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agic_inf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gc (逍遙遊)》之銘言: : 呵,孔子的正名,就是我質疑的 : 能否請前輩去問教書的國文老師 :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 子曰:「必也正名乎!」 :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訓; : 言不訓,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 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 孔子的正名,指的是「政治上的解釋」,還是「姓名學的解釋」? 論語中所提出的「正名」,原意應是「確立名份」的意思。 dgc 大大引錄的原文,是相當生動有意思的。孔子當時正週遊列國,到了衛國。子路是 個急性子,大概聽到了一些小道消息,於是就跑去問孔子:「衛國的君主正等著聽您提 出讓衛國富強的政治主張,您要先提出什麼治國良策?」孔子回答他說:「我必定會先 建議衛君要先確立名份!」子路一聽急了,馬上就搶白:「您偏要那壺不開提那壺?您 也太迂腐了!衛君後宮亂七八糟,名份要怎麼正?」孔子一聽子路回嘴,馬上扳起臉孔, 教訓:「小子太撒野了,仲由!.....」以下內容,參閱南懷謹老師的「論語別裁」及 丁寅生的「孔子傳」,就很明白了。「正名」和「子見南子」有相當的關係,其實和當 時的政治背景、貴族風氣和宮廷鬥爭有關。文史哲不分家,光依照論語的原文,僅是把 「正名」視為「政治上的解釋」,其實也不盡相符。 「確立名份」和「取名字」之間有沒有關聯?愚見以為有正相關;古人常以「大郎」 「次郎」為名;例如:「武大郎」,很明白的可以看出,武大郎就是長子,長子就是 繼承宗祧的「嫡子」,自然就確立名份了。雖說是引申義,但並非毫無義理,實亦無 可厚非。愚在解說姓名學的相關概念時,仍然會繼續引用孔夫子的「正名」之說。^^ -- 名儒法陰陽、雜墨道縱橫、小說農民樂、十家易同生。 福耘小站,提供易卦姓名解析服務,網址:http://www.vcr.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9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