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九、國共內戰   由於我們今天對國共內戰的情況不清楚了,這會影響我們對這兩批台灣公派 生的瞭解。有人會問,那時候國共兩黨不是已經在打仗了嗎?為什麼還要跑到大 陸去唸書呢?因此,有必要簡單說明一下國共內戰的時序。   我把內戰分為四個階段: 1、1945年下半到1946年上半   日本投降後國共兩軍一邊搶日本人留下的地盤,一邊和談,又一邊開打,形 成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局面。國共雖有戰事,但一般民眾對和平仍抱希望。 2、1946年下半到1947年上半   內戰正式爆發,國府軍佔據優勢,全面朝共黨統治區包圍進攻,一度攻下空 城延安。但國府軍也在孟良崮損失了第一王牌整編74師。 3、1947年下半到1948年上半   東北局勢逆轉,關內共軍反守為攻,千里挺進國府統治區。自此國府軍由主 動轉趨被動,表面上仍控制內戰主導權,實際上則暗潮洶湧。 4、1948年下半到國府撤退台灣   三大戰役接連爆發,國府稱為遼西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共方稱為遼 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國府軍百萬精銳分別在三個戰場被共軍擊敗。蔣 介石下野,共軍渡江,國民政府先遷廣州後搬重慶、成都,最終撤退到台北。 內戰第一階段──局部衝突打打停停   日軍投降之時,國府軍主力多在西南和境外戰場,共軍因在敵後建立許多游 擊區,佔有明顯接收優勢。1945年下半年,等於是國共兩軍比賽誰能接受較多的 原日軍佔領地盤。初期情況混亂,國共兩軍究竟是誰開了內戰的第一槍已不重要 。此階段雙方都以搶地盤增加政治籌碼為主,當然有殲滅敵軍的戰役,但這不是 主要目標。   共產黨第一階段的戰略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抽調關內精銳去搶佔東 北,丟掉部份抗日時就經營已久的南方地盤也在所不惜。   國府方面,美國人為了東北利益也要求蔣介石出兵東北,老蔣鼻子一摸摸想 想佔領東北也有好處,不搶東北對美國政府和黨內都交代不過去,遂令杜聿明率 領13軍和52軍殺出關外。   一出山海關,13軍和52軍勢如破竹,打的共軍抱頭鼠竄。兩大王牌新一軍和 新六軍抵達東北後,更是殺的林彪一度想要丟盔棄甲去打游擊,國府軍內人人喊 著要活捉林彪。但東北地廣,國府軍在東北兵力不足佔領全東北,只能佔領瀋陽 、長春等大城,想剿滅共軍但心有餘力不足。東北民主聯軍獲得喘息,林彪抓緊 時間整頓軍務。於是東北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共僵持的戰場。   在政治場上,蔣介石和毛澤東抗戰勝利後在重慶會談,簽署雙十協定。政治 協商會議又簽署了整軍協定和東北停戰協定,1946年六月六日國民政府下達第二 次停戰令。兩次停戰令對於約束國共部隊只有起到初步效果,實際上雙方都明瞭 早晚要一戰,但給人民的感覺就是和平氣氛正濃,打不起來。   公費生在出發到大陸前,所感受到的就是這種局勢。國共內戰幾乎不影響公 費生去大陸唸書的決心。北平、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廈門週邊基本上沒什 麼戰事,打的比較誇張的地方只在東北,但公費生在台灣根本不覺得程度有多嚴 重,自然去大陸唸書也不是什麼問題。   此階段最重要的事件當屬戴笠之死,1946年三月十七日戴老闆墜機身亡。特 工王戴笠死後,軍統改制為保密局,經費縮水,許多單位縮編,控制力大減。自 此共產黨特務滲透國民黨變得容易。