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at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erstein (天佑台灣)》之銘言: : 學東西到不是有甚麼順序,學東西嘛。如果有用到其他領域的東西,在 : 翻其他書來看就好了 (以下恕刪) 抱歉離題一下,說幾句題外話。 我覺得,這種「無招勝有招」的觀點, 對一部分人,對特定的階段 也許特別是對天才橫溢的各位高手來說, 是真實的感受。 但,這只怕未必是對所有的人,對每個階段, 都具有意義。 每個人,每個階段,學習需求學習感受都不同。 別人怎麼感覺,我不知道,但我自己至少有切身之痛。 過去學習向量的時候, 我怎麼樣都對那種訴諸直覺卻又不清不楚的一些詭異法則, 對那種奇怪的「量加上方向」云云感到難以接受。 一直到後來稍微碰了一點代數, 稍微感受到「怎麼把我們日常運算的概念抽象出來」 甚至稍微感受到modules的概念, 才得以對向量這種東西稍稍接受。 (嚴格說來也不完全是這順序啦,  至少是,當我最初學到「在一體上定義的某些抽象法則」的時候,  感覺就清楚得多了。) 學習複數的時候也是。 本來怎麼樣都對那種所謂「給-1補個根」的說法無法接受。 甚至當初把他當成某種特殊的二維空間都還是感覺很怪。 一直要到稍微反省了一下「根」的意義, 反省了一下數系的建構過程乃至如何擴充一體系, 才對這樣的東西感到自然了一些。 這讓我想起了榮格的回憶錄《回憶.夢.省思》裡的一段故事。 他小時候學數學的時候, 老師跟他說了這樣的斷言: 「若 a=b  且 b=c  則 a=c」 似乎很單純的代數基礎公設。 而榮格他卻說,他怎麼樣也不能接受這種「謊言」。 他認為,「a本來就不是b」(英譯 a is by definition not b) 字母a就是a、字母b就是b, 怎麼能說 a=b?又怎能說 b=c? 當然,那個年紀的榮格, 他大概看不到萊布尼茲討論等同概念的文章 (也許這種「=」語意上不是絕對的同一,只是某種等價) 但這種抗拒卻在他心靈裡種下陰影。 相較於同年紀那些不加思索地(?)接受這東西的孩子們, 榮格雖然也能機械地運算,卻從此視數學為謊言了。 (諷刺的是,其實他後來搞的學問似乎也很像這種 a=b……) 也許對榮格來說,他真的需要的, 是能夠和他深入討論「什麼是等同」, 討論怎樣方法地建構我們思維概念, 甚至推薦他去讀萊布尼茲等人的著作, 這樣的教學。 但初等教學的老師, 大概多半先入為主地認為「越直覺的東西越能被學生接受」。 把一個絕不是「對所有皆適用」的主觀當成定律去了。 當然,也可能是面對這樣的怪學生, 早已不是初等老師所能勝任的。 (也必須承認,學生千奇百怪,罕有教師能完全勝任。) 但榮格這種學習障礙,我認為不是孤例。 看到這裡(感謝您的耐心!), 也許有人要說了: 「那只表示一件事,那就是你不適合碰數學專業。  可能對你來說,學會初等機械式的運算就夠了。  你應該另有可發揮專才的領域,不必然得硬碰數學啊!」 我想,我得承認, 我確實較欠缺數學家式的活潑而柔軟的腦筋。 但是學習數學難道就只是數學專業或者工程師的專利? 每個人學習某學科的主觀動機不同, 不必然都得是「看上有發展潛力」才去學。 但既然要去學了, 有機會碰上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才有意義。 而不是把一個不必然對每個人每階段都適用的 「不必然得有基礎」 這麼活潑空泛的概念拿來害死自己。 再說吧,體系化、公設公理與邏輯性的推論, 縱然不是真正數學的靈魂, 卻至少也是缺之不可的皮膚骨肉了。 也許對學術最前沿,對只求能有有效學說的人, 背後的根基是個不必在乎的東西。 但我以為, 當初Cauchy這批人奮力地替含混的「無窮小」 補上ε-δ式的邏輯基礎, 除了為應付George Berkeley的反對之外, 應該也是出自對邏輯基礎的敬意吧? 當然,發展系統的發法,不必唯一。 我們都常經驗到,好幾種不同路徑不同出發點的定義, 都同樣有效甚至是等價的。 而從不同視點出發,同一學門能應用的層面也不同, 甚至走向也不同。 但是對於初入門的學人來說, 也許不是對所有人,至少是一部分人, 能夠先系統地學習一套能帶出某學門部分精神的東西, 也未必是無益的。 也許各位高手都天才橫溢,犯不著任何基礎。 但至少以我自己在學習路上碰碰撞撞的感受來說, 能走好一些(或說,某一種、某體系的)基礎, 仍是有意義的。 -- Die Psyche erschafft taglich die Wirklichkeit. Ich kann diese Tatigkeit mit keinem andern Ausdruck als mit Phantasie bezeichnen. -- C. G. Ju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4.246.108
hanabiz :h大的意思是等到基礎(像是線代 高微 代數)學好之後 08/26 09:23
hanabiz :後面的東西其實不用太拘泥於"順序" 08/26 09:24
hanabiz :學自己喜歡的領域 碰到其他領域的東西再找書來了解 08/26 09:25
hanabiz :即可 (當然不能跳TONE跳太大拉) 08/26 09:26
khara :也是啦。h大確實很強。我只是吐吐苦水罷了。 08/26 09:50
herstein :是的~~~基礎就是高微線代代數... 08/26 10:23
herstein :其他想學的不要拘泥順序 08/26 10:24
herstein :想學自己喜歡的領域就去學要用到別的領域的東西在翻 08/26 10:24
herstein :因為有太多東西式基礎~~但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我們需要 08/26 10:25
herstein :需要的是甚麼...所以最好是找老師指導 08/26 10:25
herstein :也不用所有的領域基礎都讀完再開始學習喜歡的領域 08/26 10:28
herstein :在數學中定義強弱可能也是很怪~~XD 08/26 10:29
physicist512:我不是天才~所以必然需要一定的根基。 08/26 10:51
khara :嗯。感謝!代數高微確實是體會數學精神的主要入門科 08/26 10:53
khara :再之後,確實枝脈互牽太廣,也不盡好說先與後啦…… 08/26 10:53
khara :只是自己的學習經驗來看,好的方法展開,仍具重要性 08/26 10:56
khara :這可能真的得多向有學習經驗的人請教了吧。 08/26 10:56
herstein :是呀~~所以我才說最好找老師指導...你就會清楚自己 08/26 11:45
herstein :需要甚麼...所以找老師指導是很重要的 08/26 11:45
Lindemann :推,吳文俊大師這樣的數學家都曾經差點兒放棄數學了 08/26 13:19
Lindemann :他也是後來遇到很不錯的老師才重拾對數學的興趣 08/26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