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地 藏 經 的 啟 示 淨空法師 講述 修行的六大綱領-《六度》 ----------------------------------------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密音、尸波羅密音、羼提波羅密音、毗離耶波羅密音、禪波 羅密音、般若波羅密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 、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 佛菩薩放光獻瑞,不是我們凡夫能夠理解的,只有那些高程度的人,法身大士,在華嚴經裡 圓教初住菩薩以上,他們懂得;圓教初住以下要靠言說,這就是以音聲為佛事。佛教導大眾 ,一定是用音聲、語言。接著,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開口。開口,經上所講的還是原理原則 。經文裡說些什麼音聲呢?一開端講六波羅密(六度),接著講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地藏法 門是大乘法門,所以從六度說起,從這個地方開始學。 布施:我在早年剛接觸佛法時,有一個機緣認識章嘉大師,他是密宗的大德。第一次跟他老 人家見面,我向他請教:「我現在知道佛法非常殊勝,非常之好,我很想能很快的入門,請 大師指點我入門的方法。」問題提出之後,章嘉大師沒有說話,一直看著我,看了半個小時 ,一句話都沒有說,兩個人都像入定。他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在等他回話。半小時後,他 說話了,說了一個字:「有。」之後又不說話。等了五分鐘,然後開口給我講了六個字:「 看得破、放得下。」 第一次見面,兩小時裡,眼睛看眼睛,沒有話講,這種攝受的力量非常強大,一生都不會忘 記。他老人家的言語簡單,簡短有力量,沒有一個字的廢話。我接著請教:「從哪裡下手呢 ?」差不多等了二十分鐘,說了兩個字:「布施。」第一次見面,只談這麼幾句話,真是一 個字也沒忘掉。我向他告辭,他老人家送我到門口,非常慈祥的囑咐我,說:「我今天教你 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那時學佛才一個月,居然真聽話,回去照做,學布施。開 始學布施很難,那時候物資缺乏,待遇微薄,生活清苦,布施比割肉還痛苦。可是老師教我 ,我只好學。最初布施自己不要的東西,用舊的、不喜歡的,可以割愛給別人。過了一、二 年就進步了,自己用的、喜歡的東西也可以布施。最後就更進一步,有些東西自己還沒用, 別人有缺乏,我也能布施。 我做了六年,布施得乾乾淨淨,只剩下換洗衣服與睡覺的鋪蓋,此時,出家的因緣成熟了, 非常不可思議。那時候,老師沒有把理論告訴我,我是受他慈悲的攝受,對他非常敬仰,他 的話我句句都聽,句句都去做,把它在生活當中做到。 布施就是放下。放下很難,因為沒有看破;如果看破,放下就容易。看破是智慧、是學問, 放下是真正的功夫。我們初學只曉得把財物、身外之物放下捨掉;其實,菩薩布施真正的功 夫,是要把內心的煩惱布施掉。把煩惱、憂慮、牽掛放下,統統布施掉。把病痛布施掉,身 體就健康了。我們有生死,生死也布施掉,就能不生不死。這才是布施的真實義。 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心裡什麼都不想,一切法就不生了。只要有念頭, 就是生滅。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這叫生滅心,如此,就有生死,有輪迴。生死輪迴從 生滅心變現出來的。佛常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寂滅是如來果地上真實境界。要想 把光明雲裡現的大圓滿境界統統呈現在我們眼前,必須要把生滅心捨掉。這是真實達到究竟 根本的一層。我們今天是凡夫,這一層功夫不可能做到。那麼,從哪裡做起?