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arx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oe (credo ut intelligam)》之銘言: : 簡單談談異化與物化(一) : by Poe 2002.8.29 : 一、關於異化(Entfremdung) (前恕刪) : 原典怎麼說?我們來看一看。在《手稿》中,馬克思主 : 要區分出四種異化的形式: : 1. 工人與勞動產品(Produkt der Arbeit)的異化 : 2. 工人與勞動過程(Akt der Arbeit)的異化 : 3. 人與人的類本質(Gattungswesen)的異化 : 4. 人與人之間(Entfremdung des Menschen von dem Menschen)的異化 以上是在繁體中文版書背簡介裡就可以看到的解釋。 但據我記憶所及,馬克思本人並未要求釐清這四種異化形式。 相反的,馬克思在寫作〈異化勞動〉一節時,是以 「先從事實來看……」這樣的口吻出發,而該節手稿並未寫完 (或許是原稿散佚), 所以,我們並不知道馬克思是否認定,而且只認定這四種異化 形式。「四種異化形式」應是後人的定論。另外,據說陳墇津有提過 「七種」異化形式,那就更匪夷所思了。 此外,第四種異化形式,記得馬克思提及的分析很不清楚。 舉例而言:資本家與工人間是否產生異化?工人與工人間產生了什麼樣的 異化?非工人是人嗎? 這些的問題馬克思在這一節裡並沒有處理的很清楚。畢竟他本人對四種異化 的推衍就很混亂,有可能是因為這只是一份草稿,思考尚未澄清的緣故。 如馬克思以「事實」推出第一個異化,卻在後文提到前三種異化 都是「規定」,而第三種異化是前兩種推論出來的,但第三種和第四種異化 卻又是異化勞動的「結果」。 到底這四種異化形式是事實,還是「規定」,還是推論,還是結果? 這四種異化能夠涵蓋非人的異化嗎?還是我們要另列第五種異化: 「人與非人的異化」? 因此,我並不認為異化有四種,就原典文字而言,也找不出馬克思能夠清楚 區分四種異化型式的證據。同時,我們也不能保證馬克思有沒有想過 第五種, 第六種,乃至於第n種異化。四種異化,在我看來,是後人附會的結果。 : 有了基本概念後,我們現在來仔細探討「異化」的內涵。 : 異化的原文是 Entfremdung,是德文的一個名詞,它的動詞 : 是 entfremden ,是由 ent(to make) 與 fremd (alien; : strange)組合而成的字,因此可以譯成 alienation 與 : estrangement,但是現在一般都使用前者。順便說明一下, : alienation 這個字則是從拉丁文的 alienus(外人,異邦人) : 來的。在馬克思這裡,異化的意涵比較廣泛(因為他並沒有 : 明確加以定義),可以指「創造者被其創造物所控制」,也 : 可以較單純地指「分離出來」。但是後人的詮釋都常都把重 : 心放在前者。 : 後者這個「分離出來」,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幾個類似 : 的用語:「外化」(Entaeusserung)、對象化(Vergegenstaendlichung) : 。馬克思在《手稿》中,常常將「異化」與「外化」、「對象 : 化」等術語混在一起使用,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外化」的 : 原文是 Entaeusserung,和前面一樣,動詞形式是 entaeussern : ,是 ent 加上 aussere (outer),可以譯成externalization; : 「對象化」的原文是 Vergegenstaendlichung,由 ver(to alter) : 加上 Gegenstand(object)而成,可譯為objectification。 : 這兩個字意思其實很接近,是指人透過各種方式來表情達意、 : 與外在世界溝通,並將這些情意外化在某些對象上面(不一定 : 是具體的勞動產品,也有可能是較為抽象的,如詩歌)上面, : 因此是中性的詞彙。「外化」或「對象化」是「異化」的前提 : ,但「異化」不等於「外化」或「對象化」,因為只有在特定 : 的社會經濟條件下(資本主義),異化才會是社會運作的常態 : 。這是絕對要注意的。馬克思自己沒有講得很清楚,是他的失 : 誤。 這裡提供另外一個層面的看法。 在馬克思〈異化勞動〉一節的原典裡, 有個不太為人提到的詞,就是「自然」(Natur, Nature,本性,本質)。 「自然」對馬克思而言的重要性,在於自然可以相對比於勞動過程; 而自然界裡的生發(黑格爾層次上的「異化」)與勞動過程中的異化 剛好符應了「異化」一詞在馬克思論述中的兩種意義:純粹的變化; 以及「為自己所生產的物所控制」。 異化的勞動本身是違反自然的(不僅僅是異化的自然而已), (異化)勞動不僅透過現實化,對象化而異化了外在的大自然 (進行生產活動), 同時卻違反了內在自然(也就是人的勞動本質,「內在自然」一詞, 參見資本論第一卷第七章對勞動本質的界說)。 因此,蜜蜂建造蜂房時,憑藉著自己的內在自然,即可成事。 但人卻會在腦裡想半天,創作出來的卻是自己的貧民窟。 (手稿上有許多相關的例子,但我記憶力不好,無法完全引用原典) 因此,一件事物異化與否,要看所論的事物與隱藏在馬克思字面論述下的 那個「自然」的距離而定。 當然,比較重要的是內在自然(本質)的部分。正因為人的本質被馬克思 (及其他政治經濟學的前輩)解釋成勞動,「人」被馬克思當成「勞動人」 看待,所以,異化勞動這種違反人類本質的活動才會產生。因此,工人會逃避 (屬己)的勞動,工人在面對自己的生產本質的時候會拒絕接受。 直言之,異化勞動之所以重要,在於這個觀念背後有個「勞動人」 的人類學預設。在這個看法下,類本質的異化才是手稿中最重要的部分。 當然,馬克思二十多歲時的思考,不會比你我的更為精進。 (如果看到他在大學的選課單,可能更不會覺得他是個「聖人」了。 不過,這幾年更是他發憤圖強的關鍵時期) 作為描繪一個思想家的思想轉折可以,作為馬學概念探討也可以, 但作為重要概念,卻要把它擺在二十世紀的脈絡來看才妥當, 馬克思的原典恐怕也也無法承受這個被異化的「異化」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20.78
poe:好文章 請板友細品 推 210.85.44.134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