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敬請各位先進幫忙小弟debug 一下, 謝謝! ^_^ Vympel設計局的先進空對空飛彈 北約代號AA-10,AA-11,AA-12的三種飛彈,是俄國最犀利的空對空飛彈。 這三種飛彈都是由Vympel設計局所研發的。該設計局研發空對空飛彈的歷史 悠久,可以遠溯自台海空戰。當年,我國空軍戰鬥機攜帶的GAR-8追熱空對空 飛彈,創下了世界上首次以飛彈擊落飛機的紀錄。而Vympel從中共方面取得 了一枚GAR-8,從而開啟了蘇聯空對空飛彈的新紀元。 R-27,R-73,R-77分別是以上三種飛彈的俄羅斯代稱。這三種飛彈剛好也代表 了空對空飛彈的三種導引方式。半主動雷達導引,紅外線導引,以及最為進步 的主動雷達導引。幾乎在所有的俄羅斯戰機上,都可以見到這三種飛彈的蹤影。 在俄羅斯的觀念中,這三種飛彈是交相為用,截長補短。 R-27 這型被北約稱之為白楊(Alamo)的中程空對空飛彈,是專門為空優戰鬥機所開發 的。MiG-29以及Su-27型戰機的主要武裝即為此型飛彈。R-27飛彈擁有一系 列的衍生型,它也是Vympel設計模組化的最佳證明。它的導引部分可以換上 許多種不同的裝置,包括主動雷達導引,半主動雷達導引,紅外線導引,甚至 還有反輻射雷達的導引模式。除了導引部分之外,它的發動機也能夠更換,使 得它也能夠延昇更長的射程,甚至達到長程空對空飛彈的標準。 R-27飛彈的氣動力構型相當容易辨認,彈身前端是四片獨立液壓驅動的前翼, 前翼的形狀相當罕見,被稱之為蝴蝶型。整片前翼是可動的,它的作用是飛行 控制以及滾轉軸的穩定。在前翼的前方上有四片固定的穩定翼,其翼面的大小 則是與使用的導引段有關。像是紅外線導引構型的飛彈,就能夠很明顯地看到 這四片穩定翼。彈身後端則是大型的彈翼,用來提供昇力。 R-27的最短交戰距離為五百公尺,最長的射程可達八十公里,換裝強力發動機 後則是一百三十公里。R-27飛彈可以使用彈射的方式,或者是滑軌的方式發射, 這要算是Vympel設計局對於中程飛彈設計的一項特殊之處。 使用半主動雷達導引的型號稱之為R-27R,北約代號為Alamo-A。發射的母機 雷達必須要不斷地提供雷達照明目標,使得飛彈能夠朝著目標不斷飛去。在飛 彈的早期發射階段,尋標器尚未找到目標時,飛彈必須要依賴內部的導航系統, 以及由發射母機傳來的方向修正訊號來自動駕駛,一直到它的尋標器能夠搜索 到被照明的目標為止。 另一種使用紅外線導引的飛彈稱之為R-27T,北約代號為Alamo-B。它和R-27R 不同的地方是,假如天氣狀況許可,MiG-29或是Su-27戰機可以在發射前就讓 R-27T鎖定目標。 這兩種飛彈的導引方式都是採用比例導航法,但是在某種情況下,飛彈會換用 改良的比例導航法。像是嚴重的電子干擾情況下,R-27會採用新的導航法,使 得它的尋標器能夠清晰地鎖定目標。又或者是對付低空飛行的目標時,R-27能 夠調整它的飛行彈道,使得它的近發引信能夠在最佳的時機引爆。 R-27R可以裝置在較為舊型的戰鬥機,像是MiG-21與MiG-23上,只要他們的 雷達能夠提供照明能力即可。而大型戰機可以掛載換裝了強力發動機的版本, 它們分別被稱為R-27RE以及R-27TE。半主動導引的R-27R以及紅外線導引型 的R-27T往往會被配成一對,在對付難纏的目標時,它們會被先後發射出去, 使得目標在閃躲反制第一枚飛彈之後,再也沒有辦法閃躲第二枚導引型態不同 的R-27。 