從身外之物捨 起,逐漸把我們的貪瞋痴慢先淡薄,然後才能捨離,最後才能夠根本捨棄,這才能證得大圓 滿。我們自性的功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自自然然就現前。 佛教菩薩修行的六大綱領(六度),完全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處世 、待人、接物教你統統放下;放下之後,你的清淨心、真心自然現前。菩薩修行的方法很多 ,所謂是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六大綱領。我們一定要知道它的重要 性,要認真去做。不僅身外之物要放下,最重要的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把所有一切 念頭放下;因為妄想、執著是我們修學最大的障礙。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得一心不亂?為 什麼不能得念佛三昧?我們參禪,別說開悟,連禪定都得不到。我們研教不能夠大開圓解, 我們持咒學密得不到三密相應。你仔細找找毛病究竟出在哪裡?就是妄想、執著。這些首先 要把它布施掉、捨掉。不把這些東西捨掉,道業永遠沒辦法成就,所以這是修學的第一個科 目:放下,要捨。 持戒:妄想、執著捨掉之後,心清淨,以清淨心修持戒波羅密。持戒不是專指佛給我們講的 戒條,守那些戒條是教小學生的方法。不僅僅是戒律,佛所有一切經裡對我們講的教訓統統 是教誡,我們都要遵守。我們這個身體,沒有離開這個世間,住在這個世間的時候,世間的 法律要遵守。法律沒有規定的風俗習慣、人情事故、道德觀念,也要遵守,這才叫持戒。佛 講三聚淨戒,其中律儀戒有條文,其他都沒有。但是,戒律的精神包括世間許多應該遵守的 我們都要遵守。例如:我們每到一個國家地區,要遵守當地的法令規章與道德風俗習慣。更 重要的,學佛一定要遵守佛陀教我們的方法來學,才能成就。不依照佛陀的方法去修學,成 功的希望很少。不遵守教誡,就是背師叛道,這就是不孝父母。 佛陀教我們修學的四個層次。在四弘誓願裡,先教發心 ─ 發廣大心,捨己為人。這個廣大 心就是菩提道上的動力。一般人每天非常勤奮的工作,甚至於假日還加班。為什麼這樣勤奮 ?因為有利可圖。利在推動;有名有利可得,大家就努力做。佛菩薩捨棄名聞利養,不斷的 自行化他,什麼力量在推動?這個動力就是大願力 ─ 眾生無邊誓願度。沒有德行、沒有學 問,怎麼能幫助眾生?怎麼能解決他的困難?所以,為了要救度一切眾生,自己要努力修學 。為什麼要斷煩惱?因為要度眾生,不是為自已。若為自己,懶惰懈怠無所謂,那是個人之 事。現在為這麼多眾生,我不敢懈怠,不敢墮落;我若懈怠墮落,他們有苦難,沒有人幫他 們解決;是這個大願力在推動。 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力達到最深一層。先發此願心, 有了推動的力量,然後認真修學。修學從斷煩惱學起,斷煩惱就是修養品德。佛法是教育, 發心從事弘法利生工作者是老師。為了給大眾作榜樣,不能不講求威儀、品德,這些不是為 自己,是為大眾,這叫先斷煩惱。德行成就之後,才開始求學,才博學多聞。五年學戒,是 我們修學的基礎。這些統統是方法,都是持戒這一度所包括的。我們明瞭之後,才會歡歡喜 喜去照做,這才是佛的好學生,才真正做到奉事師長。這是從四弘誓願裡教我們修行次第。 在中國,四大菩薩表法也是教我們一個次第。先從地藏菩薩學起,地藏法門就是三福,地藏 經是三福的詳細講解。從這個法門再提升,是大慈大悲,學觀音菩薩的法門。從大慈大悲然 後求大智慧,是文殊法門一直到普賢大行,就完全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隨心所欲不逾矩 ,隨心所欲樣樣如法,沒有一絲毫的欠缺。內證、自行、化他,這是圓滿的功德。這些全在 持戒這個範圍之內。 忍辱:忍辱是講忍耐。學佛的人要忍人之不能忍,樣樣都能忍,沒有一樣不能忍。別人不能 忍的我能忍,心才會清淨。所以,忍辱度瞋恚,瞋恚是心不平。佛法修學的樞鈕是禪定;心 若不平,怎能得禪定!