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L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部分翻譯、改編、改寫國外網站的文章,有興趣看原文的板友請參考文末連結 本文拋磚引玉,期待有更多數據與論述揚棄犧牲觸擊這種過時的戰術 ----------------------------------------------------------------------------- 2004 年 MLB 壘上情形得分潛勢 (原文有表格說明,更清楚) 得分機率降低情況: 無人出局一壘有人 42.7% --> 一人出局二壘有人 40.2% --> 兩人出局三壘有人 25.0% 一人出局一壘有人 27.3% --> 兩人出局二壘有人 22.0% 得分機率增加的情況: 無人出局二壘有人 63.0% --> 一人出局三壘有人 64.8% ------ 得分期望值降低: 無人出局一壘有人 0.9 分 --> 一人出局二壘有人 0.7 分 也就是說,當你觸擊成功十次,就少得 2 分 ------ 所以我們不應該犧牲觸擊? 1. 打者較易被三振、打出高飛球,沒有推進跑者的能力 2. 打者較易擊出雙殺打 這兩種情況犧牲觸擊是為了降低、避免損失,而不是提高得分機率。 三振或是無推進效果的高飛球,甚至雙殺使得分機率降低: 無人出局一壘有人 42.7% --> 一人出局一壘有人 27.3% --> 兩人出局無人上壘 7.6% ------------------------------------------------------------------------------ Bill James 的論述: 一般反對觸擊的論點無法說服我。觸擊有許多可能的結果,並不是只有"用一個出局數換 一個壘包",或是"只增加出局數卻沒有推進"這兩種結果。 界外球、安打、野手選擇,所有人安全上壘、高飛球導致雙殺、三(二)壘手失誤、安打加 上三(二)壘手失誤......等。 有些觸擊結果也很常見,有些雖然不常見但卻很重要。假設三壘手有 2% 的機率暴傳一壘 ,這也會對是否要採取觸擊產生重大的影響。 除非將這些可能的因素都計算進去,不然,反對觸擊的論述還是無法說服我。 注意:Bill James 並不是支持犧牲觸擊,他只是認為一般反對觸擊的論點並不完整,並 指出不完備的地方。 ------ 反駁 Bill James 的論述: 一般反對觸擊的論述確實並不完整,一個適當的機率分析應該考慮觸擊的各種結果。 Bill James 應該是指觸擊後產生"安打、野手選擇,所有人安全上壘、三(二)壘手失誤、 安打加上三(二)壘手失誤"相較於"用一個出局數換一個壘包"來得更好。 然而,當這些結果發生的時候,正意味著犧牲觸擊產生"意外",這些"意外"並不是球員或 教練一開始期待與策畫的。而且這代表你必須依賴自身能力以外的因素成功,很明顯地, 這樣的說法反而無法捍衛犧牲觸擊的戰術。 ------ Bill James 提出的論述與一般反對犧牲觸擊的論述可以讓總教練在決定犧牲觸擊前,進 一步思考一些問題: 1. 我可以接受這局只得一分嗎?放棄得更多分的機會。 2. 打者容易被三振或是擊出高飛球嗎? 3. 打者容易擊出滾地球產生雙殺打嗎? 4. 三壘手的防守能力如何?容易暴傳嗎?容易作出錯誤的決定,傳錯壘包嗎? 5. 打者跑得快嗎? 6. 打者可以確實把球往地上觸嗎?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應該下達觸擊的戰術。 統計數據沒有辦法告訴你該下什麼決定,但可以告訴你該問什麼問題。 ------------------------------------------------------------------------------ 為什麼犧牲觸擊在當今的大聯盟是愚蠢的戰術?(原文有許多圖表說明,更清楚) 1. 從 1975 年開始,犧牲觸擊的使用率 (每場比賽犧牲觸擊的次數) 逐年下降。 2. "無人出局一壘有人"的得分期望值比"一人出局二壘有人"來得高。 3. 在後段局數 (七、八、九局),"無人出局一壘有人"的獲勝機率比"一人出局二壘有人 "來得高。 4. 主場球隊在九局下半,落後一分的情況下,"無人出局一壘有人"的獲勝機率比"一人 出局二壘有人"來得高。 5. 出局數非常珍貴,不能隨便以犧牲觸擊浪費掉。 6. 從 1975 年開始,犧牲觸擊的成功率逐年下滑。 7. 守方越來越會防守犧牲觸擊;相對地,並不是很多選手精通犧牲觸擊。 ------ 打者的改變: 1. 犧牲觸擊必須在前幾球執行,特別是在打者球數領先的時候;不能等到兩好球才執行 ,如果點成界外球,就會被判三振出局,那就糗了。 2. 從 1988 年開始,投手"平均每打席的用球數"逐年上升。 