除了先前提過的四種R-27,Vympel又提出了一些衍生型,像是R-27EE反輻射 雷達型,R-27EM改良後的半主動雷達導引型,以及最為先進的R-27AE主動雷 達導引型。其中R-27EE只出現在幾次展覽中,並無法證實它確實已經服役。 而R-27EM則是換裝了單脈波半主動尋標器,能夠在強烈的電子干擾環境下, 對付低空目標,此型飛彈雖然是半主動導引,但依然是一枚性能不容小看的飛 彈。 R-27AE飛彈的發展相當有趣,在Vympel設計局發展R-77飛彈的同時,發展 人員也運用模組化設計的優勢,想要把主動雷達尋標器裝到R-27飛彈上。它的 射程宣稱可以達到一百七十公里遠,比起舊有的增程型R-27射程一百三十公里 還要長。 儘管較為先進的R-77飛彈會逐漸取代R-27飛彈成為先進戰鬥機的主要武裝, 但是R-27飛彈仍然是俄羅斯戰鬥機的標準配備,有大量的現役戰機依然以R-27 飛彈為標準配備。而R-27的模組化設計,也成為Vympel設計局一個成功的典 範。 R-73 北約代號為AA-11射手(Archer)的短程空對空飛彈,被視為現役短程空對空飛 彈的翹楚。R-73已經取代舊有的R-60(AA-8)蚜蟲(Aphid) 飛彈 ,成為俄羅斯戰 鬥機的標準配備。除此之外,在經過簡單的改裝之後,有絕大多數的固定翼機, 或者是旋翼機,都能夠攜帶此型飛彈。 德國統一之後,幾乎所有的東德俄製戰鬥機全都強迫退役,只剩下先進的MiG- 29。而在一場模擬近接空戰當中,配備有頭盔顯示器與R-73飛彈的MiG-29, 打敗了美製的F-16戰鬥機。這一戰不但是打響了MiG-29的名號,而且勝利的 榮光直接落在R-73飛彈之上。 R-73的氣動力控制相當複雜,和R-27一樣,它也是利用可動的前翼來控制飛 行。在彈身後方的尾翼末端,也有可動的副翼,這四片副翼兩兩一組,其作用 是飛彈的滾轉控制。在前翼的前方有小型攻角探測器(AoA transducer),以及穩 定翼,用來穩定高攻角氣流,以供前翼控制之用。R-73飛彈最為特殊的是它的 發動機後端,擁有噴流偏折片。使得它的飛行控制結合了向量推力,以及氣動 力控制兩種不同的機制。當火箭發動機持續提供推力時,R-73可以利用這四片 噴流偏折片,達成推力向量的氣流控制,再加上前翼的控制,使得它在此階段 擁有非常高的機動性能。在火箭發動機用完燃料之後,R-73的氣動力控制面才 全面接手。 Vympel宣稱此型飛彈能夠對付運動性能達到12g的目標,這已經超出有人戰機 的運動極限。它的超機動性能雖然強大,卻是需要尋標器來配合。當它還掛載 在滑軌發射架上時,戰機上的雷達,紅外線搜索與追蹤裝置,以及飛行員的頭 盔顯示器都能夠給予R-73尋標器搜索的大致方向。R-73的尋標器能夠提供相 當大的搜索角度,使得它還掛在發射架上的時候,就能夠鎖定偏離機身軸相當 角度的目標。在發射出去之後,發射母機就能夠射後不理(Fire and Forget)。讓 R-73使用比例導航法自行追擊目標。 以MiG-29為例,它的目標感測系統有被稱為OEPS-29的光電系統,以及飛行 員頭上的頭盔瞄準器。其中OEPS-29的光電系統包含一具紅外線搜索暨追蹤系 統,以及一具雷射測距儀。在進行R-73飛彈射控時,可以有四種不同的模式應 付狀況。 第一種是OEPS-29的主要操作模式(TP),當那具紅外線搜索暨追蹤系統找到目 標之後,飛行員可以從抬頭顯示器和低頭顯示器上看到目標。於是飛行員便擇 定一個目標讓OEPS-29進行追蹤及測距,同時這些資料也會同時饋入R-73飛 彈尋標器。讓R-73能夠輕易地鎖定目標。