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B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u2gogowin (hot)》之銘言: 其實我這一篇應該是要發在NBAGM版比較適合的, 不過那邊人比較少,討論不起來, 也正好根這一系列文章有些關係, 就讓我發在這邊跟大家討論一下賺點p幣唄~ 我這邊要陳述的是我對EFF值的一些看法, 首先,先釐清一下EFF所代表的意義。 EFF,從字義上來說是「效率」,因此會讓人覺得是評估一名球員 「綜合績效」(包括攻擊與防守)的指數,然而,從計算公式上來 看,如原PO所說,它幾乎無法反映出一名球員於「防守端」的貢獻, 因此,回過頭來看,若將EFF單純視為「反映球員的進攻效度」指數來 看呢?似乎就非常合理了,理由請看皆下來的說明。 何謂「進攻效度」?這邊提出一個「攻擊次數」的概念。 「進攻效度」簡單來說就是「進攻機會的掌握程度」,包括「進攻次數」 與「進攻的有效程度」。我將EFF的公式整理如下: EFF= PTS +REBs+AST+STL+BLK -(FGA-FGM) -(FTA-FTM) -TO PTS:進攻的有效程度,簡單來說就是你這一次的進攻機會有發生效用的程度。 REBs:這邊只論「總籃板數」,不分「進攻籃板」或「防守籃板」, 為什麼呢?因為不論是進攻籃板或防守籃板,都是為自己隊伍 增加了一次進攻機會。 STL、BLK:與REBs一樣,都是為自己隊伍增加了一次進攻機會。 FGA-FGM、FTA-FTM:Miss的球,也就是損失的進攻機會的次數。 TO:損失的進攻機會。 除了PTS為「進攻有效程度」外,其餘均為「進攻機會」的概念。 : ※ 引述《kart (=\)》之銘言: : : 無聊看到版上常討論誰有比較好的隊友, : : 所以用最常用的Efficiency值來衡量隊友的表現和能力 : http://www.nba.com/statistics/efficiency.html : (1) : Efficiency介紹 : NBA.com evaluates all players based on the efficiency formula: : ((Points + Rebounds + Assists + Steals + Blocks) : - ( (Field Goals Att. - Field Goals Made) : + (Free Throws Att. - Free Throws Made) : + Turnovers )). : 加分項 : 得分,籃板,助攻,抄截,火鍋 : 扣分項 : 出手miss次數,罰球miss次數,失誤 : (2) 數據處理錯誤? : 2分球 : 2投1中,得2分,FG miss 1次 => EFF=1 : 3分球 : 2投1中,得3分,FG miss 1次 => EFF=2 : 如果目標是30分,2分命中率50%跟3分命中率33.33%都只要出手30次可達成 : 但選擇2分球 => EFF = 30 - 15 = 15 : 3分球 => EFF = 30 - 20 = 10 : 我不太懂為什麼這兩者EFF會差到5分 以此例來說,A球員投30球兩分球,15投進,15投不進,得30分。 B球員投30球三分球,10投進,20投不進,得30分。 以「進攻效度」來說,雖然最後結果都是得30分,但在「效度」上, A球員把握「進攻機會」的「掌握程度」的確比B球員好,因為B球員 多浪費了5次「進攻機會」。 : 還有 進攻籃板跟防守籃板同分? .........等 此原因已於上面說明。 : 諸如此類的小細節應該還有,沒去想了 : (3) EFF沒考慮到什麼? : 籃板 : 1.卡位球員得0分 2.外圍球員得0分 卡位可以視為是針對「對方球員」所做的「防守」,而EFF的確只能 表現出「進攻」的效度,而無法表現出「防守效度」。 : 得分 : 1.幫檔0分 2.24秒快到了,隊友傳來的球好像一直在喊扣一分 「幫擋」可視為是對敵隊球員的防守。 至於「零秒出手」,把握住了就是加分,沒把握住扣分也是很正常的, 因為代表對進攻機會的掌握度不佳。 : 防守 : 1.協防有做沒做你都"得"0分 2.守住對方(沒抄沒火)你得"0"分 防守的確是EFF無法呈現的。 : 助攻 : 1.輪轉球0分 2.只有一箭穿心的傳球有分,其他你傳個半死也0分 「輪轉球」沒得分視為「無效的進攻」。 : 就算不考慮上面提的,看公式就知道EFF可以說是沒什麼處理,沒有權重, : 甚至有誤? 