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agic_inf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gc (逍遙遊)》之銘言: ※ 引述《dgc (逍遙遊)》之銘言: : ※ 引述《caselook (福耘)》之銘言: : : 研究命運術數,本來就在於「知命以造勢」,白話來講,就是「瞭解命運以創造優勢」。 : : 您要堅持說「改運」一詞,也無不可,亦無可厚非,勿須抬槓。 : 所以我說: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不得不承認啊,呵 姓名學的功用不僅僅在於「改名」,前已詳述,不再贅言。 : : 古來不傳,有幾種可能性:一為「亡佚失傳」,二為「今人失察」,三為「至始不存」.. : : etc....您我不知之事,未必就能全然否定,愚自認無博通古今之能,因此從不敢驟下 : : 定論。 : 所以我之前才問:宋、元、明、清?這當中有何歷史可言? : 沒歷史雖然不代表沒此事,但沒個「古書」做依據,說來說去,還是沒信服力,不是嗎? 古文獻是否有記載,愚不敢妄言,因為事涉「考古」與「考據」,您想必已遍閱古今 所有典籍了吧?!否則又如何能夠一口咬定絕無姓名學相關之古籍存在?真是令人嘆服! : : 至於舉例「東坡先生」,僅在說明古人取名之靈活多變,並非在說明名字對其人之具 : : 體影響,或出於某「名師」之手筆,請勿誤解。 : 嗯,知道就好:) 您知道就好..^^ : : 姓名數理結合易卦,已有一定程度之參考性,愚研創之「易數姓名學」,除了以易經 : : 爻辭為骨幹,來綜論事業、婚姻等二十項人生方向之外,更可以姓名之「人格」「地格」 : : 「總格」,配合出生年,發展出「後天姓名斗數盤」,用來研析命運流程。 : : 以上「易經」及「斗數」之應用,只要具備當事人之出生年及姓名即可,不必依附於生 : : 辰八字。上述之姓名易卦解析,可上愚之福耘小站,http://www.vcr.idv.tw/參考。 : 配服前輩的用心! 愚之區區創舉,僅是濫觴,還望如您青年才俊之士,不吝指正。 : 只是我的重點就是要強調:「歷史的評價與口碑」 : 除非「當世」「有人」可以提出「非常不錯、放諸四海皆準」的「姓名學論命系統」 : 要不然,說來說去,也只是激勵自己研究姓名學的「可看性」,並「不見得實用」。 歷史是人創造的,熊崎氏姓名學不管爭議多大,距今已半世紀,您能說它不是文獻嗎? 若照您的標準,言必稱堯舜三代,書必讀漢唐宋元,古人之言才是名言,古人之論才是 正論,那麼,現代人再怎麼努力,也永遠不及格;必須像司馬遷一樣「藏諸名山,傳之 後世」;管他什麼垃圾,放個一兩百年,自然就變成古董了;如此一來,還要什麼學術 研究?試問,現代一支20元的水果刀比較鋒利?還是春秋戰國的干將莫邪比較鋒利? 水果刀不值錢,可日常生活還是要用,吾人可以輕視,但不可否認;干將莫邪雖然珍貴, 但卻不能拿來切水果。所以說,您又如何知道當世一定無人提出「非常不錯,放諸四海 皆準」的「姓名學論命系統」?今人的努力,就如同一支小小的水果刀,五千年後,也 可能和干將莫邪一樣,進博物館供人緬懷。老人的經驗或許比較豐富,但年輕人的眼光 一定要比老人遠大,否則又如何能發現新大陸? : : 同理可證:「假設「古時有姓名學」沒有,並不等於「古時有姓名學」不存在!」 : 沒看到東西,總是不實在的,同意嗎? : 沒看到古書有記載,我們就可以質疑它的存在性,同意嗎? : 如果你說從秦始皇之前的書不在,我同意。(焚書坑儒) : 「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遼金元、明清 : 但從秦之後,你說沒個歷史古籍記載著,也說不過去嘛~ : 想強調從古早之前有淵源,我樂觀其成,只是說不出所以然,又叫人相信,似乎不妥。 秦漢以後,是否有歷史古籍記載,事涉「考古」與「考據」,已如前述。愚不敢說有, 也不敢說沒有,因為所讀的書不夠多,不敢大聲的說。您既能肯定的說「一定沒有」。 那想必是一定沒有的,愚在此謝謝您的指正說明。 : 在學習命理中,就目前我初學八字裡 : 我找到嚴謹的八字理論(歐陽玠前輩:神秘命理學,武陵出版),我敢這麼說! : 這理論是有公開發行,令人檢視的。 請容愚請教:「出生在南半球的人,要如何排定八字?」 : 而我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為我有信心,而也有二位學者背書:) : 世上假說何其多,真說難尋,叫人一一辨證,我承認我可沒那能力喔,呵 : 我不隨便推翻任一假說,我就是質疑姓名學的淵源與整體理論,在目前沒看到令人信服。 : 實在是看到不少,我最準,別的門派差、有問題,換了一門派,又是我最準...沒搞頭 您上述所提「準不準」的情況,是當今命理實務界的常態,屢見不鮮,而且不僅僅是搞 姓名學的如此,算命卜卦看風水的,無不如此,又豈能說是姓名學者的專利? : : 這樣辯證,就伊於胡底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魚之樂?」 : : 「子非孔子,焉知孔子之原意?」「子非我,焉知我不知孔子之原意?」就此打住可也。 : 呵,若要辯,不用你我之爭論。 : 有看此文的,或是中文學者,看了這孔子所言的「正名」,就曉得大致上的意思 : 不用爭不爭我們是不是孔子 : 就以大部份人的意思,就曉得「孰是孰非」了,呵呵 「正名」一語,若要學者研究,恐怕光寫論文就足以汗牛充棟了,年輕人不要動不動就講 「孰是孰非」,愚已說「就此打住」,就是承認愚大錯特錯了,您又何必如此在意?^^ -- 名儒法陰陽、雜墨道縱橫、小說農民樂、十家易同生。 福耘小站,提供易卦姓名解析服務,網址:http://www.vcr.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22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