由於紅外線搜索暨追蹤系統在某種氣 候下的搜索距離甚遠,因此它也成為代替R-73飛彈尋標頭的主要搜索模式。 第二種是近戰模式(TP-BB)。當戰鬥機在進行近戰纏鬥的時候,飛行員的雙手是 離不開操縱桿和節流閥,他的雙眼也只能專心釘住敵機和抬頭顯示器。第一種 操作程序根本就無法在劇烈的纏鬥運動中進行,所以在抬頭顯示器上會出現一 塊區域。只要飛行員將目標帶到該區域中,並且按下節流閥上的追蹤鈕。OEPS-29 光電系統便自動進行追蹤,將資料饋入R-73飛彈。 第三種是手動模式(Optika),R-73飛彈尋標器的指向會在抬頭顯示器上出現。 飛行員可以利用操縱桿上的小游標,用手動的方法指揮尋標器的指向。假如 OEPS-29以及機首的雷達處於開啟的狀態下,OEPS-29和雷達一樣會朝著飛行 員所指的方向尋找目標。 第四種最具威力的模式是頭盔瞄準模式(Shlem)。飛行員可以讓OEPS-29和雷達 直接接受頭盔顯示器的指揮。飛行員往哪個方向看,OEPS-29,雷達和R-73飛 彈的尋標器就往哪邊看。等到R-73飛彈的尋標器鎖定目標時,飛行員就能夠發 射飛彈。假如OEPS-29以及雷達也可以鎖定目標,它們一樣會饋入距離等參數 到R-73飛彈上。 除了以上四種模式之外,飛行員尚且有一種十字瞄準模式(Crosshair)可以射擊 R-73飛彈。在抬頭顯示器上會出現一個簡單的十字,飛行員只要努力地將機首 對準目標。然後就等待鎖定的聲響出現,接著扣下板機,飛彈就應聲而出了。 而這種發射模式也是大部分陽春機發射飛彈的方法,並無法發揮R-73飛彈的高 偏離軸線鎖定能力。 除了MiG-29戰機有OEPS-29光電系統外,Su-27戰機也有稱之為OEPS-27的 同級光電系統。這兩種俄羅斯戰機都能採用以上所提的四種發射模式,發揮R- 73飛彈的最佳性能。 R-73有兩種形式,分別被稱之為R-73RDM-1以及R-73RDM-2。有些人就直接 稱為R-73M-1與R-73M-2。前者屬於較老舊的型式,射程從最近的三百公尺到 三十公里遠。當掛在發射架上時,它的尋標器搜索角度能夠偏離軸線四十五度。 當發射出去後,它的搜索角度馬上擴張到六十度。後者的性能經過增強,射程 延伸到四十公里遠。尋標器搜索角度也變成六十度與八十度。但是R-73RDM-2 這個編號好像不再使用。 在九三年春季,蘇霍設計局的新戰機Su-35的尾衍上預定配備一具N-012後視 雷達。這具後視雷達能夠導控向後發射的R-73飛彈,攻擊在俗稱死亡圓錐內的 敵機。這種能夠向後發射的特殊R-73飛彈並沒有被命名,但是它確實有很多獨 特的性質。當它被掛載在向後發射的飛彈發射架上,它的尾部發動機口是朝著 機身前方,因此發動機口被覆蓋了一個錐體,以便增加流線性。而所有的氣動 力控制面也都被鎖死。 而當戰機發現後方有威脅時,N-012雷達便提供射控指令給這枚飛彈的尋標器。 要發射飛彈時,發射架上會有一個氣體產生器,或者是小型的火藥包將飛彈彈 離發射架。在這個發射初期階段中,飛彈飛行的向量還是沿著機身前進的方向, 換句話說,它還是尾部朝前飛著。而它的氣動力控制面依然是鎖死,此時飛彈 的穩定是由四個氣體產生器所負責。 一直到它的速度減速到接近零的時候,發動機尾端的錐體才被拋棄,發動機被 啟動,所有的一切才像是一枚正常的飛彈。也因為它必須先經過減速過程,在 速度幾乎為零的情況再加速,所以它的最短射程是一公里,最長射程則只有十 二公里。 這型飛彈曾經由一架Su-27進行試射,無論在超音速或是次音速的情況下都能 夠發射。但是觀察家們一般都認為此種飛彈是大型戰機用來自衛的武裝,而不 是一架空優戰鬥機的標準武裝。