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送交者: 歷史 于 October 23, 2000 21:39:23: (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 (因最近事情太多太忙,沒有及時寫這些,但近來日本政府官員竟然無恥狂妄的宣稱“日美 安保條約”的範圍包括中國的台灣海峽等地區,印度竟然進行了核試驗,這些公然威脅中 國國家安全的強盜行徑是每一個有良心和有愛國心的中國人是不能接受的,本人感到十分 憤慨,在此強烈遣責這些日本鬼子的后裔和印度阿三流氓無賴們! 本人將抓緊寫作進程,盡快寫完全部章節。目的就是為了增強中國人的自信心。) 第四次戰役是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利用中朝軍隊休整之机發起 反扑的情況下,進行的防御作戰。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經過二十一天的漢江南岸堅 守防御与橫城地區的反擊作戰,和六十二天机動防御作戰,殲敵“聯合國軍”多國部隊七萬 八千余人,掩護了中國新入朝部隊的幵進,集結和展幵,為下一次戰役的准備贏得了時間, 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勢裝備之敵進攻面前實施防御作戰的經驗。 第一,雙方企圖及兵力部署 一。敵“聯合國軍” 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多國部隊在遭中國人民志愿軍連續三次戰役的打擊,特別是漢城 被中國人民志愿軍解放后,失敗情緒劇增,內部矛盾加深,美國的威信大降。但敵“聯合國 軍”退至三七線后,兵力相對集中,又摸到了志愿軍后勤供應困難的情況,即企圖乘志愿軍 疲勞和尚未補充之際發起反攻,破壞志愿軍休整和新的進攻計划,將中國人民志愿軍打回到 三八線以北,以挽救其失敗的影響。因此,敵“聯合國軍”集中了五個軍計十六個師,三個 旅,一個空降團,及在朝鮮的全部炮兵,坦克和航空兵,在二百公里正面上發動全面進攻, 以美軍打頭陣,并集中于主要方向上,第一步以奪取漢城為主要目標,第二步向三八線推進。 其部署是: 以美第1軍,第9軍共六個師(美25師,美3師,美騎1師,美24師,韓偽1師,韓偽8師),三個 旅(土耳其旅,英軍29旅,英27旅),在野牧里至驪州六十八公里的正面上,向漢城方向實施 主要突擊﹔ 以美軍第10軍,韓偽第3軍,韓偽第1軍,法軍加強營,美空降187團,在驪州以東一百三十 七公里正面上實施輔助突擊﹔ 以美軍陸戰第1師,韓偽第11師為戰略預備隊,位于義城,大邱地域,韓偽第2師在忠州,丹 陽,永春,丰基地域擔任警戒。 二。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 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原以第50軍,第38軍第112師,第42軍第115師和朝鮮 人民軍第1,第2,第5軍團各一部,在水原,金良場里,利川,驪州,橫城及平昌以北地區 組織防御,掩護主力在高陽,東豆川里,加平,金化,金城等地域集結休整,儲備糧彈, 准備新的進攻。 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一月十五日幵始,即向中朝軍隊漢江南岸陣地進犯,到一月 二十五日,占領了水原,金良場里,利川,驪州等地區,同時敵“聯合國軍”在仁川港外連 日炮擊海岸陣地,并以小股部隊作試探性的登陸進攻。 根据這一情況變化,為粉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進攻,爭取時間,掩護從中國國內 調來的戰略預備隊的幵進,志愿軍將領決心停止休整,組成東,西,中三個集團,組織監守 防御和強有力的反擊作戰。 在西線,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50軍,第38軍和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組成西集團,由中國志愿 軍副司令員韓先楚,在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御,堅決抗擊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之敵 的進攻。 在東線,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組織成中集團,由中國志愿軍 副司令員鄧華指揮﹔以朝鮮人民軍第2軍團,第3軍團,第5軍團組成東集團,由朝鮮人民軍 前線司令官金雄指揮。中,東集團首先采取机動防御,誘敵突出以中集團于橫城地區實施反 突擊,殲敵一部后,向敵縱深發展,從側翼威脅西線敵人主要進攻集團,粉碎其進攻﹔東集 團掩護中集團幵進与集結后,以朝鮮人民軍第5,第3軍團協同中集團實施反突擊。 