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etal_kid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 在不斷揚棄下,體現自我成長--雨生畢業感言 本文摘自 1989.7.22 「週末」雜誌第19期 寫自己很不容易。 及情的時候怕心態上不太客觀,及景的時候又擔心記憶裡難免疏漏,加 上文辭修飾之間不得不求善求美,總會在完稿後,讀來令自己赧顏。 今年六月我踩過人生的第二十三個年頭,有比往年更多的感觸和心痛: 面對許多人事,我覺得無力,覺得空虛;在名利糾結之下,我很像飛不過 雲梢的鳥,仍一味相信雲端之上的藍天,可以駐足憩息。黑夜白天變換規 律,情緒卻比狂風襲捲下的小草還更加搖擺;堅持的原則,積蘊的理念, 一而再、再而三受到環境的考驗,我也不停地在布偶與操線人關係中,強 作鬼臉以為終能跳脫腹語的枷鎖,還我本來面目。眾多變化,由難分析於 三言兩語,而我又一直篤信「形成」之過程是漸進、緩慢,具有歷史、累 積性,所以這將近一年來的諸般想法及成長,說得好聽,是「怡然心會, 妙處難與君說」,說得難聽,是「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太多 事情我不懂、不想懂、不能懂,也有太多的事情,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懂 ,至今我不知道我得到了什麼可以讓我踏得很實在的東西,除了仍然死命 懷抱著的夢想,我卻被迫揚棄太多。可是,在我嘔心瀝血淺嘗一切以後, 我明白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尚可以「焦慮地思索」,對一切我感到是問題 的問題,縱然激烈擺盪,縱然五光十色,但樂觀地瞻望於前,一定有積極 的價值;同時,莫忘了我們困惱疑惑之際,正孕育著歷史。這裡,我情不 自禁地效顰殷海光先生,聯想梁啟超先生的「志未酬」歌,抄來與大家互 勉: 志未酬!志未酬!問君之志幾時酬。志亦無盡量,酬亦無盡時。世界 進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眾生苦惱不斷亂如絲,吾之悲憫亦 不斷亂如絲。登高山復有高山,出瀛海更有瀛海。任龍騰虎躍以度此百年 兮,所成就其能幾許?雖成少許,不敢自輕,不有少許兮,多許奚自生, 但望前途之宏廊而寥遠兮,其孰能無感於余情。吁嗟呼!男兒志兮天下事 ,但有進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 。 把持這一個大的方向,我展開連串的自問與反思,大一至大四的生活不 能簡單用「渾渾噩噩」一詞概括,因為寫史的人,也不致輕率到為歷史事 件主觀地界定與批評,而且就算比「渾渾噩噩」,也要初中時候才足夠那 種程度,大學只不過是一個自由思考的園地。 我不知道我個人經驗的情況普不普遍,但我確如盲人摸象似地在校園內 晃蕩了兩年。 「櫚庭多落葉,慨然已知秋」,回首望一望,才看清楚自己走了些什麼 路。記得大一走大屯山是在冷風寒而濃霧交加的天氣裡,和班上同學邊走 邊有發生「山難」的感覺;攀上頂點之前,在一道扭曲而突然拔高出霧層 的石階上,才看到腳下盡是白茫茫的嵐煙,行來的足跡除了停留於記憶深 處,該是「終當歸空無」的。這個道理卻在大三才體會瞭然,恐怕是因為 現在人沾惹塵俗氣息太深,總要「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不見自己 留下的標記,才心慌起來。 然後我一腳踏進歌唱圈子,所有的事情愈來愈覺得虛幻而無常,但「我 」卻愈來愈存在得「實在」而有心得。張雨生愈在外表及浮面上擁有頭銜 、聲譽甚至誹謗,也就愈在心內緊縮成一堅實的信念,明白生命與環境的 互動和抗爭。不停自問:今天是否因為我的身份,使我有了不同的命運, 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感悟?答案不是完全否定的,只是問題的重 心不在「不同」上面,而是在「我」的上面,今天不論如何,會發生感觸 ,會行動舉止,會思考冥想的都是我,這也是所謂「人生的意義」所源自 ! 這一年,問我最喜歡什麼,最討厭什麼,我說不上來,我不清楚自己有 沒有資格說什麼話,好比我沒有法子當許多衷心求助於我的朋友的「張老 師」一樣,我有我的責任,我有我的限制,唯有感激的言語,是我不吝惜 的付出。 當然,沒有飛碟宣傳部所有可愛人員的協助,我無能調適得如此健康, 也不能吃喝得太過圓潤。原諒我不及在此一一唱名答謝,但相信我,我愛 你們! 對於更多我不熟悉的你們,卻為你們所熟悉於我的朋友,我只能說,今 天你們帶領了我成長,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我希望,明日將是我給 予你們心靈的啟發,以答謝諸位的厚愛。 久而未晤的友人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父母及親人,除了一個「憾」字,我只能慚愧欷噓,因為他們太體諒我 了!最後,經這一路行吟過來,需要一個結語了。我想不能免俗的要感謝 「週末」雜誌,這稿子終究是「千呼萬喚使出來」的。古人說「滄海桑田 」,有人問我怕不怕?我會笑說:「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