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S-300文章(二之一)供各位參考。摘自“中國航天“ 俄羅斯的空中衛士﹕S-300P防空導彈系統(上) 俄羅斯的S-300P(北約代號為SA-10)是前蘇聯部長會議于1967年批准研製的一 種 全天候防空導彈系統﹐1980年進入前蘇軍服役。該系統主要由位於莫斯科的 鑽石導彈設計局 設計和研製。它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能夠對付從超低空到高空 各種高度的密集空襲。另外﹐ S-300P還能攔截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其作戰性能與美 國的MIM-104愛國者PAC-2導彈系統相 仿。不過﹐儘管S-300P與愛國者在技術上有很 多相似之處﹐但兩者所擔負的任務卻大相徑庭。 S-300P是為了實現前蘇聯戰略防空 網的現代化﹐而愛國者卻是為了為陸軍野戰編隊提供保護。 目前的俄羅斯戰略防空 導彈部隊中有65%以上是S-300﹐而且隨¨老式系統的不斷退役﹐這一 比例在本 世紀末還將會增大。由于近年來S-300P系統已向中東﹑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出 口﹐ 從而使得該系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注意。本刊將分兩部份詳細介紹一 下S-300P的發展 情況。 系統需求 前蘇聯的戰略防空系統S-200安加拉(SA-5)主要是為了對付XB-70轟炸機和SR-71戰 略偵察機一類的高空威脅而研製的。但是﹐在60年代﹐戰略進攻和戰略防禦戰術 發生了很大的 變化。美國已將其戰略轟炸機的作戰戰術逐步轉向低空突防﹐並最終 使用了像AGM-86巡航導彈 這樣的防區外武器﹐而S-299卻並不適于對付低空突防威 脅。在這種形勢下﹐前蘇聯需要有一種 新的戰略防空系統﹐這就是鑽石導彈設計局 後來研製的S-300P。S-300P必須要滿足以下幾項要求。第一﹐S-300P必須比以前的 戰略防空導彈(如S-200) 有更好的機動性。這是因為帶有突防工具的導彈已經面 世﹐如美國空軍的AGM-69近程攻擊 導彈可以使用低當量核彈頭來摧毀固定地空 導彈發射場﹐從而在前蘇軍的地空導彈網中撕開一條 通路﹐突破其防線。面對敵方 的這種戰術﹐當時的蘇聯國土防空軍所裝備的固定式導彈只有被動 挨打。因此﹐蘇 軍急需一種機動導彈系統。第二﹐S-300P必須能攻擊包括轟炸機和巡航導彈在 內的 低空機動目標﹐這與蘇軍早先對付高空超音速目標的作戰思想完全不同。第三﹐該 系統必須 是“多通道”的﹐能夠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最後﹐S-300P必須能抗電子干 擾。 5V55導彈 S-300P系統所使用的導彈代號為5V55﹐由火炬機器製造設計局進行研製。根據 設計 要求﹐經過反復論證﹐最後選用了筒裝垂直發射方案。這種設計方案從戰術上 講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為系統可有多枚導彈處於待發狀態﹐能夠對付密集的空襲﹐ 並且在首次齊射後也不會因再裝填 而耽誤很長時間。採用筒裝還可以減少導彈受外 界環境的影響。此前前蘇聯國土防空軍的所有戰 略防空導彈﹐包括S-25﹑S-50﹑ S-75﹑S-125和S-200等系統的導彈﹐都是暴露在發射導軌上﹐ 很容易受俄羅斯惡劣 環境的影響。5V55還是前蘇聯在制導系統中大量採用固態電子設備的第一種戰 略防空導彈。該彈的 外形呈“鉛筆”狀﹐只在後部裝有一組尾翼﹐很容易裝在筒裝 發射裝置中。導彈在離開發射筒時 的起始傾翻機動是通過排氣室後部的燃氣舵來完 成的。這樣就使5V55導彈有較小的死區﹐最 小有效射程只有3公里﹐而美國的 愛國者約為5公里。導彈在低大氣層的控制通過小型尾翼來實 現。導彈的動力裝置 採用固體發動機。