3. 打者不喜歡頭幾球就攻擊,喜歡多看幾球。這樣可以增加投手的用球數,使投手疲憊 ;如果對方換投手,還可以面對水準較差的中繼投手。 * 犧牲觸擊違反打者的直覺,也讓投手很容易獲得出局數,還可以保留體力。 4. 打者的全壘打能力越來越強,"平均每場比賽擊出的全壘打"逐年上升。 * 如果只是要得一分,打全壘打比犧牲觸擊簡單多了 * 既然大家都變得比較會打全壘打,在大部分情況下,只得一分就太不划算了,很容易 就被全壘打追平。 5. 首棒打者的平均長打率逐年提高。 * 首棒打者的工作是上壘、攻佔得點圈、回本壘。首棒打者不像過去那麼需要隊友掩護 攻佔得點圈,他們的長打能力越來越強。 6. 後段棒次打者 (非投手的 7-8-9 棒打者) 的 OPS 也逐年提高。 小結: 1. 打者選球越來越有耐心,除了中心棒次以外,首棒打者與後段棒次打者的長打能力也 越來越強。 2. 過去,短程安打型的打者充斥大聯盟的時代,為了避免成為自動出局數,球員會擁抱 犧牲觸擊的戰術。 ------ 投手的改變: 1. 從 2010 年開始,投手的自責分率約在四上下。 * 很長一段時間,大聯盟是一個打者聯盟;然而,大聯盟最近成為投手聯盟。 2. 從 2010 年開始,滾地球的比率一直很穩定。(44.3 ~ 45.1%) * "球給你打" 類型的投手,也就是比較不刻意追求三振的投手,開始想辦法製造滾地 球:滾地球相對於飛球來說,較不容易成為長打。 * 雖然滾地球較不易形成長打,但相對於飛球來說,滾地球比較容易成為安打。 * 滾地球形成安打的機率從 2008 開始就很穩定。(.234 ~ .236) * 與其想辦法安全觸擊形成安打,還不如揮棒攻擊;就算沒辦法轟出牆外,至少可以穿 過內野形成安打。 3. 投手的三振率逐年上升;如果只看得點圈有人的情況,投手的三振率也是逐年上升。 ------ 結論: 1. 在投手學會打擊或是改成指定打擊前,投手最好還是犧牲觸擊,推進跑者。 2. 對主場球隊來說,在九局下半平手的局面,以犧牲觸擊搶下可能的致勝分並不是什麼 罪惡;甚至強迫取分都可以考慮。 3. 犧牲觸擊並不適合現代棒球比賽。統計數據與逐年上升的投手能力,告訴我們犧牲觸 擊真的不是什麼好主意。 ----------------------------------------------------------------------------- 參考資料: Sac Bunt: The 1-Run Gambit 2005-05-26 http://goo.gl/l9x46Y Bill James on the Sacrifice Bunt 2005-05-26 http://goo.gl/MqBSFG Does a sacrifice bunt have any value? By John Dewan 2005-05-04 http://goo.gl/JF16x3 Explaining Why the Bunt Is Foolish in Today's MLB By Zachary D. Rymer 2013-05-14 http://goo.gl/cifNm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29.235
weian:推條理分明引用的也很有說服力 10/13 03:25
Hachiko:這很有趣 我覺得要看打擊區上的打者跟壘上跑者而定 10/13 03:26
Hachiko:因為戰術執行成功上二壘跟直接打二壘安打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10/13 03:27
Hachiko:我覺得啦 10/13 03:28
loveeve:其實還是要看球員 不然都兄弟象來打 還是打不回來 10/13 03:29
Minihil:關於這論點不知道有沒有本身是投手的現身說法 10/13 03:33
Minihil:比如說一壘有人,看他在那裏干擾你投球,巴不得對方快觸擊 10/13 03:33
Minihil:送他去二壘,順便多賺一出局之類的 10/13 03:34
jardon:很想說 沒空耶 這時候又要戰觸擊 10/13 05:47
OswaltRoy:樓上沒空看完當然會覺得這是要戰 10/13 05:54
Skabo:僅僅用統計即使證明犧牲觸擊讓總得分期望值下降 仍然不能 10/13 06:06
Skabo:證明這戰術無存在的價值 因為有可能是犧牲大量得分的機會 10/13 06:07
Skabo:換取較高的機率僅僅獲得一兩分 而分數的價值就要看當時比數 10/13 06:09
Skabo:另一點是巨觀統計上忽略了教練下戰術的當下重點是根據當前 10/13 06:09
Skabo:打者跟下兩棒打者個人能力決定戰術的使用 10/13 06:10
Skabo:而在統計上完全忽略了個人能力才是影響戰術決定的根本考慮 10/13 06:11
