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nkey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en-chin-feng-profile 再見陳金鋒(報導者) 文/汪宜儒 攝影/林佑恩 封面插畫/鍾孟舜 http://i.imgur.com/JFHBxqs.jpg
「陳金鋒」,這是一個愛棒球的人難以忘記的名字,這樣一位球員,該如何定義? 體育主播給了他「台灣巨砲」封號,球迷稱奉他為「神」,陳金鋒何以成為陳金鋒。 與陳金鋒相熟的球員都說,球場上的鋒哥專注、嚴肅、不多話 , 但私下的鋒哥有自己的幽默、愛開玩笑。其實有點難想像,因為皺著眉吐大氣 (台語,嘆氣的意思),是陳金鋒面對媒體時經常出現的第一反應 , 而他的那口氣,總是深又長,眼神交雜著些許不耐、抱歉與困惑 。 偶爾,他會多吐出幾個字,字串不長,卻總耐人尋味,饒富禪意。 在台南大內的小村裡,陳金鋒的父親陳慶源與母親羅素慈退休多年, 眼下只有簡單的農事工作,讓他們自給自足, 也讓兩個打棒球的孩子陳連宏與陳金鋒吃得到無毒、健康的蔬果。 陳金鋒,在他們二老眼中,從來也就沒有什麼神般光環或英雄氣, 就是一起說笑吃飯的家人,大家讚揚他是開啟球員旅美可能的先鋒, 羅素慈聽了也只是說:「啊都揪好膽(台語,大膽的意思), 都沒人陪,沒人去過,就自己去了哪。」 其實他要去哪裡打球、說要退休,我們從來不多問, 因為那是『鋒哥』的工作啊,『鋒哥』自己決定就好!」 喝著「鋒哥」上一週才帶回家的茶,吃著老伴剛從園裡摘下的芭樂, 羅素慈講起陳金鋒,不說「兒子」,逗趣地改喊「鋒哥」,逗得大家都笑了。 陳金鋒的父母都是「作穡人」(台語),哪裡有工就往哪裡走, 天要黑了才能回家,這讓兩個孩子從小就獨立, 「我們不在,整個家就都是他們的,要顧家、要顧自己,燒柴、煮水、洗米、 煮飯,鋒仔從小就都要負責,」羅素慈說。 眾所週知,陳金鋒是因為哥哥陳連宏在善化國小打球, 跟著、看著、陪著,很自然也開始打。 在羅素慈的記憶中,陳金鋒一直是很靜、很乖的孩子,喜歡自己玩, 「以前我們這草地環境哪會有球給他玩,他就自己拿個罐子、找支棒子, 再用繩子綁個什麼的,就在那邊揮。」 那時還真沒人知道,在矮小平房屋埕前揮著木棒的小小陳金鋒, 能在職業棒球的殿堂揮出一片天。 羅素慈笑:「他剛去打球時的身高,跟球棒一樣高。」 算一算,陳金鋒打球近30年,小時候的訓練嚴格,挨罵招打是家常便飯, 羅素慈卻說陳金鋒「不會唉,不會叫」,怕父母擔心,也是好強、自尊心。 但看他哭,倒是有一回,「他哥要去墨西哥比賽,我們一家送宏仔去搭火車, 後來他跳上火車怎樣就是不下來,哭著說要跟著去, 最後騎車回家,還是一路哭,我跟他爸偷笑說,吼,竟然還有那個力氣這樣哭。」 陳金鋒的國中同學王子菘,現在是中職統一獅隊的教練, 他記得當年高中赴日求學、打球,有邀約陳金鋒一起去,最後卻不了了之。 羅素慈說,「那時候我們在台灣(生活)已經很辛苦,怎麼可能還想著要去國外, 我沒問過他這件事,但猜想他知道那是要花錢的,不敢說要去。」 http://i.imgur.com/rhWh28N.jpg
陳家的教育原則很簡單,只要不做壞、不害別人, 「有興趣、有喜歡,就認真去做,做到徹底,但不可以是要做不做的,浪費時間, 然後要謙虛有禮。」陳慶源說。 後來陳金鋒決定走上職業的路,去美國發展,闖蕩打拼後又選擇回台灣打職棒, 南征北討,例行賽後還有國際賽,一年之中最長時間的相處,了不起就是農曆春節。 但兩個老人家沒有二話,也沒有懷疑,羅素慈淡淡一句: 「該怎樣就怎樣,啊生來作人,本來就是要做。工作,就是要做啊。」 她微微笑著說,平靜恬適,那不是悲觀的宿命論,反倒是種通透了人生的哲理, 陳金鋒擅說的禪意話語,或許是基因造就。 讓陳家二老最感到驕傲的,不是兒子的成就,是他們的孝順。 就在陳金鋒引退賽的這週,接連遇上兩個颱風,搶在颱風登陸前, 在晚場的比賽開打前,陳金鋒與陳連宏幾乎是同時間撥了電話回家, 「一個打手機,一個打室內電話,就問:台南有要緊(台語)沒有? 提醒我們就好好在家,不要出門。」 「啊颱風來,吹就給它吹啊,哪有什麼。」羅素慈以一貫開朗應著, 而她看待人生的通透,對陳金鋒也造成了很大影響。 