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八、三大事件   公費生登陸的時間是1946年十一月。同年十二月,北平就發生了震驚中外至 今仍有爭議的沈崇事件。 沈崇案衝擊公費生對國民政府的認同   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晚,北京大學先修班的女學生沈崇,在東長安街平安 戲院看完電影回家途中,被美國海軍陸戰隊伍長威廉斯皮爾遜和下士普利查德在 東單附近性侵。此事隔日見報,轟動全國,引發一連串的反美帝國主義運動。   沈崇事件後來翻案頻頻。一說沈崇本是共產黨員,接獲黨的命令色誘美軍士 兵,然後誇大為性侵案。後人為之辯護的有,質疑其真實身份的也有。更有舉證 歷歷,說共產黨曾在全國解放後表揚沈崇,以及沈崇在文革時坦承當年為共產黨 所指使,誣陷美軍而致使國府丟失人心被共產黨擊敗,犯下濤天大錯。   不論真相為何,在1946年的冬天,沈崇案確實造成極大的反美效應。全國各 大城市,南京、上海、北平、武漢、重慶等,老百姓和學生紛紛上街遊行,抗議 美國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抗議國民政府和美國人聯手欺負中國人。   公費生所在的大學,也都有學生投入反美帝的運動。他們在日治時期從未見 過這種大場面,一下子衝擊他們對國民黨、共產黨的認同。許多人發現國民政府 不只在台灣為人民所厭惡,在大陸也是人人所厭惡的權貴惡霸。慢慢的,他們從 支持國民政府,變得懷疑其統治正當性。   據部份公費生所言,凡有美軍駐紮之處,也有傳出美軍士兵毆打中國人卻無 罪的案例。也難怪沈崇案一出,會在全國各地激起那麼大的反彈聲浪。若此前美 軍未與中國人民衝突,僅僅是共產黨陰謀煽動,不可能引爆這麼大的示威抗議。 故沈崇事件的真相其實已不重要。 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學潮   延續沈崇事件的熱潮,1947年五月四日,上海學生紀念五四運動二十八週年 。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擴張成比沈崇事件規模更大的學潮,史稱「反飢餓反 內戰反迫害運動」。   運動的第一波高潮出現在五月二十日,在首都南京、華北大城天津這兩處示 威遊行的學生,遭到國民政府軍警鎮壓、毆打,數十名學生受到輕重傷,史稱「 五二零血案」。此後運動一發不可收拾,可說處處開花,哪裡都是中心。   當時因國共內戰,國統區和解放區的經濟情況都不好。解放區因實施土地改 革,加以共黨政府比較廉能、有效率,經濟情況稍微好點。國統區官員腐敗,軍 隊蠻橫,通貨膨脹非常嚴重,民不聊生。我曾聽一位隨國民黨逃來台灣的安徽人 說,他47、48年人在南京,今天手上的錢可以買十包煙,明天同樣的錢只能買五 包,到了後天只能買兩包半。物價飛漲驚人。   為此,在北大的公費生,曾聯名向台灣省政府陳情,要求提高公費,以解物 價飛漲之困窘,陳情原文如下: 北京大學臺灣省公費生報告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於北京大學 竊生等欣聞臺省公費增為教部全公費之二倍,正想自此可免饑寒之苦,惟以校方 經費支絀,平津物價波動兇湧,限價麵粉之價格僅及市價十分之一弱,現市價麵 粉每袋已達百元以上矣(天津十月二十日大公報)相差已達十倍以上,現教部全 公費者為每月每人三分之二袋麵粉(以平價配售實物所費約六元餘)及副食費十 元一角五分,而生等之臺省公費即為十六元之二倍而已,名為教部全公費之二倍 ,實則不能購得三分之一袋的麵粉,現生等已為膳費所困而校方領出八、九、十 三個月之公費僅敷繳納十月份之什糧膳團之膳費而已,長此以往日與饑寒苦鬥, 更何能談及研究學問之事。(現教授們因薪俸凍結而物價飛漲迫不得已罷教三日 --見天津《大公報》十月二十五日--其嚴重情形可想而知也)不得已瀝情懇請鈞 長以及諸位先輩代請臺省政府即依臺省公費為教部公費二倍之原則,依市價匯給 代金(每月由校中膳食聯合委員會核證每月份麵粉市價按月匯給)即每人每月為 一又三分之一袋麵粉(膳團須以麵粉繳納膳費故也)及二倍副食費,俾生等得以 安心向學為建設新臺灣之用也。 