全然吸收了所引用的數據未考慮的地方 : 不過這事小,最主要EFF還是在原本的數據上做處理,那你還期待它 : 變出什麼新把戲嗎? : (4) 不同位置球員的EFF值 : 聯盟依位置分看他們前10名的EFF值分布~! (其實還可以細分PG,SG...) : G 184人 F 174人 C 81人 : 28 32.6 26.9 : 24.6 27.1 25.5 : 23.5 27 22.2 : 22.6 25.2 21.7 : 21.9 25 21.6 : 20.7 24.8 21 : 20.7 24.2 20.2 : 19.9 24.2 20 : 19.7 23.7 19.2 : 19.7 23.5 19.1 : 我想,不必多說,F這位置EFF比G高多了,C注意一下他只有81人 : 這是EFF這數據處理起來的結果,換句話說,你比較不同位置球員的EFF值 : 直接比較是不恰當的 我們都知道,籃球是賣高的運動,而離籃框越近,命中率普遍越高, (Kerr那種專職三分神射手例外XD) 而C/F因為身材優勢,常在離籃框較近,命中率較高的禁區附近投球, 代表對「進攻機會」的掌握度比較好,當然也就反映到EFF上。 G若選擇投籃命中率較高的切入禁區投籃,而非命中率較低的外圍投射, 代表他對「進攻機會」的掌握度較高,當然也又反映在EFF上, 這也就是為何以切入為主的Rondo的EFF較三分射手雷槍高的原因。 : (5) 補充 : EFF值最大缺點是無法評論一支球隊在防守上的表現,團隊防守的外圍輪轉 : ,禁區協防,防守陷阱,小動作,假倒,....這些都不能考慮到 : 而這些都是成為"好隊友"的條件 : 甚至,有些球員的特性就是專門在降低對方的EFF值 : 有些球隊的特性就是專門在降低對方的EFF值 同意。 : 結論 : EFF值不但在數據處理上有缺陷,更不能全面考量球員的球技,由其是在防守面上 : ,對於不同位置的球員亦有明顯的分數落差,因此不能拿EFF來絕對地評價球員能力 : : 對東西三強做出了一張如下的表格來比較Eff前五高的球員 : : 並扣掉代表球星(不見得Eff最高就是)來大略的看一下誰有最好的隊友 : 回到好隊友,我想顯而易見的,上場才是好隊友,湖人這你空掉PG位置 EFF不能評斷是不是好隊友,但我想可以拿來評斷是不是有 「對進攻機會掌握度高的隊友」。 : 然後填個Odom上來,這樣有意義嗎? 不管你怎麼看,PG這位置就是要有人上 : 不然就只是脫離現實,因此minus kobe 74 這意義就有待商榷了 : 至於誰隊友比較好的正解是什麼? 這很重要嗎? : 你列出來的幾隊,陣容都很好阿,要哭也是其他隊哭吧,更別提大Z會不會回騎士了 : : 而以現在的戰績來看, : : 騎士>湖人>魔術>小牛=金塊>波士頓 : : 結論: : : 1. 小牛和金塊基本上以球員能力值來看,根本是兄弟,太相似了 : : 也對照在戰績上面,目前同為46-22,也都有很稱職的第六人 : : 2. 如果說efficiency值有謬誤,魔術絕對是最大的outlier, : : 不過也說明現在的NBA裡有一個dominating的大個有多大的幫助。 : : 3. 湖人的整體能力值實在太高了,扣掉kobe還有74, : : 74其實加任何一個普通人都絕對是頂級球隊的efficiency值... : ^^^^^^^^^^^^^^^^^^^^^^^^^^^^^^^^ : 自我感覺良好 : : 4. 騎士的綠葉雖然比去年增加不少,不過在六強裡也只排第五, : ^^^^^^^^^^^^^^^^ : EFF 能這樣用? XDD : : 不過加上LBJ,整體的能力值則幾乎跟湖人打平, : ^^^^^^^^^^^^^^^^^^^^^^^^^^^^ 對 : : 只能說LBJ實在太猛,事實上,騎士今年也的確有機會跟湖人爭冠軍 : ^^^^^^^^^^^同意 : : 5. 波士頓三巨頭不復見,軟豆才是一哥.... : ..............這? EFF好強~~!! 我都不知道有這麼好用 : : PS. 數據自然不代表一切,否則玩紙上籃球就好, : : 不過雖然如此不同的分析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 : : 任何運動當然最後都要回歸量化,否則一堆記錄一點意義都沒有,不是嘛? : ^^^^^^^^^^^^^^^^^^^^^^^^^^^^ : 我只想問48分鐘都在跑動你怎麼量化? 檔人,卡位怎麼量化? : 為何3人小組快攻只有兩人爽? : 為何助攻只有得分前一個傳球者賺一個助攻? 在前一個傳球者 : 說不定也切個半死阿........ 等 : : 總不能自己喜歡的球星破紀錄很爽,被打破記錄時就說沒意義吧? : 目前數據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性,但它並不是絕對 : 任何運動都是贏的人說話 : 記錄有其意義在,但你這篇是在解讀數據 ^^^^^^^^^^^^^^ 同意,這一系列文章的原PO的確有擴大解釋EFF的疑慮, 不過以「對進攻機會掌握度」為出發點來解釋EFF還是可 以得到一些有趣的東西。例如Rondo在進攻球權的處理與 掌握上已經逐漸超越三巨頭,成為超賽不可或缺的球員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71.34
SULICon : 03/20 15:28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5:33) 修改一些錯字,若有覆蓋盜版友的推文,很抱歉!
