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彌陀佛 諸位同修朋友,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分享下面這段文: 何謂難易?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夫子論為仁,亦曰先難。必如江西舒翁,捨二 年僅得之束脩,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與邯鄲張翁,捨十年所積之錢,代完贖銀,而活 人妻子,皆所謂難捨處能捨也。如鎮江靳翁,雖年老無子,不忍以幼女為妾,而還之鄰, 此難忍處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財有勢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為,是為自暴。 貧賤作福皆難,難而能為,斯可貴耳。 ============================================================================== 心得: 怎麼叫做難行易行的善呢?從前有學問的讀書人,都說:克制自己的私欲,要從難除去的 地方先除起。孔子的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叫作仁?孔子也說,先要從難的地方下工夫。 孔子所說的難,也就是除掉私心;並應該先從最難做,最難克除的地方做起。一定要像江 西的一位舒老先生,他在別人家教書,把兩年所僅得的薪水,幫助一戶窮人,還了他們所 欠公家的錢,而免除他們夫婦被拆散的悲劇。又像河北邯鄲縣的張老先生,看到一個窮人 ,把妻兒抵押了,錢也用了;若是沒有錢去贖回,恐怕妻兒都要活不成了。於是就捨棄他 十年的積蓄,替這個窮人贖回他的妻兒。像舒老先生,張老先生,都是在最難處,旁人不 容易捨的,他們竟然能夠捨得啊!又像江蘇省鎮江的一位靳老先生,雖然年老沒有兒子, 他的窮鄰居,願意把一個年輕的女兒給他做妾,願能為他生一個兒子。但是這位靳老先生 不忍心誤了她的青春,還是拒絕了,就把這女子送還鄰居。這又是很難忍處,而能夠忍得 住的事呀!所以上天賜給他們這幾位老先生的福,也特別的豐厚。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 裡舉了幾個例子,都是旁人難忍處,而他們能夠忍得住的行善,這裡講的行善,我們斷惡 也是要如此,從自己最難克服的下手,慢慢其他輕微的就很容易了,而這則在我們現代這 環境想要落實,事相上是有許多,且往往作善反而引來反對聲浪,所以現代真的善行處處 都是難行,但自己明白最重要,不要求別人能夠體會,但我們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哪 些事該做,哪些不該,縱然眼前遇到一些屏障,一轉眼人間也快過完了,又是下一世了; 尤其最近,頻頻看到許多無論是意外或是自殺,都是年輕一輩的,真的看到不能不警惕, 這隨時都有可能會走,就是來生了,所以能把握時間行善都是有福報的,要好好把握這機 緣。 接著看下一段文,凡是有財有勢的人要立些功德,比平常人來得容易,但是容易做, 卻不肯做,那就叫做自暴自棄了;而沒錢沒勢的窮人,要做些福,都會有很大的因難,難 做到而能做到,這才真是可貴啊!這最後一段文,在期勉誰呢?我們生在現在,了凡四訓 很契我們這時代的人,都是期勉我們平常人,不是很富有,全貴也不高,就平常老百姓, 甚至期勉一些真正生活困苦又能發心行善的人,這非常難得,在自己貧困之際還能想到別 人的處境而願意犧牲自己,這心行真的很難得,真是我們一般人無法做到的,這都屬於難 行之善,而相對的富貴人家要行善,的確比我們容易,如果他有權勢,更可以利用權勢來 真正制訂對人民、對眾生有利益的政策,這一個政策就可以善報就圓滿了;但如果你利用 自己的權勢來滿足自己的私欲,那造的罪業也是一念就無量無邊了,所以這真的需要相當 謹慎的事情,這邊我身邊兩位朋友的事例,一位在公門服務,另一外是在私人企業服務, 私人企業服務的這位朋友,因為他在科技業,所以從他踏入這行之後就看不慣一些大老闆 的管理風格,讓這樣多人因為過勞而身亡,希冀有天他站到管理職時,一定要反擊這些大 老闆;而另外一位在公門服務的朋友,他說他現在權力還不夠,等他有權勢後,他一定會 弘揚善法,因為他認為一切都需要有權勢才能來普及一個政策,這是他想努力的目標,冤 家宜解不宜結,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有權勢的人,或有財富的人自然他有他的滿業, 滿業過去我們也說過,就是這一生當中自己的受用,物質精神的受用,這屬於滿業,而佛 為我們說人生酬業,無非就是還因果債,如果你能用這樣的心態去面對,自然對於現今社 會種種百態自然不會動心,為什麼?人生酬業,如果在這裡頭又加上想要報復,或是改變 ,將來還是自己要受,個人有個人的因緣,不須去撥弄他人的因果,時候到了,自然歷歷 分明,還沒到,自己卻妄想可以藉由自己的改變去創造,這不就把別人的因果債纏到自身 上了嗎?這都是非常冤枉的事情,何必要造呢?我們有心真想為那些往生者或是這社會善的 風氣有提升作用,那就自己落實,別人不落實,也無須去免強逼迫,古人有說強摘的果實 不會甜,強逼的心行不會真,隨緣行善,倘若強逼就攀緣了,但老一輩有用強逼的方式, 那是對誰呢?父母對自己的子女,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有用這種方式教導,他真肯聽話, 真能接受,這方法有效果,真正可以帶出你的成就來,但如果是不肯聽話的,不肯接受的 ,那這方法只是會戶結更深的仇恨,所以教學還是要看學生恭敬的程度與接受的程度,真 正恭敬好學,那一定要把他帶出成就來,否則就對不起他了;反之,我們恭敬他,一切隨 他去,將來還有因緣再見面,現在大家結個善緣,將來見面也會歡喜,到時候緣成熟了, 他也許就能接受了,所以度眾生也不用急於這一時,努力先成就自己才是當下的課題,這 一段文我們就分享到這邊,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80.60
onesadman:推 03/05 21:49
Insurance:隨喜,歡喜讚嘆.阿彌陀佛! 03/05 21:53
loxyz:阿彌陀佛 03/05 21:58
Samus:沒錯 從自己做起 我有強迫別人的習慣 唉唉 03/06 00:59
jackyshih200:阿彌陀佛 03/06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