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nkey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204756 中職/高中生選秀逐年增加 大專球員養成曝警訊 記者楊舒帆/綜合報導 今年中職選秀結果出爐,共有32名球員獲得青睞,高中生應屆畢業生佔15名為歷屆最多, 而且連2年狀元都是高中捕手,今年更多實力並不差的大專生掉到後面輪次或者落選,可 能凸顯出大專養成的警訊。 比數場數是最關鍵因素,球探認為球員進步幅度是靠比賽經驗累積而來,目前大專全年大 型賽事只有4大賽,協會盃與梅花旗是單敗淘汰頂多5場,大專聯賽改成8隊一組單循環後 場數增加一些,但以今年冠軍文化大學為例最多也才13場。 春季聯賽以打到四強的美孚(文化)為例只有16場,也就是說4大賽都打到最後決賽,全年 正式比賽最多約40場,若球隊不幸提早打包回家,場數恐怕得少15場至20場以上。美國大 學2月至5月是春季聯賽,林家正所就讀的亞歷桑納州立大學每周3戰,今年季賽就達55場 ,就已經多於台灣大專生整年的量。 從2014年U21世界盃至2017年世大運執行教練專任制,由郭李建夫帶大專國家培訓隊開始 ,才有全年度的訓練規劃,多了冬季聯盟或爆米花聯盟等賽事,但也只有入選培訓隊的球 員受惠,而且場數增加量其實有限。 當台灣職棒4隊的情況沒有改變,沒有增加第5、6隊時,新進球員需求量自然降低,大專 生球員被各隊球探部門所比較的基準也會更加嚴格,林承飛職棒累積3年資歷,一軍出賽 量已經247場,同齡的大專生要具備與他相當的實力,才足以稱為即戰力的球員,輪次才 有可能放在前面。 當高中球員經過密集賽事的累積後,進到大專卻因場數降低,而進度幅度急速下滑,大專 生球員要像王柏融、蘇智傑成為首輪大物的機會恐怕會逐年降低,甚至落選成為遺珠。 年桃猿首輪翁瑋均即是有感於大專比賽量少,想要增加更多比賽經驗,與家人討論後,選 秀前夕完成報名。 台灣大專養成階段除了比賽量堪憂之外,職棒隊伍不增加誘因就會不足,造成部分球員對 賽事缺乏企圖心,連帶生活自律受影響,以及學校訓練方式是否與國際接軌而向上提升, 這些問題點都有須檢討之處,值得相關單位關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9.50.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nkeys/M.1530625228.A.DD0.html
Finn5566: 紅中今天有篇新聞也寫的不錯 07/03 21:41
p50042220: 凡凡的新聞真的很讚 07/03 21:43
Pandazov: 比賽多打對成長幫助真的很大R 所以我說那個二軍甚麼時 07/03 22:01
Pandazov: 候才能一週四場 07/03 22:01
p50042220: 看看今年CPBLTV那副德性 我不期待...... 07/03 22:03
chdc: JT 現在有Chris 你可以提案了吧 07/03 22:11
ji31g42go61: 一週四場喔......還是那個問題啊!聯盟人力......。 07/04 07:34
akito555: 裁判場務賽務不夠的情況下 四場很難 07/04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