有一個誇張的說法是,在內戰末期,國民政 府的作戰計劃正本先送到毛澤東手上,國府軍將領才拿的到副本。共軍在情報戰 場大獲全勝,每一次作戰都針對國府軍的弱點,不勝也難。 內戰第二階段──全面開打與王牌師的覆滅   第二次停戰結束後,國共全面開打,內戰進入第二階段。關內遍地開花,華 東中原西北處處開打。此階段國府軍佔有主動權,但內戰中打出來的共軍王牌粟 裕連勝國軍七場,1947年五月甚至在孟良崮殲滅張靈甫率領的整編74師。   1946年國府提出五大主力的說法,將張靈甫整編74師、胡璉整編11師、邱清 泉第五軍、孫立人新一軍、廖耀湘新六軍列為國軍五大主力。這五支部隊都是抗 日主力,新一軍是抗日中殲滅最多日軍的軍級單位,孫立人將軍在緬印戰場的表 現,還被西方媒體封為「東方隆美爾」。   五大主力難分軒輊,整編74師被較多人認為是王牌中的王牌。包括松滬會戰 在內的抗日主要會戰,時稱74軍的整74師無役不與,而且愈打愈強悍。因其下轄 51師、57師、58師,日本人稱其為三五部隊。日本投降,國府空運74軍到南京受 降,後為駐守南京的禁衛軍,重要性可見一斑。   孟良崮之役前,整74師參與蘇北掃蕩,每戰必勝,共軍拿其無方,恨得牙癢 癢。此時各種囂張言論紛起:「有74師,就有國民黨!」「有十個74師就能統一 中國!」張靈甫自稱三萬人的整74師可以打二三十萬人的共軍。實際上若雙方在 平原上展開且補給無虞,整74師應該可以抗衡十五萬共軍精銳。   結果整74師在孟良崮中了國府將領李天霞借刀殺人的計策,同出於74軍的整 83師師長李天霞存心害死張靈甫,讓整74師被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包圍殲滅, 只逃出了數千人。重建後的74軍在徐蚌會戰二度被殲。雖然後來又重建,但已不 是那支抗日王牌軍了。   此役是內戰第二階段的指標。它顯示出內戰到了第二年,共軍已有能力憑藉 情報戰的優勢與較強的機動力,包圍殲滅國府軍一個精銳軍級單位。換句話說就 是雖然共軍整體處於劣勢,卻能創造出局部優勢擊敗國府軍。國民政府雖然還能 控制內戰局面,採取主動進攻的戰略,實際上在局部戰場愈來愈吃力。 共產黨讓台灣人對祖國還抱有希望   當國共兩軍在孟良崮激戰的同時,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也如火如荼的進 行中。1947年暑假,台灣公費生返台,於北投草山召開了一次同學會。許多學生 紛紛回到家鄉對公費生在大陸的事情進行宣傳。二二八事件剛落幕,共產黨的存 在,居然成為台灣人對中國人、對祖國尚存希望與期盼的一根稻草。   其中影響後世最深遠的,當屬公費生江濃等人的宣傳。他們巡迴到台中時, 在台中戲院開了個座談會,向同鄉說明去大陸唸書的好處。此事影響了張克輝, 讓他決定去大陸唸書。1948年他以公派生身份進入廈大就讀,隨後又在公費生鄭 堅的引領下,加入解放軍在福建打游擊。改革開放他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台 灣人在大陸當過的最高官位。   公費生在台灣過完暑假,各自回到學校。1948年暑假他們又回台灣一次。這 兩次都有一些公費生決定放棄學籍,直接留在台灣。 內戰第三階段──東北勢定與中原暗湧   1947年中到1948年中,國府軍首先在東北展露敗相。東北共軍兵力超越國府 軍,將國府軍包圍在長春、瀋陽、錦州幾個大城。長春圍城後來是出了名的,據 說一共餓死了數十萬軍民。   在關內,劉鄧(劉伯承、鄧小平)、陳粟(陳毅、粟裕)、陳謝(陳賡、謝 富治)聯手向中原進攻,這三路部隊最有名的當屬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此舉打 亂國府軍在中原的布局,為日後徐蚌會戰和平津戰役創造優勢條件。   從國民政府的角度來看,從主動進攻變成被動防守,但並未處在絕對不利之 局面。