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錄取名單與分發名單   同年八月九日,臺灣新生報刊載了錄取名單: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公告        致未漁署教字第130_4號 查本處舉辦升學內地專科以上學校公費考試,生成績業已評閱完竣,並經本 處附設考選公費生及自費生升學內地專科以上學校考選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議, 照原定名額予以錄取,所有錄取各生,希於本月十六,十七兩日赴臺北市水道町 臺灣省行政幹部訓練團報到,十九日開訓,過期不到,以放棄權利論,取消資格 ,至未錄取各生,亦希於本月十五日前,來處領回證件,逾期不負保管責任,除 錄取各生個別通知外,特將錄取名單公佈於後,希各知照 中華民國卅五年八月五日 處長 范壽康 考選升學內地專科以上學校公費生錄取名單 文科(三十名) 尤寬仁,李天贈,許夢雄,許溢悟,呂清銘,胡連城,高銘盤,江濃,顏再策, 陳炳蘄,杜長庚,王長興,張天成,張柄楠,楊玉輝,王猜林,莊德潤,蔡瑞欽, 劉碧堂,陳系統,許龍基,盧品,沈英凱,張風時,陳枝連,蔣文鑑,黃煥霖, 黃崑江,楊仲謨,鄭鴻池 法商科(三十六名) 陳威博,張碧坤,林鎰珠,楊正雄,郭炤烈,陳耀賡,陳敏臣,蘇德惠,劉榮超, 黃國雄,江武田,林慧慶,林濱,洪昭仁,陳伯熙,李肅然,林光鄉,陳錦華, 蕭家恩,陳炯熹,童靜梓,陳鴻鵬,何銘,劉秀雄,陳如豐,王青學,盧國松, 陳光彩,李鴻昌,鄭德銘,李泉溪,林永財,丁保安,李朝焜,王化龍,羅美行 理工科(十七名) 孫榮華,黃厚年,陳澤炙,黃振榮,郭祥燦,鄭溪北,蔡海金,吳才木,郭茂松, 王耀仁,林光政,林榮祥,簡石春,莊正晴,周光強,謝傳祖,彭騰雲 醫農科(十七名) 曾文賓,劉守文,黃安璋,張昆崙,林金莖,蘇瑞鵬,黃瑤楹,葉永暉,廖天朗 ,黃共秀,林元芳,陳繼樹,吳寅生,吳克文,曾炎山,卓維金,謝發楸 錄取名單公告所在版面(國圖影像檔本身就模糊不清) http://i.imgur.com/OhuQ0.jpg
錄取名單公告影像檔 http://i.imgur.com/Riv70.jpg
錄取名單公告微縮檔 http://i.imgur.com/mZAXD.jpg
  本錄取公告中,部份公費生的名字或有誤殖。加以國家圖書館全國報刊影像 瀏覽系統的畫面模糊不清,可能導致我誤判其字。其中幾位公費生的姓名經過我 再三考證,已確認其本名。但上述名單我保留了公告原文的內容。   據公費生所言,這份名單的排序是按照個人考試成績。也就是說尤寬仁、陳 威博、孫榮華、曾文賓分別是各科榜首。 省訓團三個月的訓練   其中,公告內文提到: 所有錄取各生,希於本月十六,十七兩日赴臺北市水道町臺灣省行政幹部訓練團 報到,十九日開訓   所有的公費生都必須參加三個月省訓團的訓練,才得以分發至各大學。省訓 團的訓練以國語的教學為主。這一百位公費生中,只有個別幾位會說國語,其他 人多半是台語、日語說得呱呱叫,國語卻一點也不會說。在省訓團,他們是從最 基礎的拼音符號開始學起。   除了國語訓練,為了增加公費生對祖國的認識,也教導了文化課和一般常識 課。實際上訓練未滿三個月,成效也很有限,很多人是到了對岸的大學之後才開 始真正地學習國語。   據部份公費生所言,結訓前有個結訓考試,文科榜首尤寬仁在全體測驗中再 度考取第一名,可以說他是榜首中的榜首,狀元中的狀元。 