像是作為大型轟炸機角色的Su-34,以及反潛 機Su-32FN,才應該是使用此型飛彈的主角。 Vympel設計局依然持續地改良此型飛彈,在九七年的莫斯科航空展中,有一款 專供外銷的R-73EL飛彈,以及最新的改良型K-74ME。目前對於R-73EL與R- 73的差別,僅知道它們將原有的主動雷達近發引信換成雷射近發引信而已。而 K-74ME則是改良了它的紅外線尋標器,使得它的偵測距離從三十公里增加到 了四十公里。而R-73EL以及K-74ME的搜索角度都宣稱為七十五度。 R-77 這款被西方觀察家暱稱為AMRAAM-ski的俄羅斯飛彈要算是Vympel設計局的 頂級產品。而它的真正代稱是RVV-AE(英文為AAM-AE),AE兩個字正是代表 著主動雷達尋標器的意思,北約給予它的代號則是AA-12 Adder。 R-77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氣動力學控制面,除了彈身中段傳統的軸對稱翼面 外,彈身尾部有四片網格狀控制翼面。這四片R-77特有的網格狀翼面負責控制 飛彈與滾轉穩定,每一片都是獨立驅動,沒有與其他片連動。 為什麼要使用這麼獨特的網格狀翼面呢,當然有幾點吸引人的原因。首先是它 的控制力矩相當小,使得它的驅動力由電力馬達就能夠提供,而不用油壓驅動。 這點因素對於體積狹小的空對空飛彈來說,是個相當重要的理由。其次是這個 網格狀翼面能夠向前收折貼於彈身,這可以減少掛載飛彈時的阻力以及雷達反 射截面積,等到飛彈脫離掛架之後,它才會展開。收折彈翼第二個好處是當R- 77被裝載在內部彈艙時,增加彈艙內部空間的利用率。裝了這種網格狀翼面, 使得R-77的高攻角飛行性能提昇到40度左右,這種性能比起世界上絕大多數 戰鬥機要好很多。 有了新的優點也會帶來新的缺點。雖然Vympel設計局花了三年時間來設計驗 證這種創新設計,但是仍然無法避免網格狀翼面帶來的較高阻力,以及較大的 雷達反射截面積。 和R-27飛彈一樣,R-77飛彈既能像傳統中程飛彈依樣採用拋射的方式,也能 夠從滑軌上發射。R-77也是Vympel設計局第一種配備主動雷射近發引信的飛 彈,取代了舊有的無線電近發引信,免得遭受到電子干擾時,飛彈可能會提前 引爆。 R-77的導引方式很像美國的AMRAAM飛彈。在發射初期,飛彈利用發射母機 饋入的資料,以及其慣性導航系統飛向目標。假如發射母機的雷達發現目標進 行反制運動時,發射母機的雷達會將新的資料透過資料鏈傳送給正在飛行中的 R-77飛彈。直到R-77飛彈與目標的距離已經接近到某種程度,飛彈上的主動 雷達尋標器便會啟動,自行尋找並歸向目標。 因此發射母機可以同時導控多枚R-77飛彈攻擊多個目標,等到飛彈自行找到目 標之後,發射母機就能夠脫離戰場,避免進入敵機短程飛彈射程之內。R-77飛 彈的飛行全程均使用一種改良式比例導航模式。但是在強烈的電子干擾下,R-77 飛彈會直接切換成歸向干擾源的追蹤模式,這時候得改用純粹的比例導航模式 了。 R-77飛彈能夠對付以12g運動的目標,射程從三百公尺一直到一百公里之外。 它的連續桿狀彈頭中有小破片,能夠增加R-77對付小型目標的能力。R-77的 尋標器為AGAT的9B-1103M或者是9B-1348E型單脈波都卜勒雷達。它可以 在二十公里處鎖定雷達反射截面積為五平方公尺的目標,假如目標的雷達反射 截面積更大,它的鎖定距離會更遠。反之,則會減損它的鎖定距離。Vympel設 計局的人員還相信R-77飛彈的尋標器要比AMRAAM以及MICA擁有更好的 角度追蹤能力,甚至他們還認為R-77可以反制敵機射來的空對空飛彈。 