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增壹阿含經護心品第十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布一法。修行一法。廣布一法已。便得 神通。諸行寂靜。得沙門果。至泥洹界。云何為一法。所謂無放逸行。云何為無放逸 行。所謂護心也。云何護心。於是。比丘。常守護心有漏.有漏法。當彼守護心有漏 .有漏法。於有漏法便得悅豫。亦有信樂。住不移易。恒專其意。自力勸勉。   如是。比丘。彼無放逸行。恒自謹慎。未生欲漏便不生。已生欲漏便能使滅。未 生有漏便不生。已生有漏便能使滅。未生無明漏便不生。已生無明漏便能使滅。比丘 於彼無放逸行。閑靜一處。恒自覺知而自遊戲。欲漏心便得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 便得解脫。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 如實知之。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無憍甘露跡  放逸是死徑   無慢則不死  慢者即是死   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無放逸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心得: 原來慢者即是死,無慢則不死。我想憍慢是我的病,如菩薩善戒經說: 我我所謬名為我見。我見復是諸見根本。是二種謬從憍慢生。 是故憍慢諸見根本。 其次如法相辭典所說: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憍】 -------------------------------------------------------------------------------- p1330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心懷染污,隨恃榮譽,形相疏誕;故名為憍。 二解顯揚一卷八頁云:憍者:謂暫獲世間興盛等事,心恃高舉,無所忌憚,為體。能障厭 離為業。乃至增長憍為業。如經說:無正聞愚夫,見少年,無病,壽命等暫住,而廣生憍 逸。乃至廣說。 三解成唯識論六卷十六頁云:云何為憍?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憍,染 依為業。謂憍醉者,生長一切雜染法故。此亦貪愛一分為體。離貪,無別憍相用故。 【慢】 -------------------------------------------------------------------------------- p1277 瑜伽八卷三頁云:慢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 ;於外及內、高下、勝劣,若分別不分別高舉為體。 (我個人心得是只要身心思想觀念 或說 心智 與事實 不符合 又不能更正 就是慢 ) 最後如月燈三昧經卷第二說: 演說四念處  愚者身證慢   身證則無慢  能離諸慢故   演說於四禪  愚謂得禪行   滅惑人無慢  慧觀斷慢故   演說四真諦  愚者謂見諦   見實則無慢  世尊如是說   雖廣讀眾經  恃多聞毀禁   多聞非能救  破戒地獄苦   自恃持戒慢  而不學多聞   持戒報盡已  還復受諸苦   多聞與持戒  二俱不自恃   恃慢薄福人  由是起眾苦   慢為眾苦本  諸導師所說   有慢苦增長  離之則苦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201.145
bc030021:見實則無慢 06/11 01:13
poohkoala:放逸提不起心力不願承擔才是問題所在 06/11 01:38
limingbalm:此慢應非是指憍慢心... 還請仁者再思維... 06/11 02:39
limingbalm: ^憍 ^完全 06/11 02:46
bc030021:我想 有憍慢 就放不下 這是因為高舉身心 終落於有苦的空 06/11 14:06
bc030021:因為心高舉 就無法 與真理相應 貼合 06/11 14:09
bc030021:空是苦的另一個名字 06/11 14:10
bc030021:優婆塞戒經卷五曰:若能修道見四真諦。是人乃得見性見我。 06/11 19:59
bc030021:成唯識論六卷八頁云:云何為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能 06/12 15:55
bc030021:障不慢,生苦為業。謂若有慢;於德有德,心不謙下。由此 06/12 15:56
bc030021: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 06/12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