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也就是禪定的基礎,禪定的預備功夫。 忍耐是真正修行的功夫,這裡面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就世間法來講:一、人為的加害,我們 要忍辱。人家毀謗、侮辱、陷害我們,都能忍。二、自然的災害,也要能忍。三、修法,修 行、求學是長時間的,斷煩惱、學法門都是一生一世很難圓滿達到的,所以要有恆心、毅力 ,要有很大的耐心來完成它。古時候譯經大德此條翻成忍辱,是針對中國人的習性。古代中 國人對侮辱看得很嚴重,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士是讀書人、知識份子,其氣節是殺頭沒 關係,侮辱不可以。譯經大師認為「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樣樣都要忍,樣樣都要 讓。學佛的人要能夠忍讓,成就自己的德行,然後才談得上精進。布施是放下,持戒是守法 ,依照老師(佛)教導的方法,有耐心的修學;具備這些基礎以後,然後講精進。 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純而不雜;如此,才能夠得定,定才能開智慧,這都是方法。精進, 表示在無量法門裡只能學一門;一門才精,多門就雜。同修們現在雖努力求進步,但不是精 進,是亂進、雜進,效果沒有。談精進,佛學院吃很大的虧,因為排的科目很多。目前講經 法師都不是佛學院出身的,都是講小座出身。講小座是精進,只學一門,沒有第二個科目, 滿腦子都是這一門功課,這才容易進步,才容易幫助你斷煩惱,幫助你開智慧,世出世法都 離不開這個原則。世間有大成就之人,一生都是專攻一個科目,專學一門技術,而成為世界 權威,那是專精。如果他學得很多,樣樣都學,絕對不能成就。佛法從開端就知道專精;唯 獨精進,才能真正得到效果,得到禪定。 禪定、般若:定就是清淨心,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佛法修學最終的目標是智慧,不是禪定 ,禪定是手段。壇經裡六祖大師向大眾說的第一句話是:「善知識,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 密。」這句話是六度裡的般若而不是禪定。此地我把六度大意說出,我們一定要遵守這修學 的綱領,把它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教我們把心量拓開。凡夫為什麼不能證果?因為心量太小, 自私自利。起心動念只想自己,沒有想別人,唯利是圖,這才招來生生世世的不如意,這就 是六道三途的果報;所以佛陀教我們把心量拓開。慈是予樂的意思,悲是拔苦的意思。看到 眾生苦,我們要幫助他,解決他的痛苦,這是悲心;眾生不樂,我們幫助他得到快樂,這是 慈心。 慈悲心是對人的。我們生活在這世間,用什麼心待人?用什麼心對自己?要對自己用喜捨心 ,對別人用慈悲心。我們今天恰恰顛倒,對自己很慈悲,而希望別人多喜捨;他捨,我自已 這裡就裝滿了。真是大錯特錯,這叫顛倒。要念念為眾生想,眾生離苦,我也離苦(我也是 眾生之一);眾生得樂,我也得樂。眾生在苦海中,而我能離苦得樂,是沒有這個道理的。 別業離不開共業啊!所以,我們眼光要往遠處看,要往大處看。遠大深廣,才是自性,才是 真心,才能達到修學殊勝的功德利益。 解脫音:我們生活有六個標準(六度),又能依照慈悲喜捨之心態對自己對大眾,然後才能 得到解脫(自在),才能把煩惱習氣漸漸斷盡,稱性的智慧功德自然現前。 師子吼音與雲雷音是菩薩利他的功德。師子吼與雲雷是比喻,比喻菩薩自行化他。自己成就 了,才能幫助一切眾生,將自己度眾生的大願,付諸於實現,這是菩薩的事業。 --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
zorg888:阿彌陀佛 01/14 00:29
※ 編輯: Insurance 來自: 211.78.179.157 (01/18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