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Monkey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一篇先推再寫 早期,現在,或者未來並不是只有雄哥這樣的遺珠的 我哥63年次,我是65年次的,從我小三那一年我們就接觸棒球了 印象中有看過84年奧運的轉播,那時的世界賽是連凌晨轉播都會爬起來看的 大概打到我哥要上國中是一個轉淚點,那是不乏有棒球學校少棒的選拔 然而在家母的反對下,她認為從事體育活動會影響課業 那時的棒球環境沒有職棒,也沒有比較知名的旅外選手(大概就後來的二郭一莊) 所以她認為如果把棒球當做是一份事業是個看不到的未來 我相信在那時很多深愛棒球的人,也許因為這樣,也許就成為人家所說的遺珠 後來我哥就只能陪著鄰居去高市立德棒球場參加選拔,記得是忠孝國小的 我鄰居有選上後來就轉學了,而我和我哥上了國中所謂的A段班後也很少打球了 當然啦!對棒球還是有相當大的熱情,我哥前陣子邊準備考試邊玩風雲總教練 然後還會說他今天又怎樣怎樣的,聽說有一陣子還玩到前百名 不過大概也是因為沒太多時間看管就沒玩了 嗯!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在一個點的抉擇不同就差之千里了 誰知道當初我哥的母校中正國小沒多久後就成立少棒隊了 誰知道在不久的將來王建民在大聯盟發光發亮 還有一大堆等著發光發亮或曾經發光發亮的旅外選手 但是我只能說即便這樣,選擇這條路的人還是很有勇氣,值得嘉許 很多人只是看到職業選手光鮮亮麗的一面,往往沒有看到在養成階段的磨練 這條路並不輕鬆,也須要球迷不斷的支持,才不會有更多的遺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68.192
thsplokmijn:補個話:我是在地人,支持在地的Lanew! 118.171.68.192 06/21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