由於最後解放軍打敗了國府軍,後人才會說這個階段是國共勝負逆轉的關 鍵。但是我們不能用後見之明去解讀歷史。如果三大戰役全由國府軍獲勝,後人 肯定會說劉鄧挺進大別山乃自取滅亡之舉,而非創造了全國解放的優勢。   因此在局面尚能控制的情況下,1948年教育處又考取了五十位台灣學生,以 公派自費的形式到大陸唸書。此時他們到大陸唸書是有些冒險,但如果去的是尚 稱穩定的江浙和福建,倒也沒什麼問題。不能因為內戰進行中,就以為這些台灣 公派生是自投羅網。 內戰第四階段──徐蚌慘敗小諸葛難回天   1948年下半年開始,公派生所讀各校紛紛開學,這下才邁入了國共內戰的高 潮。高潮的序曲是九月中的濟南戰役,十萬大軍把守的濟南大城被華野攻克,宣 告共軍已有能力包圍並打下國府軍重兵把守的大城。   濟南城陷一個月後錦州再失,共軍關上東北大門,最終新一軍、新六軍等國 府軍精銳在東北被全殲。不過傳奇的52軍從海上脫逃,上海保衛戰再次成功逃走 ,是唯一兩度在會戰中從共軍手下中離的國府軍部隊。52軍日後成為保衛台灣的 主力之一,若有逃到台灣的老榮民說:「我當年是東北52軍劉光頭的部下!」那 這個真的是有神快拜,能夠跑掉兩次真的是厲害!   國府敗北的決定性戰役是徐蚌會戰,發生在1948年十一月六日到1949年一月 十日。此役國府軍黃百韜七兵團、孫元良十六兵團、黃維十二兵團、李彌十三兵 團、邱清泉二兵團依序被殲,共損失五十餘萬部隊。其中黃維兵團18軍(即整編 11師)、邱兵團第五軍這些精銳部隊無一倖存。黃百韜、邱清泉戰死,黃維、杜 聿明被俘,胡璉、李彌、孫元良脫逃,算起來蔣介石手上只剩胡璉這張王牌,其 他嫡系將領非死即成階下囚。   同期開打的平津戰役已不重要了。徐蚌會戰失利後蔣總統下野,桂系李宗仁 上任。白先勇之父,有小諸葛美名的桂軍大將白崇禧終於搞倒蔣介石,運籌帷幄 盼與共軍談判劃江而治,癡人說夢的下場就是1949年四月二十一日共軍渡江,南 京三日陷落。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十二月蔣介石把國民政府從四川遷 到台北,成為今日兩岸對峙的局面。   內戰結束後有約五十位公派生滯留大陸。他們也算是國共內戰下的奇景:人 人都往台灣逃,這群讀書人偏往大陸跑,很明顯是認同轉變所致。但是經過這樣 把內戰的時序攤開,就會明白他們去到大陸前,國府尚能控制內戰局面,不影響 台灣人到大陸唸書的意願。或有影響,但對已心向共產黨的台灣人而言,反而更 要去大陸唸書,然後追隨共產黨打敗國民黨。 內戰時戰敗的國府軍將領   說到逃跑,就不得不說說內戰中幾位國府軍知名將領的下場。   孫元良被包圍在陳官莊時,丟下大部隊突圍成功。這位和長腿將軍劉峙媲美 的跑路王,有著飛將軍的美名,人稱「成功雖無把握,逃跑卻有決心」。他曾被 判死刑,結果沒死又活了過來,老蔣也為此感到驚奇。他還是黃埔一期生最後一 位辭世者,高壽103歲,堪稱黃埔生最傳奇的人物之一。孫元良有位名滿台灣的 兒子,就是瓊瑤電視劇中總和劉雪華飾演男女主角的秦漢。   李彌在陳官莊國府軍被殲滅時,化妝逃到青島。人人都往南逃,只有他向北 竄,反其道而行可謂路線選擇正確。為此,大陸人還寫了篇繪聲繪影像是小說一 樣的文章,詳述李彌逃亡的情節。感謝他逃脫後又率領雲南子弟兵抵抗共軍,後 退入緬甸邊境,不然我們就看不到異域這麼感動人心的故事了。   廖耀湘兵敗被俘,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關押到1961年,文革期間被鬥死 。黃維一樣兵敗被俘,這位被稱為書呆子的教書先生,卻是國府軍中最有風骨的 高級將領。他不願接受改造,死不認錯,曾說:「我在內戰中唯一犯的錯,就是 打了敗仗!」1975年黃維才獲特赦,是最後一批釋放的國民黨戰犯,有幸逃過文 革,得以善終。   