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阿彌陀佛 諸位同修朋友,大家好,這次我們分享底下這段原文: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團施人,求取即與之,無倦色;一仙化為道人,每旦 索食六七團。母日日與之,終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誠也。因謂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團,何 以報汝?府後有一地,葬之,子孫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數。其子依所點葬之,初世即有九 人登第,累代簪纓甚盛,福建有無林不開榜之謠。 ============================================================================== 心得: 我們先來看第一小段說到在福建省浦田縣的林家,他們的上輩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歡做善事 ,時常用米粉做粉糰給窮人吃。只要有人向她要,她就立刻給,臉上沒有表現出一點厭煩的 樣子。我們先看到這邊,這一小段有隱含很重要的意義在其中,就是修善的心態要無住,不 著相,真正不著相我們一般人很難做到,先從哪裡做起呢?從佈施時,心中不起貪瞋痴慢疑做 起,我們來細說這境界。當你佈施時,心中貪圖福報,當得報時,別人給你點小利益,你就要 又迷惑了,認為後頭有更大的利益,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地修福時 貪圖福報感得得報時,別人也以此對待;而癡福,平常修福,不知道其修福真正的用意在哪裡 ,看別人修,自己也修,將來得報時,就像現在的寵物,家人看到他格外的照顧牠,但一般外人 看到牠也許不這樣吸引,或是一些動物,像企鵝,一般人看到這色相,往往生歡喜,而有些人 也是如此,看他沒有什麼才藝技能,但他就是讓人見到或只是聽到他就令人生歡喜,都屬於 這類;瞋恚心修福,起瞋心卻造作一件善事,忍辱仙人的公案就是這類的果報,禪宗二祖未出 家前為將軍身,當時對於敵國的軍兵,也是奮力殺敵,直到敵軍出家後,二祖還是緊密糾纏, 非致對方於死地不可,致使自己出家後,噩夢連連,這也都是示現,所以瞋心修福,得報時,往 往別人會來障礙自己修福修善,甚至障道,所以瞋心不能起阿,起瞋心將來自己的果報換別 人在障礙我們;我慢心跟疑惑心修福,這是我們一般人很常忽略的,但卻是最常犯的,像郭台 銘之前標下楊志良的公事包,楊志良是要捐做公益的,而郭董知道網上原本有人出的價比他 高,他就叫更高的價碼,這種修福就屬慢心修福,輕慢別人,將來得報之時,也會招來別人的 輕慢,而這樣心態修福,也阻礙別人修福,將來也會招別人阻礙修福修善,甚至障道;而疑惑 心修福,最明顯的是對於聖道的疑惑,譬如看到好人佈施,看到壞人就不做了,另一種,對自 己有利就做,對自己不利就不做,這都是違背聖賢道理而修福,這五種煩惱修福,都不是真善 ,而這五種煩惱其實每一個都包含著其他四個,都是會障礙自己的求道之路,所以原文中這 位老太太無倦色,很令我們欽佩讚嘆,可以做到這樣不容易. 而原文下一段提到有一位仙人,變作道士,每天早晨向她討六、七個粉糰。老太太每天給 他,一連三年,每天都是這樣的布施,沒有厭倦過,仙人曉得她作善事的誠心,就向她說 :我吃了妳三年的粉糰,要怎樣報答妳呢?這樣吧,妳家後面有一塊地,若是妳死後葬在 這塊地上,將來子孫有官爵,就會像一升麻子那樣的多。後來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兒子依 照仙人的指示,把老太太安葬下去。林家的子孫第一代發科甲的,就有九人。後來世世代 代,做大官的人非常多。因此,福建省竟有一句:「如果沒有姓林的人去赴考,就不能發 榜。」的傳言。意思是講:林家考試的人多,並且都能考中,所以到發榜,榜上就不會沒 有姓林的人。表示林家有功名的人很多。我們也從這段看到修善跟念佛用的方法都一樣, 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果報很快就會現前,十善業道經中佛教導我們菩薩有一法,能斷一 切諸惡道苦。 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 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我們看十善業道經這一段,晝夜指不間斷,常念思惟觀 察善法,常念就是"修",思惟就是"思",觀察就是"聞",所以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就是聞思修 三慧,只要入任一個,三個通通都入了,這沒有次第,所以是菩薩戒定慧具足了,開慧後就入 三慧,而有次第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有次第,所以世尊開示這段話,上至菩薩下 至六道眾生都落實,戒定慧成就了,就入聞思修三慧,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句也統括菩薩到 六道眾生都奉行,菩薩的不善是什麼呢?起心動念就不善,那六道的不善是什麼呢?貪瞋癡慢 疑是不善,所以依我們現行能落實的就是要斷除貪瞋癡慢疑,這是當前最重要的功課,用什 麼來斷呢?用戒定慧來斷,所以十善非常重要,沒有這十善的基礎,上面就上不去了,在高深 的境界,也無法入進去,十善業是我們當前首要落實的,念佛也能念的踏實,學習經教也才能 體悟的深,體悟的廣,而從這邊我們也順便說為何建議大家讀經就讀一部經,不要多不要雜, 原因也在這裡,你真正落實十善業於生活中,解行相應,你每讀一遍你選擇的經典,遍遍決定 體悟不同,每落實一分經義就體會一分,所以一部經你永遠讀不膩,因為每部經典都可以教 導你到成佛,只要你解行相應,決定有這個現象,那今天這段文我們就分享到這裡,這幾天 得知在自己的家鄉台中辦了華藏念佛堂,剛好這周末都有開幕的共修活動,我將前往參加 ,了凡四訓的心得分享我將利用今天晚上再繼續來做,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80.124
AHJKL:推m大眾多心得 02/25 20:49
loxyz:阿彌陀佛 02/25 22:43
Samus:再推心得 02/27 02:50
jackyshih200:阿彌陀佛 02/27 20:38
pureparamita:推! 台中還有台中蓮社, 是雪公太老師創建的, 也就是 02/27 23:00
pureparamita:李炳南老居士, 以前學佛開始就是在那兒!也很鼓勵去 02/27 23:01
pureparamita:南無阿彌陀佛! 02/27 23:01
onesadman:小弟覺得郭董的作法並無不妥 他們只是英雄惜英雄罷了 02/27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