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agic_inf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灣這塊寶島 廟宇數量之多 恐怕在這顆瑰麗的地球上 找不出第二個地方 社會價值觀的逐漸被物化以及過度渲染功利主義 鮮少人會責備任何採用急功近利的生存與競爭手段所達成的目的 過度的強調智育在社會中的存在價值與地位 抹殺心身五育同時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樣的觀念似乎也在無形中慢慢地影響著現今學習先賢智慧的五術後學 如今的五術是否會演變成為個人功利的金裝,或是假道學的護身符 可藉由五術後學 是否能秉持道德傳承並在當下物化的社會價值中建立起不受物化的堡壘而略窺一二 ============================================================================== 伶姬的現象不是一種問題 而是一種警訊 伶姬的書在書店看過 從反向角度來看 我覺得她是用因果來證明她所認知的靈學 而不是用靈學的角度去說服他人對因果的看法 加上,靈的能力對世間的人來說是,只能主觀的去描述現象 無法利用客觀的認知描述給大眾 也許她想用這種方式來闡述因果 但是 在看完後反而讓人對"因果"產生兩極化的反應─信者恆信,不信者嗤之以鼻。 就一個佛教徒的角度來看 因果是因緣和合所產生的現象 每一件事物的發生必定有其起源,與因此起源而產生的結果, 這個結果配合環境,產生出因果現象 但是追根究底 這些事物的起源的根本源頭,就是來自內心初始的微小心念所產生 有點像是目前廣為人知的"蝴蝶效應" 只不過因果的產生,究其源頭完完全全地是來自人內心的初始想法 這些初始想法,在經過無窮時間的不斷催化下 逐漸發酵, 念頭因環境變化而導引成想法 想法因環境衝擊而變成實際行動,而這些實際行動在外人來看似乎是因果現象之原因 但是在因果的角度看,這已經是結果 這種因果現象,是初始心念的結果 如果不瞭解這些道理 就會誤以為這些因果現象是無法改變,只能莫莫去承受 事實上,客觀的環境也許無法改變,但是自己的心念是完完全全地可以由自己改變 只要深深的反省自己,一定會察覺到自己細微的初始心念 只要這細微的初始心念一但被轉化,就可以讓自己的心念逐漸平息這些因果現象 擺脫因果輪迴的苦果 令人遺憾的是 因果現象,在書中反而成為利用靈學說服大眾的手段 受到深刻物化的大眾,為了平息內心無著的漂浮感 於是想要藉由"靈魂"的說法,來替自己饑渴無依的心 試圖在人生的荒海中,找到一個可以憑藉依止的浮木 說以我才說 伶姬的現象是一種警訊 一種人生價值探索的警訊 以上 吉祥如意 -- 身與心的平衡 像是 在酸甜苦辣間小心翼翼地穿梭著 掛在痛苦與快樂的分界線上 不會害怕失去,也許是因為未曾獲得    不懂得追求滿足,或許是未曾得到滿足感    身與心的平衡就像是在玩翹翹板 身在這頭,心在那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38.141 ※ 編輯: solarjeff 來自: 222.157.0.122 (03/07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