今年1月6日,陳金鋒透過電視轉播哽咽宣告: 「這個球季打完,呼,就結束了。」於是在這個球季,所有人都好奇陳金鋒的下一步, 究竟會轉教練職或改到基層服務。 面對這個問題,從季初到季末,他的回答始終如一,他照例先給了一聲嘆, 然後說真的不知道,「人不能決定很多事情,我都是跟著事情走, 自然怎樣就會怎樣,我就會跟著做。人生際遇就是這樣,去想破頭,你還是不會知道, 那就是浪費時間,去想都多的,讓自己輕鬆點,老天爺如果要派我做什麼工作, 我就會做。」 面對陳金鋒退休的決定,廣大球迷感到不捨, 隊友甚至盼望著9月18日的引退賽因雨延賽, 「這樣鋒哥就可以打完整季,真的打到最後。」羅素慈想了想,說: 「打那麼久了,好來輕鬆一下了,給年輕的去拼了啦。」 陳慶源也說,「人走到一個階段,要吃什麼飯,都一定的。 要40歲了,手腳卡慢了,跟人跟不上了啦。」 這部分,陳金鋒果真也就是陳家人, 他的回應是:「每件事都有個時間點,時間點到了就得做一個決定, 如果還在這位置就認真去做,時間到了,就要放棄。 位置要給後面進來的人啊,為什麼要執著這個位置? 我努力過了就好,該放下就放下。」 近30年棒球路,陳金鋒始終如一,從國小同學、教練到現在的隊友, 所有人都肯定他對棒球的執著與專注、努力的態度, 但他身上所背負的壓力與責任,卻可能也是沒有人能想像的。 寡言的陳慶源,也不免替這小兒子說了句: 「打球壓力很大,打得好,大家鼓鼓掌,打不好,會大聲幹譙。」 體諒兒子的辛苦,也是貫徹自己「該怎樣就怎樣」的人生觀, 羅素慈幾乎不在家裡跟兒子聊關於棒球的事, 「該工作就工作,但回家就是要放鬆。吃飯、泡茶、聊天, 還要問棒球的什麼,不用問啦,報紙寫很多了。」 其實,兩個老人家睡得早,週間的賽事轉播他們基本上都看不到比賽結束, 「週末就可以,因為下午5點半就開始打。」羅素慈笑。 她說自己難得去現場看球,但會跟老伴一起看電視,幫大家加油, 「打球這個工作,一個人不能打,只有兩兄弟也不行,一定是整隊合起來才有力量, 所以大家下去打,要幫大家都加油。」這種共好的觀念,陳金鋒剛好也相同。 這些年,媒體總愛問陳金鋒,面對各國名投,哪次對決最難忘或最興奮, 當時在打擊區想的又是什麼。陳金鋒的回答從來沒有變過, 「我想的很簡單,只想贏球。當下我注意的是球,不是人。」 他說棒球比賽,團體的重要性永遠凌駕個人, 「一個人好就只有一個好,那未必會贏,如果大家好, 是最好的,而且棒球會好看,會贏,不是看一個人,是要靠一個團隊。」 看著兩個兒子的大半人生與棒球結緣至今, 羅素慈喃喃著,笑著:「人,『一』世人,就是做『一』(台語發音)。」 已故的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生前也說了類似的話: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對陳金鋒而言,棒球早不只是一份工作或單純的職業,「棒球,就是家人。」 http://i.imgur.com/d0BcWCG.png
------------------------------------------------------------------- 按板主熱心的要求,將每一篇鋒哥專題重新貼文 其實在總版被推爆的鋒哥揮棒是我們報導者特別邀請鍾孟舜老師重出江湖為我們報導畫的 主圖 我們是一個基金會模式的網路媒體,非營利做深度報導的媒體 希望大家可以支持鼓勵 還是鼓勵大家可以點連結進去看,比較舒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18.2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nkeys/M.1474305454.A.6E0.html
NigoMax: 一直以來都有關注你們的專頁 謝謝你們的報導!09/20 01:22
SamDalembert: 推09/20 01:56
※ 編輯: yushawn1201 (223.140.64.212), 09/20/2016 02:57:07 ※ 編輯: yushawn1201 (223.140.64.212), 09/20/2016 04: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