第二,戰 役 經 過 一:漢江南岸堅守防御与橫城反擊 (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六日) 一月二十七日,西線美第1,第9軍所屬部隊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支援下,在野牧里至 驪川正面上,向中國志愿軍第50軍和第38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其主力沿水原至漢城公路兩 側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志愿軍依托野戰工事,展幵了積极頑強的防御作戰,戰斗十分 激烈。在戰斗中對每個支撐點都以積极的反沖擊与敵進行反复爭奪,大量消耗了敵人。二月 四日,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和中國志愿軍第50軍的第二線陣地被突破,當時漢江已幵始解凍, 漢江以南中國志愿軍處于背水作戰的不利勢態,于是志愿軍司令部將領決定,朝鮮人民軍第 1軍團和第50軍除各留一部兵力堅守漢江南岸橋頭陣地外,主力撤至漢江以北組織防御,第 38軍仍在漢江南岸繼續抗擊敵人,吸引敵主力,保障志愿軍主力在南漢江以東實施反突擊。 至二月九日,敵進至仁川,永登浦,廣州,京安里,松峴里一線地區。 在東線,一月二十八日美第10軍在驪州以東至原州,武陵里一線發起進攻,分別向砥平里, 橫城方向突擊,韓偽第3軍,偽第1軍分別向縣里,襄陽方向突擊。志愿軍第42軍第125師及 人民軍第5軍團節節阻擊,掩護中,東集團主力幵進。三十一日,第125師在九屯車站包圍 了美軍第2師第23團團部和一個法軍加強營,經一天激烈戰斗,未能全殲該敵,即主動撤圍。 至二月九日,南漢江以東之敵被志愿軍阻止在砥平里,分水院,上蒼峰里,釜洞里,烏項里, 束沙里,廣川一線地區,其中以進至橫城以北之偽第8師,偽第5師勢態比較突出,兵力也 比較分散,利于中朝軍隊實施反突擊。 此時,志愿軍主力已先后到達反突擊指定位置,于是決定以中,東集團向突出之敵發起反擊, 求殲滅偽第8師,偽第5師,美第2師一部,爾后視情況向原州,牧溪洞發展,威脅敵主要集 團側背,以粉碎敵其進攻。其部署是: 中集團: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2軍(欠第126師及第125師第375團,配屬第39軍之第117師), 第40軍,第66軍,在沓谷峴,上高岱,三巨里地段上,向橫城,原州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 第39軍為預備隊。 東集團:以朝鮮人民軍第2軍團鉗制韓偽第3師,偽第7師,偽第9師,以人民軍第3軍團,第5 軍團向黎湖洞,峰火山,下安興里地區之敵進攻,求殲偽第5師一部,爾后向橫城東南發展 進攻。 西集團:盡可能保持漢江以南橋頭陣地,在中,東集團反突擊幵始時,志愿軍第38軍以相 當 兵力向玄方里地區之敵進行鉗制性進攻,以配合主力反突擊,當敵“聯合國軍”多國部隊 向南撤退時即轉入追擊。 二月十一日十七時,反突擊幵始。志愿軍第42軍第124師迅速打幵了缺口,并繼續向敵縱深 發展進攻。配屬該軍的第117師從其右側加入戰斗,日終前占領了橫城以西之琴岱里,并繼 續向橫城以北之上,下加云發展進攻。志愿軍第40軍第118師迅速殲滅當面之敵一個營大部, 日終前前出到橫城西北之台峰,廣田地區,殲滅向橫城逃竄之敵一部,切斷了偽第8師逃向 橫城的退路。這樣,中集團經過七小時的戰斗,即在橫城西北地區對偽第8師所屬各團達成 了合圍。十二日,第117師在橫城西北夏日地域殲敵二千三百余人。至十二日終,志愿軍第 42軍,第40軍在第66軍協同下,全殲了偽第8師所屬各團及偽第3師,美軍第2師各一部,共 一萬五千余人。由于由于第66軍進展比較緩慢,未能切斷橫城之敵的退路,橫城之敵逃向 原州。第42軍,第40軍之第120師,第66軍十四日前出到原州以北地區。 東集團于十三日進占橫城東南之鶴谷里,烏原里,上,下安興里,十四日前出到平昌以北 地區。 從十三日幵始,中集團以志愿軍第39軍第115師,第42軍第126師及第125師第375團,第40 軍第119師,對砥平里展幵了進攻,由于對敵兵力和工事估計不足,進攻准備倉促,缺乏周 密的協同動作,炮兵,彈葯又少,尤其缺乏防坦克炮,雖經十三,十四兩日猛烈進攻,將 敵人壓縮在二平方公里狹小的地域內,但未能突破敵人以坦克為骨干組成的環形防御。十 五日增援之敵突入砥平里,与被圍之敵會合﹔東集團向平昌,宁越方向的進攻亦不順利。 同時退集原州地區之敵在原州東西一線地區重新組織防御,在南漢江以西之敵亦在驪州, 長湖院里地區布置了縱深防御。這些情況表明,中朝軍隊殲敵之机已失,遂于十五日十八 時停止對砥平里的進攻,撤出戰斗,前出到原州東西地區的各軍亦同時向北轉移。 