導彈在筒中的貯存壽命為10年﹐基本不需維護。導彈 採用冷發 射方式發射﹐即利用燃氣發生器將導彈推出發射筒﹐在離筒20到25米時﹐主發 動機 點火。為了降低導彈成本﹐發動機殼體由擠壓成形的鋁合金鍛造而成﹐機加工 作量很校5V55導彈的最初型號為5V55K﹐採用指令制導﹐導彈從營級的截 獲雷達接收數據。 5V55K很快就被淘汰了﹐因為其射程只有47公里﹐達不到 設計要求。 S-300P單元構成 S-300P系統的兩個主要部份是發射車拖車和30N6 I-J波段相控陣截獲雷達。一 輛發 射車拖車帶有4個筒裝發射裝置。通常情況下﹐一個導彈連的配置包括3個4 聯裝發射車和一部 截獲雷達。30N6雷達具有極好的低空性能﹐因為它所對付的 主要目標是巡航導彈和低空飛行 的轟炸機。最初的S-30P系統型號可用6枚導彈同 時攻擊3個目標。團級和旅級的S-300P系統配備36D6雷達。它是一種S波段三 維監視雷達﹐有兩種配 置。一種是基本型﹐雷達裝在半拖車上﹔一種是S-300P通常 使用的低空探測型﹐天線安裝在4 0V6M1塔臺組件上。兩種型號對目標的探測 距離不同。對B-1B轟炸機這樣的低易探測性 飛機(在100米的高度上其雷達截 面為1平方米)﹐拖車裝載型雷達的探測距離為45公里﹐塔 臺安裝型雷達的探測距 離為52公里。而在對付巡航導彈時(導彈在60米的高度上﹐截面為 0.1平方米)﹐ 拖車型雷達的探測距離為28公里﹐塔臺型雷達的探測距離為38公里。此外﹐ S-300P的發射連還由多種遠程監視雷達予以支持﹐並已並入國土防空軍網絡的固 定 指揮與控制系統。 S-300P的部署 S-300P于1977到1978年裝備了第一批國土防空軍試驗團。莫斯科附近的首 批S- 300P發射陣地于1979年投入使用﹐到1980年約部署了30輛發射車。 1980年前蘇 聯部長會議下令S-300P進入國土防空軍服役﹐開始替換莫斯科週圍 的S-25防空網。值得一 提的是﹐S-300P先于美國的愛國者服役﹐首批生產型愛國 者系統于1982年6月交付美國 陸軍﹐1984年全面投入使用。在部署初期﹐ 有消息稱﹐由于系統存在的缺陷﹐所有的S-300P不得不返回工廠進行改 裝﹐這大概 指的是S-300PM改進型。到1984年初﹐共有350個發射裝置在40個發射陣 地投入使用﹐還有20個發射陣地在建造之中。到1985年﹐有60個發射陣地 投入使用﹐有 30多個正在建造中。到1987年﹐有80個發射陣地投入使用﹐ 另有20個在建造中。到1 988年﹐共部署了150套S-300P和S-300PM單元。 S-300P主要部署在莫斯科週圍。莫斯科的S-300P導彈團據守的發射陣地約佔前蘇聯 S-300P發射陣地總數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S-300P主要是用于國家指揮設施 和主要的軍 事與工業目標的防禦。其它發射陣地位於科拉半島。據估計﹐要建立一 個完全有效的巡航導彈防 御屏障﹐將需要500到1000個發射陣地(每個陣地 配10輛發射車)﹐約需耗資500億 美元。前蘇聯在1983到1984年間以 每年900枚的速率生產5V55導彈﹐到1985 年則增加到每年1600枚。 到前蘇聯解體時﹐絕大多數S-300P發射車部署在俄聯邦境內。90年代初﹐部署在 前蘇 聯其它加盟共和國的S-300P差不多都已撤回俄羅斯。到1994年﹐白俄羅斯 只有5套S-300P 系統﹐烏克蘭還有為數不多的發射車。 S-300PM改進型 5V55K導彈很快被5V55R導彈所取代。5V55R導彈採用通過導彈跟蹤 (TV M)的制導體制代替了原先的指令制導體制。這種制導體制與美國愛國者的 相似。5V55R導 彈的導引頭捕獲從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信號﹐但並不在彈上進 行數據處理﹐而是通過數傳線路將 捕獲的目標數據反饋給火控系統。5V55導彈 使用K-19 淥俚煲埽□閤型獠扛咂分市□振器﹐工作波長3厘米﹐調諧範圍 1000兆赫茲﹐輸出功率20到30毫瓦。