正式分發名單中有七人放棄資格   同年十一月八日,臺灣新生報南部版刊載了公費生分發各校的名單: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公告    致戍□署教(一)字第40544號 查本處前考選升學內地專科以上學校之公費生業已訓練完畢並由署函准教育 部准予分發各國立大學其分發各校名單亦於本月四日召開公費生考選委員會決定 原則在案茲特將分發名單公佈於本處有科系相同自願互相對調者可於本月八日以 前來處申請核辦希各知照此告 附分發名單 中華民國卅五年十一月六日 處長 范壽康 公費生分發各校名單 中央大學:(五名) 文科 高銘盤 張柄楠 法科 林鎰珠 工科 孫榮華 農科 張昆崙 北京大學(十三名) 文科 尤寬仁 許溢悟 呂清銘 張天成 王猜林 法科 陳威博 郭炤烈 工科 郭祥燦 黃厚年 農科 蘇瑞鵬 林元芳 廖天朗 吳寅生 浙江大學(七名) 文科 盧品 法科 童靜梓 農科 洪瑤楹 理科 吳才木 簡石春 工科 陳澤炙 蔡海金 武漢大學(八名) 文科 胡連城 黃煥霖 張風時 莊德潤 法科 陳如豐 蘇德惠 林慧慶 蕭家恩 暨南大學(十四名) 文科 李天贈 許夢雄 杜長庚 劉碧堂 楊玉輝 法科 張碧坤 江武田 丁保安 劉榮超 羅美行 商科 陳敏臣 陳耀賡 王青學 盧國松 復旦大學(五名) 文科 江濃 陳炳蘄 法科 陳伯熙 林金莖 農科 謝發楸 廈門大學(卅二名) 文科 蔡瑞欽 沈英凱 陳枝連 姜文鑑 楊仲模 黃昆江 林榮祥 許龍基 鄭鴻池 法科 林濱 林光鄉 陳錦華 陳鴻鵬 劉秀雄 王長興 陳光彩 李鴻昌 李泉溪 王化龍 商科 何鏞銘 黃國雄 李肅然 理科 鄭溪北 郭茂松 王耀仁 林光政 楊正雄 工科 鄭德銘 莊正晴 周克強 謝傳祖 彭騰雲 同濟大學(五名) 醫科 曾文賓 黃安璋 葉永暉 黃共秀 吳克文 上海醫學院(四名) 醫科 劉守文 曾炎山 卓維金 陳繼樹 分發名單公告 http://i.imgur.com/PdnEu.jpg
  根據分發名單統計只有九十三位公費生,有七位學生已放棄了公費資格,分 別是顏再策、陳系統、洪昭仁、陳炯熹、林永財、李朝焜、和黃振榮。由於分發 各校各科的選擇相當自由,顯然他們並非是因為志願不符而放棄,應該是另有考 量而決定留在台灣,沒有遠赴大陸 從錄取名單和分發名單考證細節   比較錄取名單和分發名單,可以發現有五位學生變更了專業領域,亦即類似 報考文科卻分發至理科的情形。   林金莖錄取名單為醫農科,分發名單為法科;林榮祥為理工科,分發名單為 文科;王長興錄取名單為文科,分發名單為法科;楊正雄錄取名單為法商科,分 發名單為理科;鄭德銘錄取名單為法商科,分發名單為工科。   林金莖就是我們都認識的那位前駐日代表與李登輝國策顧問。他後來中斷復 旦大學的學業,返回台灣大學就讀法律系。以此為證,他最後分發的應該是法科 而非醫農科,表示他轉換了志願。因此,兩份公告名單科系的不同,我們都以分 發名單為準。   從這裡可以看出教育處給予公費生相當大的自由,讓他們可以任意選擇想要 就讀的學校和科系。對於尚未確定人生方向的年輕學子,教育處顯然以寬容的態 度對待他們。   另外有幾個人的姓名,在錄取名單和分發名單有所出入。經過考證,錄取名 單正確的是黃崑江和楊仲謨,其在分發名單被誤殖為黃昆江和楊仲模。分發名單 正確的是洪瑤楹、陳枝連、姜文鑑和何鏞銘,其在錄取名單被誤殖為黃瑤楹、陳 連枝、蔣文鑑和何銘。   這些錯字應該都屬人為筆誤。當年報紙誤字不少,例如幾乎有寫成機乎者; 或是有可能是民間混用都算正確的字詞,例如統治和統制,其意義雖有差別但意 思相近發音又相同,並不影響語意閱讀,自然都被一般人使用。