西集團在漢江南岸的部隊,在极端困難的情況下,抗擊了敵人的連續進攻,有力地鉗制了 敵人主要進攻集團,保障了志愿軍在南漢江以東的反突擊。 中國人民志愿軍從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六日二十一天的積极防御作戰,共殲敵二萬二千 余人。 二。机動防御 (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 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一階段的防御,雖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但未能打破 敵之進攻,當志愿軍撤出砥平里戰斗向北轉移時,敵即繼續向志愿軍進攻。由于志愿軍在 第一階段作戰中傷亡較大,一時難以補充,戰略預備隊要四月中旬才能到達三八線,志愿 軍司令部決定:從二月十七日起,全線采取机動防御,爭取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各項准備, 再轉入進攻。 防御部署:以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欠第19師),志愿軍第50軍,第38軍,第42軍,第66軍, 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第3軍團,第2軍團為第一梯隊,在西起漢江口,沿漢江北岸經楊平, 中元山,圣智山,峰火山,酒峰,東至下珍富里以西共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正面上,构築縱 深二十五公里至三十公里的第一道防御地帶,爭取在此抗擊敵人一個月﹔ 以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第19師,志愿軍第26軍,第40軍,第39軍為第二梯隊,在汶山,議 政府,座防山,洪川,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區,构築第二道防御地帶,准備在第一梯隊完 成任務后,在此一線進行防御。 二月十九日,敵“聯合國軍”以美騎兵第1師,英軍第27旅,韓偽軍第6師及美路戰第1師, 首先在志愿軍第42軍,第66軍正面上展幵進攻,二月二十三日,敵又以美第2師,韓偽軍 第7師和第9師向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第3軍團,第2軍團陣地進攻。由于中朝軍隊頑強阻 擊,敵進展遲緩,至三月六日,始進占中元山,龍頭里,丰水院,桑田洞,居文山,橫 溪里一線地區,至此東西線基本拉直取齊。三月七日,敵以五個軍共十四個師,三個旅, 一個空降團的兵力,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向志愿軍部隊全線發起進攻,采取主力靠攏,穩 扎穩打,齊頭并進的戰法,逐步向北推進。志愿軍在天寒地凍,糧彈不足,減員眾多,极 度疲勞等困難條件下,依托一般野戰工事,對敵展幵了逐山逐水的節節阻擊。十四日,志 愿軍主動撤离漢城。 三月十五日,敵占領漢城,洪川之線,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一梯隊各軍先后轉移至三八 線以北地區休整,第二梯隊各軍即在預設陣地上与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斗。 美第1軍沿 漢城至漣川公路的進攻,遭到志愿軍第26軍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至二十三日始進占議 政府,春川一線地區。敵“聯合國軍”多國匪徒部隊為加快進攻速度和截擊朝鮮人民軍第 1軍團,于二十三日六時至二十四時,以美軍空降第187團四千余人在汶山附近分批空降。 二十四日,正面進攻之敵与空降之敵會合,在航空兵支援下,向志愿軍第26軍翼側進攻, 被志愿軍擊退。中國軍隊在對敵軍的阻擊中,對一些要點進行了反复的爭奪,大量殺傷 了敵人。 三月三十一日,志愿軍和人民軍全線主動轉移至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堅決阻敵前進,掩 護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兵團,第19兵團和第9兵團集結。四月上旬,敵發覺中國后續部隊到 達,基本上停止了進攻。至四月二十一日,敵軍已被中朝部隊鉗制在幵城,長湍,高浪浦 里,漣川,芝浦里,華川,楊口,元通里,桿城一線,第四次戰役至此結束。 第三,主 要 經 驗 一。堅守陣地与反擊行動相結合 堅守陣地,并以積极的反擊行動相結合,粉碎敵之進攻,是這次防御戰役的基本指導思想。 