謹呈 臺灣省參議會黃暨參議員 諸公鈞鑒 北京大學臺灣省公費生 郭祥燦 陳威博 呂清銘 王猜林 郭炤烈 尤寬仁 林元芳 黃厚年 張天成 蘇瑞鵬 許溢悟 廖天朗   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展開。校園裡面,學生伙食費由 校方供應,但法幣貶值,學生食堂的代表去買菜,還得扛一扁擔的鈔票上市場。 份量不足、買來的菜品質欠佳快要腐敗是各個學生食堂的共通現象。學生吃不飽 飯的憤怒全部轉嫁到政府頭上,推波助瀾讓此次運動再次蔓延到全國各大城市, 運動規模、持續時間都比沈崇事件更上一層樓。 台灣公費生也積極參與反國府遊行   台灣公費生參與此運動的人數也多了,許多台灣人的事蹟被記載在歷史裡。 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暨南大學的羅美行。   上海學潮爆發後,一日,國民政府出動憲兵隊等軍警人員企圖鎮壓。暨南大 學的學生在遊行隊伍中排在第一線,在蘇州河畔河南路天后宮橋和騎著馬的憲兵 隊遭遇,去路被攔。當下以羅美行為首的幾位台灣學生朝著憲兵隊撲上去,試圖 闖關。據言羅美行曾在日本的馬術俱樂部學習馬術,憲兵隊的馬匹又正好是日本 人訓練出來的。羅等人用日語配合一些動作,帶頭的馬匹突然逕自向前狂奔,後 頭的馬兒跟著領隊的全部追上去。憲兵隊陣勢大亂,讓學生趁機突破防線。   而其中最悲壯的,莫過於在武漢大學的台灣公費生陳如豐。   陳如豐是台南人,反飢餓運動爆發時是政治系一年級的學生。1947年六月一 日凌晨,國府為了逮捕武漢大學的共黨師生,出動上千名軍警在大半夜包圍武漢 大學。混亂中,槍傷三名學生,射傷十餘人,逮捕二十四名師生。史稱「武大六 一慘案」。   死亡的三名學生中,其中一位正是陳如豐,他是第一位犧牲於國民黨政府之 手的台灣公費生。同樣來自台南的公費生林慧慶代表武大台灣同學會發表《悼陳 如豐君》,惜我尚未找到此文。此事被記載在武漢大學的校史中,校方有為陳如 豐立碑紀念。改革開放後,陳如豐的家人在九十年代才首次赴武漢掃墓,並捐獻 一筆資金做為陳如豐獎學金。   這可能是兩岸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台灣本省人到大陸掃墓的例子。 二二八事件造成台灣人認同轉變   這邊就出現了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這些領國民政府公費被派遣到大陸,算是 為國民政府效力的台灣青年,僅僅登陸半年,為什麼就紛紛起而投身反國民政府 的運動中?   導致他們認同改變的轉捩點,就是1947年發生在台灣的二二八事件。   在今日台灣,二二八儼然成為一個顯學。談到二二八,台灣人總有話要說。 可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二二八是台灣的禁忌話題。要是讓國民黨政府知道你在散 佈二二八的訊息,恐怕就會以政治犯的名義把你關去綠島坐牢。   「二二八事件」這個名稱,是台灣解嚴後才定下來的,名稱未定前或有稱二 二八起義、二二八慘案。它發生在1947年二月二十七日,民婦林江邁在台北市大 稻埕太平町天馬茶房前販賣私菸,遭政府查緝員和警察取締,私菸被沒收。林婦 情緒激動苦苦哀求網開一面,但雙方語言不通,圍觀群眾愈來愈多,一名查緝員 出手打傷林婦頭部,血流如注,警民衝突因此發生。   當晚數百名憤怒群眾包圍警局,要求警方交代未果。隔天二月二十八日,抗 議民眾集結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示威,衛兵開槍掃射,多人死傷。自此民怨 全面爆發,對國民政府的不滿,轉嫁到外省人頭上,台灣人開始打外省人,焚燒 車輛,砸毀商場。   眼看局勢愈來愈不可控制,當日下午警備總司令部宣佈戒嚴令,派兵掃蕩市 區。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的陳儀,在初步鎮壓結束 後嘗試用政治協商的手段解決此事件。想不到三月九日整編二十一師抵台,陳儀 的態度轉趨強硬。整二十一師從南北分兩路掃蕩,一口氣瓦解各地武裝起事的團 體。然後展開清鄉,大量逮捕、殺害在鎮壓中成功逃亡的反政府份子。不少沒有 參與二二八事件的「可疑份子」也遭殃。   直到五月十六日,新任台灣省主席魏道明才解除戒嚴和停止清鄉。如今二二 八事件官方報告的死亡人數是一萬八千人到兩萬八千人。比官方報告還多或更少 的數字都有,正確數字已不可考證。   