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gkc)》之銘言: : 很精采的一篇戰略分析 但有兩點意見: : (一)說長平會戰是坎尼模式 這有疑問 所謂坎尼模式是 :    中央後退 兩翼夾擊(事實上敵人背後也予襲擊)的 :    殲滅性會戰模式 在四面合擊之後當下即把敵軍擊潰 :    並殲滅 但長平會戰與此有別 首先秦軍是否有張左 :    右兩翼以夾擊趙軍? 若有 則何以趙軍沒有崩潰而 :    還能築壁堅守達四十六天? 可見當時秦軍並未從兩 :    翼夾擊趙軍 就算有也並未成功 以白起的能力推斷 :    他並沒有從兩翼夾擊 (否則應有充份準備而成功) :    只是在中央倚壁堅守 並預先分兵佈於兩翼上的戰術 :    要點”堅守”以防趙軍從兩翼突破而已 其不能從兩 :    翼夾擊的原因可能是趙軍四十萬太多 分佈的面積太 :    廣 秦軍在數量上無法形成密不透風的攻勢包圍圈 :    只能形成守勢包圍圈之故 :    後來趙軍的失敗主要關鍵在於後方糧道的斷絕 這與 :    坎尼模式就有別了 當然若就佯退誘敵這一點而言 :    兩者相同 由於記載實在太簡陋了,所以只能用臆測的 我們先要了解白起的目的是什麼,他的目的是捕捉趙國野戰軍主力 ,所以最好連一個趙軍,也別讓他溜走,白起可以四面合擊的,但他沒有 因為他最多只捕捉三分之二強的趙軍,長平城還有三分之一,因此白起 並沒有立即作出決定性的行動,而且上黨地區是山地,白起的兵力最多 比趙軍多一些,不利於追擊,因此讓趙軍潰敗,趙軍可能逃掉一半 而我對坎尼模式的認定,並沒有十分嚴格,而模式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的定義 所以白起的確作出坎尼模式的運用,只是他沒有速決,因此歸屬於坎尼模式 並無不妥 : (二)中國戰史的坎尼模式是另一場趙國李牧與匈奴的會戰 :    發生在公元前二四四年(比坎尼之役早二十八年) :    李牧佯敗後退誘匈奴前進窮追 然後張左右翼”擊之 :    ” 大破匈奴 殺匈奴十餘萬騎 能殺到十餘萬騎這 :    麼多 必然是已經形成攻勢包圍圈 使匈奴騎兵無法 :    逃脫所致 這場會戰發生在趙國之雁門郡 完全正確,謝謝您的指教 -- ※ Origin: 臺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h18.s59.ts.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