儘管Vympel認為R-77的性能要比AMRAAM與MICA要來得好,但是他們仍 然對R-77進行改良。改良的重點是飛彈的射程與速度,這兩種性能是密切相關 的。高速的飛彈自然飛得較遠。而多出來的能量要由什麼來提供呢?Vympel設 計局的答案有兩種。 RVV-AE-PD(Povryshenoy Dalnosti, PD是增程型的意思)的官方編號為R-77M。 它的最重要特徵是換裝了一具KRLD-TT發動機。此發動機混合了固態火箭與 衝壓發動機。衝壓發動機的近氣口為矩形,它能夠調節巡航時候的推力,最大 推力與最小推力比達到七比一。在巡航速度下,飛彈上的燃料足供推進五百到 七百秒,使得此飛彈的射程達到一百六十公里之遠。但是在對付高速目標時, RVV-AE-PD就會加大推力,犧牲航程以換取速度追擊目標。R-77M型飛彈的長 度增長為三點七公尺,彈頭仍然是原有的二十二公斤重,但是整體發射重量從 一百七十五公斤重上升到兩百二十五公斤重。 此型飛彈的射程似乎已經超過一般戰鬥機雷達的射控上限。在俄羅斯現有的戰 鬥機中,只有新型的Su-35/37戰鬥機,或者是未來的第五代戰鬥機載雷達,才 有潛力導控此一長程飛彈。RVV-AE-PD的另一種用途則是用來防空作戰,這似 乎與AMRAAM防空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RVV-AE-PD的射程遠超過 AMRAAM,而且在低空飛行時,衝壓火箭發動機擁有相當的優勢。 另一種稱為RVV-AE-3RK的飛彈則是加裝了火箭燃料段,使得它的後段彈身直 徑較前段大。RVV-AE-3RK的設計顯然比起RVV-AE-PD還要簡單,其哲學就 是讓發動機能夠燃燒得更久。使得飛彈能夠在更遠的地方維持相當的速度,也 就是動能來追擊敵機。 Vympel設計局認為想要有更好的飛彈飛行性能表現,主要可以由三方面著手。 包括飛彈的減重,改良飛彈的氣動力學外型,以及最重要的發動機。除了一般 長程飛彈所研究的混合固態火箭與衝壓發動機之外,最重要的課題仍然落在更 強力的固態火箭發動機上。R-73與R-77飛彈所採用的新發動機在推力重量比 的進步達到1.3到1.8之間。 Vympel設計局認為固態燃料的成分要從原來的單純變成較為複雜的混合式,它 的熱容比在增加的同時,也不能造成處理上的困難。當燃料所發出的能量更大 時,火箭發動機本身也需要加強材料,同時也要改進燃燒室形狀,以改善燃燒 效率。美國也認為想要改善固態火箭發動機的推力,得要從火箭燃料的成分下 手。事實上,超高速飛彈的研究是各大強國的重點計劃。美俄英法德日均朝此 一方向邁進。 另兩個讓Vympel設計局認為領先歐美飛彈的設計在於引信彈頭,以及飛彈的 發射方式。R-77的彈頭擁有兩種殺傷的形式,配合上較為精準的雷射近發引信, 以及涵蓋近發引信盲點的撞擊引信。而俄制戰機的空對空掛架有兩種系列,一 是APU滑軌系列,另一是AKU彈射系列。它能夠使得戰機在掛載中程飛彈時, 能夠自由選擇掛架形式,簡化地勤作業的困擾。 Ladious Supp -- http://140.129.20.178/users/Supp/home/default.html 長空會戰 收錄軍事相關網站連線, 航空暨太空科技軍事周刊(AWST)軍事新聞, 空對空作戰觀念, F-14, F-22, Su-27 家族 [email protected] Ladious Su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