胡璉到台灣後繼續握有兵權,曾任金門防衛司令和陸軍副總司令,是保衛台 灣的主要將領。胡璉的傳奇性在於,他是唯一一位被華野和中野分別包圍一次, 最終還能活著回到國府軍的高級將領。當時和他一起從雙堆集突圍的黃維沒這麼 好運,第一次突圍就沒上手。   孫立人將軍內戰期間即被調離東北到台灣訓練新兵。蔣介石下野後到台灣視 察。那時國府軍潰敗如山倒,當老蔣看到在台灣還有這樣一支士氣高昂的部隊, 激動的當場流淚!幸好杜聿明看孫將軍不順眼把他弄出東北,不然他也要跟著新 一軍在長春陪葬了。孫將軍到台灣後曾任陸軍總司令。1955年孫將軍被誣陷叛變 ,遭軟禁三十三年,1990年病逝於台中。   黃百韜含恨死於碾莊圩,屍骨被救出,後葬於南京蔣王廟。奇蹟的是文革時 黃百韜之墓未被破壞,至今仍完好保存。其在台北五指山的國軍公墓有衣冠冢。 張靈甫的葬身處據熱心的大陸人考證,在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董家莊村 村民委員會裡頭。孟良崮山頭有其墓碑。   相比之下,邱清泉之墓已不見蹤影。這位被稱作邱瘋子的將軍,曾血戰過崑 崙關,抗日和內戰都立有功業。內戰中他發現只要照著國防部的命令,怎麼打怎 麼輸;按照自己的想法,至少都能立於不敗。可惜孤臣難回天,他戰死於徐蚌戰 場。台灣的清泉崗機場以其名紀念之。如今他的墓碑已湮沒在荒煙漫草中。   今人不述前人之事,後人將不復知之矣。盼公派生一事,此後能被記載在兩 岸的歷史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223.251
gfneo:照著國防部的命令,怎麼打怎麼輸...這完全是被開圖狀態XD 10/30 22:39
Tbilisi:反之, 他不照打, 共產黨就不知道他跑去那 10/30 22:49
幾位在內戰表現比較好的將領,以及幾位最後能活著逃到台灣的高級將領, 都隱約感到國防部裡面有鬼,所以他們都敢勇於違抗中央的命令,反而打的都不錯。 沒辦法,整個戰場都被開圖,國軍永遠找不到共軍主力。 相反的國軍主力三不五時就陷入共軍的包圍圈中。 被開圖加上自己人不團結,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當然只能跑路到台灣囉。 如果國軍團結一點,就算被開圖也不至於一而再再而三被整碗端。 孟良崮之役李天霞第一時間出手相救,整74師不至於三天被殲滅。 又如果徐蚌會戰李彌兵團決定和黃百韜兵團抱著一起被包圍, 華野能不能吃掉這麼龐大的國軍部隊還是個問題。 所以就算不被開圖恐怕最終國民黨還是會跑路到台灣吧。
she132:寫的好精采 10/31 19:21
感謝支持啊,前面幾篇文章推文支持的板友我都看到了,無法一一回覆還請包容。 前面十篇都在鋪陳背景,其實是比較無聊枯燥的。 一開始一天貼兩篇,結果變成我在洗板,所以改成一天貼一篇。 明天開始就是公費生的個人小傳,裡面的故事可就多了,敬請期待! ※ 編輯: blurry 來自: 111.240.223.251 (10/31 21:35)
weiin:寫的好棒!期待後續的小傳 11/01 02:10
感謝支持!
monismile:光頭王好像也是不聽上頭話的將領之一 11/02 01:32
劉玉章也隱約發現照著上級的命令打,怎麼打怎麼輸, 所以他後來都自己幹,就這樣52軍不理友軍自己守在營口,居然跑掉了。 廖耀湘可慘了,一整個兵團幾天就被打散全殲,被俘虜後死於文革。 孫立人被趕出東北事後看來真的是好事,就算在台灣被軟禁也比留在東北強。 看過對岸某本介紹國民革命軍十大主力的書,廖耀湘新六軍不在其列。 真可憐,大概是在遼西潰敗,讓他被踢出了國民黨十大主力的行列。 ※ 編輯: blurry 來自: 111.240.216.51 (11/02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