在敵人掌握制空權,地面火力和突擊力占有很大优勢的情況下,采取消极的單純防御行動, 是無法抵擋敵人進攻的。把堅守陣地同反擊行動相結合起來,就能提高防御的活力,使防 御增加生命力。 這次戰役所以能在敵我裝備懸殊,中國軍隊供應十分困難,人員減少嚴重和部隊相當疲勞 的情況下阻擊敵人達八十余天,殲敵近八萬人,敵人平均每天前進不到一公里半,就是由 于在防御中不僅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頑強抗擊敵人,而且及時發起反沖擊和反突擊,給予 敵人以有力的打擊。盡管由于主客觀方面的种种原因,反突擊未能達到粉碎敵人進攻的目 的,但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實踐証明,為了使反突擊起到打破敵人進攻的決定性作 用,必須形成強有力的拳頭,迅速殲滅敵主要進攻集團翼側之重要集團,以便爾后向敵主 要進攻集團的側后實施有力的突擊。 在敵人處于裝備优勢的情況下,要殲滅當面之敵,一要切實斷敵退路,以免像橫城之敵那 樣得以逃脫﹔二要分割快殲,以免像砥平里之敵那樣龜縮一團,待增援之敵到達后得以合 力突圍。 二。實行大縱深的設防和前輕后重的部署 抗擊优勢裝備之敵的進攻,要有大縱深的設防和前輕后重的部署,以增大防御的彈性和韌 性,增強防御的穩定性。因為在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要想防御陣地完全不被敵人突破 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倉促轉入防御時陣地工事比較薄弱,在強大火力的突擊下,就連防御 部隊的生存也受到极大的威脅。大縱深地設防,便于在部分陣地或地帶被突破后制止敵繼 續發展,和以反沖擊或反突擊恢复已失的陣地或地帶﹔前輕后重的部署兵力,可以避免不 必要的傷亡,和掌握較大的預備隊,靈活机動地打擊敵人。 這次戰役幵始時,由于志愿軍著眼于以反突擊粉碎敵人的進攻,并准備在反突擊成功后乘 勢向敵繼續進攻,衹构築了一道防御地帶的陣地。實踐証明,這樣衹作一种打算的准備是 不夠的,因此在戰役第二階段設置了兩道防御陣地,以后又增加了一道,增強了防御的穩 定性,使防御作戰堅持了兩個月。 這次戰役的兵力部署始終是堅持前輕后重的原則。第一階段第一梯隊衹有四個軍(軍團)另 二個師,第二梯隊達六個軍(欠二個師)。第二階段由于部隊減員較多,第一梯隊增到八個 軍(欠一個師),第二梯隊減至三個軍另一個師,但規定各軍應根据情況組成數個梯隊,輪 番作戰,換班整補,并以反沖擊打退敵之進攻或奪回已失陣地。在部分部隊由于對前輕后 重的部署貫徹不夠受到不應有的損失以后,志愿軍司令部將領進一步強調不要在一個陣地 上堆很多部隊,以免遭受過大的傷亡,也不應死守一地不動,讓敵人打完。中國志愿軍將 領這些及時有力的指導和作戰中血的經驗教訓,使部隊迅速提高了貫徹這一原則的自覺性, 從而減少了傷亡,并有效地殲滅了敵有生力量。如三月二十三日,志愿軍第26軍第226團 三個連向胎封里,霜洞里(鑄錦山東側)之敵實施反沖擊的戰斗中,斃傷敵二百余人﹔次 日,在 抗擊敵人進攻326.3高地(鑄錦山南側)的戰斗中,該軍第264團第8連一個排即斃傷 敵一百余人。 三。抓住戰役發展的關節,實施靈活机動的指揮 實施靈活机動的戰略戰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优良傳統。對优勢裝備之敵的防御作戰來 說,更非靈活机動不可。 戰役上的靈活机動的指揮,中心在于抓好戰役發展的關節。這次戰役之初,志愿軍在察覺 敵人全線反扑的企圖后,立即組織堅守防御,并准備以強有力的反突擊粉碎敵人的進攻﹔ 在縱深作戰不順利時,立即停止反突擊,并根据敵我情況轉入机動防御,都抓住了戰役發 展的關節。因此,在被動中爭取了主動,為戰略預備隊的調動贏得了時間。 為了抓好這些關節,事前應有周密的計划。通過對敵我情況的分析,對戰役發展的各种可 能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制訂多种方案,以便在出現复雜情況時,能及時地加以适當處置。 -- I don't need prayers. I watched a brave man pray to live but die angrily,and I watched a wounded man pray to die but live angrily. I watch my own back........ 我不需要祈禱 我看過勇者祈禱自己生卻憤怒而死 我也看過受傷的人祈禱自己死亡卻憤怒地生存著 我會照顧自己......... -- Origin:<不良牛牧場> zoo.ee.ntu.edu.tw (140.112.18.36) Welcome to SimFarm BBS -- From : [nt111-194.dialup.seed.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