重要的開示,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我們看到對於同樣一位女子,住在 同寓的兩個書生,一位把此位女子當成考驗自己的陰德能否得以保全;而另一位則是經歷 這考驗後,被淘汰出局了,一位通過考驗所得到的功名成就,另一位被淘汰的成了冤鬼, 從這事例來看,你說世間的事相有一定嗎?如果是一定的,就不能成佛了,不能成菩薩了 ,就是因為它不定,所以都能夠轉變,完全在自己的心行上用功,我們下次在一法戒的原 文中會在讀到另一則是雙胞胎兄弟的繼續,大家仔細看看雙胞胎兄弟在一位女子的考驗下 ,兩人有了迥然不同的發展,完全在於心行的歷練,如果我們可以學習這第一位書生這樣 ,把重重關卡當成考驗,而不被它所轉,那你功夫就得力了,往往還沒被她所轉,就會先 處處打聽這女子的外貌、身家背景.....等,還沒見到本人,就已經對於其他條件作打量 了,是不是事實都還未確認,就一味自己打妄想,這我們要有這警惕,現代人喜歡談論人 家是非,再好也要挖別人的壞,再壞還要繼續挖更深的是非,都看壞的一面,你說個影, 他說個影,湊起來剛好四不像,這都是造罪業,事實是你自己想的如此嗎?是,也不是, 這諸位同修朋友自己去深思,那今天這幾段文我們分享到這邊,下次會在針對"勸求功名 者"做另一次的節文心得,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66.131
hallcom:隨喜^^ 04/29 17:25
Insurance: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04/29 19:33
loxyz:阿彌陀佛 04/29 20:18
jackyshih200:阿彌陀佛 04/30 09:49
AHJKL:懺悔 05/01 13:02
AHJKL:觀世音菩薩 05/01 13:03
skyblue19:懺悔 地藏王菩薩~ 05/13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