Skabo:舉例說 一壘有人輪到中心棒次=>多半不會觸擊 10/13 06:12
Skabo: 一壘有人輪到後段棒次=>用觸擊的比例增加 10/13 06:13
Skabo:結果你在統計上看不觸擊的得分數據高 原因到底是不觸擊本身 10/13 06:14
Skabo:還是因為不觸擊的時候多半打者個人能力本來就比較好?? 10/13 06:15
TSbb:其實我覺得樓上根本沒看文章........ 10/13 06:17
scimonster:有的時候 遇到張飛打岳飛的回應 我也很難回 ~"~ 10/13 06:25
Skabo:我反駁的本來就是內文提出來的數據... 10/13 06:31
Skabo:而且我也只是要說裡面提出來的數據無法確實證明觸及過時而已 10/13 06:31
MindWork:這數據的問題是 你確定ERA2的投手跟ERA4的投手 面對 10/13 07:26
MindWork:OPS1.00跟OPS.500 在庫爾斯球場 跟在教主主場 打出來的 10/13 07:27
MindWork:的數字 都會是無人出局一壘有人42.7 一人出局40.2?? 10/13 07:28
PlayStation3:觸擊確實過時阿,你講的那些都不是當成主流的理由 10/13 09:57
abc12812:BBTN裡就有分析過 在某些後段比賽狀況下 觸擊比自由攻擊 10/13 10:08
abc12812:好 10/13 10:08
Jormungandr:推好資料 10/13 10:30
cd12631:太長了 晚點再來看XD 10/13 10:52
accjm2440:推推 10/13 10:52
Liberl:對於觸擊的討論 常常是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然後得到錯誤的 10/13 11:25
Liberl:答案 不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一樣 重點在時機點 10/13 11:26
CHAN761205:德州撲客可以用機率算出選手贏牌的機率 10/13 11:27
CHAN761205:畢竟牌就 52張 算的出來 10/13 11:28
CHAN761205:但是你連選手有沒有辦法點好都不知道 算這個得分機率 10/13 11:30
CHAN761205:我覺得沒有意義 10/13 11:30
GAIEGAIE:每位選手點成功的機率 後面棒次的打者擊出安打的機率都 10/13 12:21
GAIEGAIE:不同 很難去評價到底該不該吧 10/13 12:21
pttverygood:讚 10/13 12:50
poplc:如果從MLB角度去思考觸擊 應該都是萬惡的 特別是數據派 10/13 12:52
poplc:可是如果是中職那就大大不同了 你叫一個很棒的大聯盟教練 10/13 12:53
poplc:來帶CPBL特別是兄弟 看到整排打線有一半的人上壘率不到3成 10/13 12:54
poplc:我認為即使是數據派的教頭也會支持觸擊 XD 10/13 12:55
poplc:不到3成夠慘了 連兩成5都不到 叫他去觸擊自殺剛好而已 10/13 12:56
DrRossi:真的假的兄弟象一半的人上壘率不到3成? 10/13 13:24
jardon:我看完了阿 當時回文時球賽正精彩 才回沒空^.< 10/13 15:17
TSbb:快笑死,一堆推文是在那邊說:前後段棒次的問題 10/13 15:55
Connec:總覺得這些數據雖然有理 但是還是不到可以放棄觸擊的程度 10/13 19:03
yamatai:這個以前就討論過了 10/13 23:34
god2:這種文不就是要把所謂的“感覺”文驅散嗎,怎麼推文還是有@@ 10/14 02:05
innominate:資料是一回事,解讀資料是另外一回事... 10/14 15:03
Liberl:重點在時機點 是不是只是無腦執行 長期只會點點點無疑是 10/14 21:19
Liberl:傷害球隊 所以該問的問題是 何時才該觸擊 不要問了一個錯誤 10/14 21:20
Liberl:的問題 然後得到一個錯誤的答案 10/14 21:20
Liberl:"應不應該觸擊"就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因為根據數據統計 10/14 21:22
Liberl:例如文中的舉證 對應到的問題應該是"將觸擊當作提高得分 10/14 21:23
Liberl:機率在長期而言是否成立?" 10/14 21:23
Liberl:解答很容易 但是問對問題需要智慧 10/14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