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L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usoPvt ( )》之銘言: : 1、2 兩棒擺上壘率最高,甚至是最好的球員可以理解 : 4、5兩棒擺上長打者也很符合大家熟知的傳統思維 : 但為什麼以能力排打序時會比3棒來的重要? : 不是很能理解 : 很好奇他是如何得到這樣的結論? : 四棒要負責保護全壘打製造機嗎 : 有沒有哪位大大可以分享Tom Tango的這個研究? : 非常感謝 我以前有翻過(部分),雖然現在看有些地方翻得不好,但是大家湊合看吧 文章代碼(AID): #1AaVL7ZY (MLB) [ptt.cc] Re: [閒聊] 明星賽後的普神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LB/M.1251079495.A.8E2.html 簡單的說 The Book這本書排棒次的方法,是先找出在24種出局上壘狀態(例如 1出 局一、二壘有人)下,各種打擊事件(例如一壘打、三壘打)價值多少分 ,例如無人出局壘上無跑者時,一支二壘安打相當於0.64分。 接下來去按照每個棒次在比賽中會遇到的上壘出局狀況的機率,並且用各 棒次的打席數加權,計算各棒次的各種打擊事件值多少分。舉例來說,第 三棒的一壘打平均價值.493分,第五棒的一壘打平均價值.513分。 藉由各棒次打擊事件的價值,我們就可以分析應該把那個打者排在哪一棒 ,才能獲得最高的效益。 書中特別解釋,第三棒跟第五棒相比,第五棒在一壘打、二壘打、三壘打 、非故意四壞、觸身球、上面都有優勢,第五棒避免被三振、避免出局時 可以省下更多分數,第三棒則只有全壘打有優勢,所以第五棒應該排上比 第三棒好的打者。原因在於,第三棒打者有更多 2出局的打席,所以除非 第三棒打全壘打,否則造成的傷害比第五棒低。 就像這個討論串的原文一樣,有人把這本書的結論寫成: 1, 2, 4, 5, 3, 6, 7, 8, 9 大致上不算有錯,但是太過簡化其實不是原書的論點,建議還是看一下原 文怎麼描述各棒次的特性。 另外原書還有關於三振、盜壘、跑壘、避免雙殺、鋸齒打線、九一連線、 投手打擊的探討,我沒有翻出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 至於改變棒次排法,把前三好的打者中的兩人排到前兩棒之後,是不是會 改變第三棒的重要性呢?之前我發文的時候有人也有類似的質疑,但是當 時我看不太懂質疑的地方所以沒有進一步說明,其實原書裡面有提到這確 實是這種模型會被批評的因素之一,但是也做出解釋。 例如原書假設了一個平均的打線,在模型中跑過後發現,實際上各棒次的 打席數、平均每次打擊時遇到壘上有人的機會、壘上的跑者數都沒有顯著 的差異。後面也假設了另一個打線,跑過模型後發現,其他因素不變的情 況下,最好的打者之一排二棒和三棒的差距是 162場比賽差 2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9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