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在 [email protected] (gkc) 的文章中提到: : 很精采的一篇戰略分析 但有兩點意見: : (一)說長平會戰是坎尼模式 這有疑問 所謂坎尼模式是 :    中央後退 兩翼夾擊(事實上敵人背後也予襲擊)的 :    殲滅性會戰模式 在四面合擊之後當下即把敵軍擊潰 :    並殲滅 但長平會戰與此有別 首先秦軍是否有張左 :    右兩翼以夾擊趙軍? 若有 則何以趙軍沒有崩潰而 :    還能築壁堅守達四十六天? 可見當時秦軍並未從兩 :    翼夾擊趙軍 就算有也並未成功 以白起的能力推斷 :    他並沒有從兩翼夾擊 (否則應有充份準備而成功) :    只是在中央倚壁堅守 並預先分兵佈於兩翼上的戰術 :    要點”堅守”以防趙軍從兩翼突破而已 其不能從兩 :    翼夾擊的原因可能是趙軍四十萬太多 分佈的面積太 :    廣 秦軍在數量上無法形成密不透風的攻勢包圍圈 :    只能形成守勢包圍圈之故 :    後來趙軍的失敗主要關鍵在於後方糧道的斷絕 這與 :    坎尼模式就有別了 當然若就佯退誘敵這一點而言 :    兩者相同 小弟認為可能是在自己的野戰營區之前進行會戰,撤入營區後 以機動兵力繞到敵人設防多年的營區(其實這裡的長期對壘線,要 說是營區不如說是類似一次大戰那種很堅固的工事了,只差不是石 頭築的牆),迫使趙軍失去自己的基地,但也因營區距離有點遠,而 秦軍本身的兵力暫時無法集中在會戰戰場上,才會讓趙軍有機會重 蓋野戰工事堅守.以當時中國北部還是遍佈森林的情況來看,要重 蓋一個野戰工事,當自己在戰場上還有相當大的數量優勢時並不難 ,但補給被截斷是無可改變的了...... 一個無關的事情:戰國末葉秦的崛起,人事因素有之(變法及外 交戰略),但就古氣候來說,戰國末中國開始暖化,西北地區降雨增 大,或許這也造成了秦國的生產力增大,國力增加的原因.春秋時代 楚強則有部份也是當時北方寒冷,只有南方有物資人力. -- ◆ Origin:‧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BBS BBS.me.nctu.edu.tw‧[FROM 140.12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