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邊對"財首菩薩"做個補充。何謂財首? 佛法中有七法財:信、戒、慚、愧、聞、捨、慧。財首者以「信」為首也。 說到「信」,大家都很熟悉《華嚴》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百法明門》裡,「信」為十一善心所之一: 世親《大乘五蘊論》:「云何為信?謂於業果諸諦寶中,極正符順心淨為性。」 無著《大乘阿毘達摩集論》:「何等為信?謂於有體有德有能忍可清淨希望為體, 樂欲所依為業。」 (《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信為極要……謂信三寶、業果、四諦。」) 此中於世親、無著兩論相對照:業果,即有體;三寶,即有德;四聖諦,即有能。 論著裡將「信」分為三項: 1.相信三世業果為有。(有體) 2.於三寶中見有功德而生起清淨之信心。(有德) 3.明瞭四諦法,於中生起希求解脫、並相信自己能證得解脫之信心。(有能) 因此:有體上有忍可的信心所;有德上有清淨的信心所;有能上有自信、希望的 信心所。(這三種都是信心所的體性,故曰「……為體」。) 信心所的作用是什麼呢?「樂欲所依為業。」 有體、有德、有能三項信心所俱足圓滿,我們才會真正想去追求善法,樂欲所依。 以上略說次第。 又,信非盲信,引羅睺羅法師長老在<佛陀的啟示>裡相關述及: ----------------------------------------------------------------------------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寧說是盲信──上的。但是在佛教裡,重點卻 在「見」、知與瞭解上,而不在信(相信)上。巴利文佛典裡有一個字 saddha 梵文作 sraddha),一般都譯作「信」或「相信」。但是saddha 不是單純的「信」,而是由確 知而生之堅心。只是在通俗佛教以及在經典中的一般用法方面來說, saddha 確含有若 干「信」的成份。那是只對佛、法、僧的虔敬而言的。 根據西元四世紀頃的大佛教哲學家無著的說法,信有三種形態:(一)完全而堅定地確信 某一事物的存在,(二)見功德生寧靜的喜悅,(三)欲達成某一目的的深願。﹝註二十一﹞ 不論怎樣解釋,多數宗教所瞭解的信(相信),都與佛教極少關涉。﹝註二十二﹞ 一般「相信」之所以產生,全在無「見」;這包括一切見的意義在內。一旦見了,相信 的問題即告消失。如果我告訴你:我握緊的掌中有一顆寶石,這就產生了信與不信的問 題,因為你看不見。但是如果我張開手掌讓你看這寶石,你親見之後,相信的問題便無 從產生了。因此,在古佛典中有這樣一句話:「悟時如睹掌中珍(或作菴摩羅果)。」 ---------------------------------------------------------------------------- 以上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58.99.10.71 (05/10 19:56)
AHJKL:http://ppt.cc/Rz3o 218.165.245.93 05/10 20:14
cool810:原佛版也有一篇 文章代碼(AID): #1BGqUUyl 58.99.10.71 05/10 20:16
※ 編輯: cool810 來自: 58.99.10.71 (05/10 20:18)
AHJKL:也可轉錄過來 218.165.245.93 05/10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