二二八事件讓台灣人對國民黨、國民政府、祖國的認同造成了莫大影響,不 少歷史學者都說二二八事件是台獨運動的起點。事實上台灣知識份子的認同自此 分為兩派,一派人數較多,他們還是認同祖國,政治上傾向共產黨,歡迎北京政 府武力解放台灣,其中透過各種途徑到大陸的台灣人不少;一派人數較少,對祖 國絕望,主張台灣獨立,逃亡到日本和美國。當然還有第三派,就是選擇安於現 狀,服從國民黨統治,只要政府不要殺到我家來就好。   這邊又衍生出一個問題,就是何以一次擦槍走火的查緝私菸行動,會演變成 全台規模的群眾運動?理由其實很簡單。   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的統治可謂苛政。台灣人的生活非但沒有改善,經濟 生活、政治地位都較日治時期更差。國府在台官員、軍隊和台灣人語言不通,官 民矛盾日漸。本來心向祖國的台灣人對所謂的祖國逐漸冷淡,甚至有部份台灣人 開始懷念日本人的統治。積累了一年多的民怨,終於在二二八事件爆發。絕對不 是一個單純的查緝私菸,就可以挑起這麼多台灣人的憤怒。 共產黨的聲援讓台灣人倍感溫馨   如此嚴重的事件,當然很快地就傳到在大陸唸書的台灣公費生耳裡。公費生 們本來認為台灣人與國民政府的矛盾與不合,在於台灣脫離祖國已久,文化、語 言方方面面都還不能磨合。所以他們才帶著雄心壯志,來扮演台灣與祖國之間的 橋樑。未來畢業回到台灣,他們就可以用在大陸學習到的知識與祖國文化,把台 灣建設成一個真正的美麗島。   到大陸之後,先是沈崇事件衝擊他們對國民政府的認知。許多台灣公費生從 此開始接觸、認識共產黨,認同逐漸轉變,對國民黨也愈來愈失望。二二八事件 發生後,對國民黨澈底絕望。一部份公費生採取冷漠的態度,不碰政治,好好唸 書即可;一部份公費生則積極投入反對國民黨的運動裡,隨後才會熱情地參與反 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學潮。   而且共產黨在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後,透過延安電台和解放日報,表示對台 灣人民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支持。三月二十日的解放日報社論是這麼說的: 「台灣人民和平的自治運動,由於蔣介石政府的武裝大屠殺,迫得起而自衛,到 本月八日已發展成為武裝的鬥爭…… 「如果略為溫習抗戰勝利後台灣發展的歷史,就可以知道,台灣的自治運動,是 完全合理的、合法的、和平的,它的所以變成武裝鬥爭,完全是由於蔣介石逼出 來的,蔣介石對於台灣的統治,其野蠻程度,超過了日本帝國主義。台灣人民在 蔣介石法西斯統治下的生活,比當日本帝國主義的亡國奴還痛苦…… 「我們要告訴台灣同胞,你們以和平方法爭取自治,和在蔣介石武裝進攻之下採 取武裝自衛的手段,我們對此是完全同情的。你們的鬥爭就是我們的鬥爭,你們 的勝利就是我們的勝利。解放區軍民必定以自己的奮鬥來聲援你們,幫助你們。 「……因此,台灣同胞的自治運動,是一定勝利,而且不久就會勝利的。中國共 產黨人熱烈贊揚台胞的英勇奮鬥,而且預祝台胞的光榮勝利。」   因為路途遙遠,這些聲音肯定傳不到台灣。但在大陸的台灣人,就比較有管 道得知此訊息。自己的親人和同學才剛被國民黨屠殺,對政治產生迷惘,一時找 不到心靈的慰藉,共產黨又在這個時候出現,理所當然心向共產黨的公費生愈來 愈多。即便不表態支持共產黨,心中也暗自希望國民黨被共產黨打敗。   這一百位公費生中,本來就有一位潛伏其中的共產黨員。沈崇事件發生時, 地下黨組織紛紛派人接觸台灣公費生做工作,顯然已透過該黨員取得名單。陸陸 續續有公費生參加地下黨外圍組織,一步一步加入共產黨,最終有十多人在內戰 期間就已成為共產黨黨員。   所以為什麼後來會有數十位公費生選擇在內戰末期留在大陸,完全和1946年 底到1947年中接連發生的三大事件有關。這批台灣青年的認同,在半年之內就發 生一百八十度的逆轉,其來有自。對於內戰時期台灣知識份子認同的研究,他們 是一批非常重要的參考對象。   時至今日,我們不能以後見之明說這些公費生背叛台灣,那是不懂歷史背景 的人才會做出的結論。相反地,在那個年代,他們選擇反對國民黨政府,才是站 在浪頭上且最符合潮流的台灣人。瞭解這些事情,我們才能明白公費生們的思想 轉變過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