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彌陀佛 諸位同修朋友,大家好,今天再為大家分享下面這段原文: 何謂半滿?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如貯物 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無財, 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席者親為懺悔;及後入宮富貴,攜數千金入寺捨之,主僧惟令 其徒回向而己。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師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 ,令人代懺足矣。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鐘離授丹於呂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 呂問曰:終變否?曰:五百年後,當復本質。呂曰:如此則害五百年後人矣,吾不願為也 。曰:修仙要積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滿矣。此又一說也。又為善而心不著善 ,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 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 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此又一說也。 ============================================================================== 心得: 我們來看這一段文,怎樣叫做半滿的善呢?易經上說:一個人不積善,不會成就好的名譽 ;不積惡,則不會有殺身的大禍。書經上說: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錢那麼滿;就彷彿 收藏東西裝滿了一個容器裏一樣。如果你很勤奮的,天天去儲積,那麼終有一天就會積滿 。商朝由開國一直到紂王,它的過失罪惡,到此時便積滿了,因此迅速亡國。如果懶惰些 ,不去收藏積存,那就不會滿。所說的積善積惡,也像儲存東西一樣,這是講半善滿善的 一種說法。而底下舉了兩個事例,第一個是一位貧女只有兩文錢真心求懺悔,有寺院的首 席和尚親自為她主持,而後來進宮後,做了貴妃,佈施的心卻不如從前,故僅由徒弟主持 經懺;而另一個事例為呂洞賓點石成金的故事,這兩個公案相信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我們 就看這一段,說明半善與滿善的不同,在於其佈施的心量,不在於佈施的財物多少,所以 我們對於其善的作用在這一系列看下來,真假、是非、端曲,陰陽,至現在的半滿,無非 就是開示我們一個點就是佈施要真正用真心,我真心希望別人得到這佈施後能得到幸福, 得到安穩,而不能偏執的認為我只奉獻這一塊錢或是我自己沒有做佈施,佈施需要很大的 財富權勢才能做,這觀念許多比我年長的長輩都還存在著,權勢財富固然可以做到廣面的 佈施,但其心行不端正,縱然得福亦是有漏之福,終難逃離輪迴苦,不如貧苦人家佈施ㄧ 文錢的功德,這道理我們心得分享至今,大家應該都有所體悟了;那現在學到這則文,我 們該如何去落實呢?其實現今環境,普遍大家生活都很苦,不管薪資水準或是物價指數都 不成正比,也因此許多人反而不敢佈施,認為佈施後自己沒有飯吃,生活品質都沒有了, 說實話,我以前也有這觀念,佈施的不甘脆,總想留一些在身邊才有保障,而學了了凡四 訓後,其實如果你真的是餓死的命,即使你擁有萬貫家財,還是會餓死;如果你不是餓死 的命,即使你為乞丐,你還是不會餓死,所以有能力就多奉獻給其他人,自己將來有緣可 以找個地方,自己照顧自己,好好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往生時就靠自己,所以現在就要一 切能自己來就自己來,將來才不會連往生都要靠大家來幫忙,我們在講這部了凡四訓的同 時,由於過去我有分享過地藏經全經大意心得,後來有想要將地藏經分品題如現在分享了 凡四訓一樣這樣段段分享,結果第一品經文分享不到一半就花掉太多篇幅了,所以後來就 中途暫停了,而最近身邊朋友希望我可以再分享地藏經,其實我們分享這部了凡四訓,如 果大家真正能落實,地藏經的內容就不難體會了,因為地藏經跟了凡四訓都著重在事相上 比較多,這一次詳細來分享,希望將這事相的理能說清楚,其實理是貫通的,所以再來讀 地藏經,理明白了,事相就不難懂,且可以將之引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 那我們看最後一段,最後一段也是半善滿善的另一個說法,而道理都在於佈施時,是否真 正放下"我"的念頭,一個人做善事,而內心不可叨念,彷彿自己做了一件不得了的善事; 能夠這樣,那麼就隨便你所做的任何善事,都能夠成功而且圓滿。若是做了件善事,這個 心就牢記在這件善事上;雖然一生都很勤勉的做善事,也只不過是半善而已。譬如拿錢去 救濟人,要內不見布施的我,外不見受布施的人,中不見布施的錢,這纔叫做三輪體空, 也叫做一心清淨。如果能夠這樣的布施,縱使布施不過一斗米,也可以種下無邊無涯的福 了;即使布施一文錢,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這個心,不能夠忘掉所做的善 事;雖然用了二十萬兩黃金去救濟別人,還是不能夠得到圓滿的福。這又是一種說法。這 則舉了許多事例,大家看後應該不難體會到半滿的差別在哪裡,只是我們也想要佈施時能 夠三輪體空,這樣福報最大,但三輪體空要怎麼修呢?真正要做到三輪體空的話,那是一 真法界了,目前我們還無法到這功夫,先學習落實菩薩的六度行,一定要佈施的心不能斷 ,這是精進,也許事相上不能保持,只要你體會依正不二,你佈施的心不斷,行就不斷, 也就是事相上不會中斷,所以往往我們看到平常他又沒做什麼善事,也不跑道場,像板上 曾經貼的一位毫不起眼的喇嘛最後成就虹光示現,這就是念念佈施的心都沒斷,這個沒斷 絕對不是我們能想像的到的粗念,所以只管一味心保持佈施的心,善事做了馬上心中保持 平靜繼續下一次佈施,永遠自己這杯水是裝不滿的,只有自己能裝滿自己這杯水,倘若水 杯裝滿了,就無法再接受更多水了,因此心永遠保持謙虛,謙德之效時我們再來詳細說, 這一段就與大家分享到這邊,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81.146
onesadman:推 03/04 22:10
jackyshih200:阿彌陀佛 03/05 11:11
loxyz:推 03/05 21:44
Insurance:隨喜,歡喜讚嘆.阿彌陀佛 03/05 21:49
AHJKL:感謝分享眾多心得 03/05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