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彌陀佛 諸位同修朋友,大家好,這一次跟大家分享謙德之效這最後一段文: 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 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 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 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 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 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孟 子曰:王之好樂甚,齊其庶幾乎?予於科名亦然。 ============================================================================== 心得: 我們來看這段文,從上面所列舉的事例所講的看來,舉頭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監察著人 的行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應該趕快的去做;凶險,損人的事,應該避免,不 要去做,這是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 地鬼神,而且還要虛心,自己肯遷就不驕傲,使得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才可以有福的 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福報。 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 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若人不謙虛,誰肯去教他?並且謙虛的人,肯學別人的 好處,別人有善的行動,就去學他,那麼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了。尤其是進德修業的 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我們先看到這段,這段的開示我們要時時記在心中,利人的事 情,一定要趕緊去做,損人的事情,一定當下要杜絕,無論念頭或是行為都要常想到是否 對得起眾生,對的起諸佛菩薩,這樣努力落實,慢慢惡的習氣才會汰盡,要能常想眾生利 益,是開拓自己心量的不二法門,時時謙虛好學,所積存的福報才得以保持,德行也才能 繼續長養,修學最忌就是心量小,放不開自己,那就永遠無法更進一步,不進則退,所以 許多人學習到一半就退轉了,其根本原因也在於不能保持謙虛向學的心態繼續用功。 接著看最後這一段文,古人有幾句老話說: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 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 生出枒枝花葉來。人要立定了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都要謙虛,即使碰 到像灰塵一樣極小的事情,也要使別人方便,能夠做到這樣,自然會感動天地了。而造福 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夠造成。像現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當初那有什麼真心 ,不過是一時的興緻罷了;興緻來了,就去求,興緻退了,就停止,孟子對齊宣王說:大 王喜好音樂,若是到了極點,那麼齊國的國運大概可以興旺了。但是大王喜好音樂,只是 個人在追求快樂罷了,若是能把個人追求快樂的心,推廣到與民同樂,使百姓都快樂,那 麼齊國還有不興旺的麼?我看求科名,也是這樣,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實推廣到積德行善 上;並且要盡心盡力地去做,那麼命運與福報,就都能夠由我自己決定了!這一段為我們 開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立志向,且志向的方向要正確,不可以偏耶,為了能達成這個志向 目標,在這求學路上,一定會經歷許多困境,我們都當要忍耐,保持謙虛的態度,只有真 正目標正確才能驅動我們繼續努力用功,學佛也是如此,真正立定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後, 再多的苦難你嚐起來,感覺也不苦了,因為心中有目標,這就是佛法常說的願力,真正發 願心,須落實,願才不會落空,在起行的經歷中,一定要違順兩境,常常心中念著自己初 衷所發的願,違順慢慢也都能突破,這裡了凡先生為我們說到求心求功名者功名,有心求 富貴者得富貴,關鍵在於那個真心,真正要利益眾生的心念,這個願望才能求得,倘若只 是欸一己之私而求,這無法相應,如同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好樂絡能推己及人,將自己 的好樂的心情擴大到百姓,這國家就富興了;倘若只為一時興致,過了就沒有了,這是妄 念,妄念才有生滅,真心沒友生滅,那百姓的生活就不穩定,一會兒快樂,一會兒痛苦, 這也教導我們,當我們平常有嗜好,無論是聽音樂,看電影,或是運動,就能念念都想到 將這享受嗜好的福報與眾生共享,當聽自己喜歡聽的音樂時,就想自己要說出對眾生真正 有利的聲語;當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時,就想能真正做出對眾生有利益的舉止來,演自己 這齣戲來幫助眾生覺悟;當做自己喜歡做的運動時,能常想到為眾生真正利益來勞動而不 辭辛勞,如道場義工,或幫助流通三寶,諸如此類都是,這些都是能從生活中真正觀想來 利益眾生,將來因緣時節到時,都會成真,所以心念為眾生想很重要,利人是真正自利。 這一段文也是謙德之效最後一段文,而了凡四訓跟諸位朋友分享了將近一個半月時間,終 於圓滿了,希望有心學習的同修朋友一定要反覆不斷的重溫了凡四訓的這內容,努力落實 ,解行並重,如此才能體悟得更深,對於行門會更有所感想,因果教育落實後,念佛才真 正能念的踏實,才真正能體會淨業三福何以"深信因果"世尊要放在第三福,不放在第一福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因果一定要從小地方開始落實,慢慢範圍深度擴大深入,求生淨 土就有把握了,這段時間也感謝有緣的朋友一起學習,這部書分享完這次心得後,我也不 再分享任何經典的心得了,也希望有緣的朋友也能多多為眾生分享自己的了凡四訓修學心 得,讓更多人能落實這因果教育,也希望大家將來都能道業有成,一同發心求生極樂世界 ,有緣再做同參道友,阿彌陀佛 了凡四訓(終) 合十 頂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65.247 ※ 編輯: mark183 來自: 111.251.165.247 (03/07 14:44)
hallcom:隨喜^^ 03/07 15:57
loxyz:阿彌陀佛 03/07 20:48
Insurance:感恩分享此系列文,了凡四訓真的看下去,就像個照妖鏡一 03/07 22:21
Insurance:樣,缺點習氣都照得清清楚楚XD,很多事都咎由自取怨不得! 03/07 22:23
onesadman: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03/08 00:14
AHJKL:真快已經一個多月 03/08 00:38
AHJKL:為何不再分享任何經典的心得了? 03/08 00:38
Samus:感動 分享經典心得 真的很讚嘆 03/08 01:11
jackyshih200:阿彌陀佛 03/08 12:41
AHJKL:為何不再分享任何經典的心得了?對的起板上精進同學嗎?^^ 03/08 14:02
AHJKL:繼續吧 03/08 14:03
aquaslove:感恩,讚嘆。 03/09 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