光復不到一年的 台灣,本省人民對於國語的使用和掌握尚未熟稔。   這群公費生,差不多就是帶著這樣不咋地的國語能力,乘風破浪到北平、上 海、武漢、廈門各大學就讀。去北大的有十三人,是最北方的一群,那裡有處於 亞熱帶的台灣人不曾體驗的北國風光;去武漢的有八人,是最內陸的一群,那裡 有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武昌起義精神;江浙一帶有四十人,是最多的一群,那 裡有最多外國租界的京滬煙雲;廈大有三十二人,是離台灣最近且語言有通的一 群,那裡有魯迅、林語堂所流傳下來的學術風氣。   分發結果確認之後,他們就要出發前往無法使用熟悉的語言、充滿各地特殊 文化的祖國大陸求學。時代的序幕,就這樣拉起了。在海峽的那一頭,究竟是風 光明媚的海岸,抑或滿是暗礁漩流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41.32
ncbass2:期待續篇 10/27 13:59
前面十篇還在敘述背景,後面的公費生個人小傳就有趣多了, 真的是一個人就有一本故事,神馬大江大海,都是浮雲。 現在麻煩的是對岸正在動用國家機器的力量編輯公派生紀念文集, 據悉已經蒐集了二十多位公派生的小傳,鼎鼎大名的張克輝也名列在冊。 但是其發行此紀念文集的目的在於統戰(我看過幾篇原稿), 所談的不外乎是滯留在大陸的公派生如何堅信共產黨的領導, 以及在改革開放後如何期待兩岸的統一,統戰意味十足。 我在台灣曾尋求一些學術單位和出版社,盼台灣人的歷史由台灣人自己來編寫, 無奈不得其門而入。看著這些台灣老前輩的故事為統戰所利用,實在很感慨。 對岸政府記載台灣人在大陸的事情,比我們要積極多了,可惜全拿去用做統戰工具。 無奈啊... ※ 編輯: blurry 來自: 111.251.141.32 (10/27 21:06)
Tbilisi:尤寬仁我以前有機會見過面, 確實是第一名等級的頭腦 10/27 23:07
大驚! 請問您與尤老師是什麼關係? 我就是先認識尤老師的兒子,才進一步知道公費生的事蹟。 為了蒐集尤老師的史料,我兩度赴京,兩度被對岸的檔案館拒於門外,吃足苦頭。 他實在是一位太傳奇的台灣人了.... ※ 編輯: blurry 來自: 111.251.141.32 (10/28 18:15)
Tbilisi:研究所時遇上的, 他當時剛回臺灣定居, 兒子也是那時回來 10/29 19:53
尤老師返台時已近七十歲高齡,其實當時他已經出現輕微人老失智的症況。 當時曾有出版社委託尤老師翻譯日文書籍,對他來說已是非常吃力的工作。 但年輕時候的尤老師,日語能力甚至比土生土長的日本人還要好。
isky4473:請問這批公派生在1949年後留在大陸的有多少人啊?? 10/29 23:10
根據對岸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的統計是44人, 這44人都是曾經有在各城市的台聯活動過才被計算到, 實際上若考慮到留在大陸但沒有被全國台聯計算到公派生, (可能在政治運動高漲的瘋狂年代就被整死了) 留在大陸的公派生應該在45人以上,然詳細數字已不可考。 估計差不多是50人上下,剛剛好三分之一的人數。 ※ 編輯: blurry 來自: 111.240.223.251 (10/29 23:24)
Tbilisi:我認為應該超過, 朝鮮籍的學生都有根本不公開的人 10/30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