發回地面火控系 統的數據線路使用M I-399脈碼磁控管﹐波長為2厘米﹐脈沖輸出功率為5千瓦。這種通過 導彈跟蹤 的制導體制比前蘇聯國土防空軍以前裝備的導彈所採用的制導方式要複雜得多﹐可 以有 效地對抗電子干擾。5V55R導彈還採用了經過改進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使 導彈的有效射程從47公里增加 到了75公里。使用5V55R導彈的S-300P系統 稱為S-300PM(M代表改型)。S-300PM 顯然是S-300P系統的標準生產型﹐于 1982年前後進入部隊服役。與此同時﹐S-300PM還採用了一種全新的5P85 T半拖車發射系統﹐以便於快速展開 而無需 涑滌臚銑搗摯T□鵲耐銑凳椒⑸涑黨 髮臚銑檔那安渴鴟⑸渫玻□而5P85T則 朝後部豎起發射筒。5P85T發射車 通常由一輛KRAZ-260重型卡車牽引﹐後來的S-300P 改進型(包括S-300PMU 1)也可以使用它。圖4S-300PM的5P85T發射車S-300P系統既可發射常規高 爆戰鬥部導彈﹐也可發 射核戰鬥部導彈(5V55V﹐5V55R的一個特殊型號)。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導彈在進行低 空攔截時﹐如何既使用核戰鬥部而又不會導致嚴 重的傍及破壞。5V55R導彈比美國的愛國者PAC-1導彈要大得多(重量大 75%)﹐這可能是因 為在70年代末前蘇聯的電子設備落後而5V55R導彈的 戰鬥部也比愛國者要重(前者重133公斤﹐後者重91公斤)。但這並不說明5 V55R比愛 國者的殺傷力大﹐因為影響導彈殺傷力的關鍵問題是導彈的命中精度 而不是重量。在射程上﹐愛 國者的最大飛行距離為160公里﹐而5V55R卻只 有75公里。 S-300PMU改進型 S-300P的第三代改型S-300PMU(U代表改進)于1985年服役。S-300PMU計 劃旨 在提高S-300P的機動性﹐以替換駐紮在歐洲前沿的集團軍所用的過時的國土防 空導彈系統。S- 300PMU的主要系統組件裝在改型MAZ-543卡車上﹐其發射連 可在5分鐘內投入戰鬥﹐而 牽引配置型則約需30分鐘。這種新型自行式5P85 S發射車是在MAZ-543M重型卡車 的基礎上改裝的﹐30N6截獲雷達也做了 改進﹐以便有一部份團級雷達可以裝在卡車上。一輛 測量車先于發射連進入發射區﹐ 為發射車選點。支持車輛包括5T58導彈運輸車和22T6裝 填車。S-300PMU 系統也可使用5P85T半拖車發射車﹐但不是優選方案。除了發射車配置有明顯 改變外﹐電子設備和導彈部份也進行了重大改進。截獲雷達改進後 可控制12部發 射車(一個擴充連)。另外﹐同時攻擊目標的數目也從3個增加到6個(兩枚導 彈 對付一個目標)。因此﹐S-300PMU作戰單元的構成改變了﹐每個單元有3到4個 發射連﹐ 每個連有2到3部發射車。重新配置的發射連由一輛後部帶有指揮艙的5 P85SU發射車和 1~2輛5P85DU發射車組成。6個發射連構成一個 S-300PMU旅。旅指揮部的中心設在白克爾-1指揮車上﹐協調各發射連的作戰行動。 同時﹐它還是旅指 揮部與臨近雷達監視設施和其它國土防空軍導彈系統﹐如S-75 (SA-2)﹑S-125(SA -3)和S-200(SA-5)等的接口。其作用類似于 美國愛國者系統的信息協調中心。白克爾 -1還能在其它機動防空指揮控制系統之間 進行協調。S-300PMU使用了5V55導彈的第三種新型號即5V55RUD(U D表示射程增大 )。5V55RUD導彈主要是對發動機進行了改進﹐使射程增大到 了90公里。為了進一步提 高低空性能﹐S-300PMU採用了新型76N6低空探測 雷達。該雷達對在500米高度飛行的 目標的有效探測距離為90公里﹐可跟蹤 180個目標。1989年﹐S-300PMU系統首次在駐德蘇軍部署﹐這也是 S-300P系統首次在前蘇聯境 外的蘇軍中部署。當時該系統裝備了3個營。由于華約 解體﹐S-300PMU未能進一步大規模部 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