gaiaesque :推 03/20 15:32
ssaintz :幫推 03/20 15:33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5:36)
a3343 :進公雞會...........有鴨的嗎 03/20 15:35
fanrei :進攻機會那邊的解釋有問題,就算投進了對方也會多一 03/20 15:35
fanrei :一次進攻機會呀 03/20 15:35
ponkd :進了原本對方就有進攻機會啊!是基本比賽規則,除非 03/20 15:37
ponkd :規則改變成進球方還擁有球權,否則這因素應該可以不 03/20 15:38
ponkd :用考慮吧~ 03/20 15:38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5:40)
fanrei :所以這本來就是EFF的問題呀 03/20 15:39
fanrei :同樣的出手次數,同樣的分數,不同的eff 03/20 15:41
ponkd :只能以EFF考慮的是「額外」增加的進攻機會,而進球後 03/20 15:43
ponkd :的功防轉換是原本就會獲得的進攻機會來解釋了。 03/20 15:44
fanrei :其實有看勇士隊的比賽就知道,進球也能算是額外機會 03/20 15:46
Wayne5 :進攻犯規有扣分啊!計失誤一次。 03/20 15:50
susanowo :推薦這篇文章 03/20 15:58
ponkd :原來進攻犯規是算失誤不是算犯規?O_o 03/20 16:03
bluebigfly :?! 不算犯規嗎 03/20 16:05
celestial318:感謝分享 已收精華區->13 03/20 16:06
gaga19900329:都算阿 03/20 16:06
gaga19900329:30次進攻機會都得30分 以你的效度論來說 結果一樣 03/20 16:07
ponkd :原來進攻犯規同時算犯規跟失誤次數啊~感謝!(筆記) 03/20 16:08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6:08)
u2gogowin :推推 B球員多浪費了5次進攻機會,可是他進一球算 03/20 16:10
ponkd :效度指的是進攻機會的「「有效度」(分數)與「把握度 03/20 16:11
u2gogowin : 3分,A球員,B球員都用了30次出手才能拿30分 03/20 16:12
ponkd :」,而Miss球就是降低了「把握度」,因此EFF下降。 03/20 16:12
gaga19900329:不太同意 我認為效度應該指「分/進攻機會」 03/20 16:13
ksk0516 :推討論文 03/20 16:13
ponkd :「分/進攻機會」就是進攻「效率」而非「效度」了^^ 03/20 16:14
在公式的說明上修改過了,這樣的說明應該會更好理解。 其實原公式的()是有玄機的。XD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6:24)
gaga19900329:可是A、B在「攻擊端的貢獻程度」是一樣的阿? 03/20 16:23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6:27)
ponkd :「貢獻程度」從字面上容易被誤解,所以又修改了一下 03/20 16:28
ponkd :一直編輯好像很亂吼?不過很感謝大家的指正! 03/20 16:28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6:29)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6:33)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7:01)
loveway :推 專業認真文!! 03/20 17:31
stan90203 :BLK不一定和REB STL一樣給自己隊伍多一次進攻機會吧 03/20 17:44
loveway :對喔 blk不一定球權會變成自己的 03/20 17:45
ponkd :所以之前的運動學會有提出BLK的效率的研究啊~至於以 03/20 17:47
ponkd :後會不會兩者結合就不知道嚕~ 03/20 17:47
※ 編輯: ponkd 來自: 123.192.71.34 (03/20 17:49)
stan90203 :還有BLK後還有一個籃板 如果防守端接到 03/20 18:17
stan90203 :BLK+1 REB+1 EFF=2 03/20 18:17
ponkd :BLK後的REB也要同一人拿到才有EFF=2吧? 03/20 18:57
justlink :真正專業文 03/20 19:14
stan90203 :我是指不同人 但是EFF總共有2 卻只有一次球權轉換\ 03/20 19:15
stan90203 :BLK很多是煽到界外,或是對手再拿到,TOP BLOCKS的影 03/20 19:16
stan90203 :片在一次PLAY中一人可以煽到四次而球權還在對手身上 03/20 19:17
stan90203 :防守一方的球權EFF卻+4 BLK真的可見效率很低 03/20 19:18
stan90203 :但隱藏效率應該還是有的,譬如說有多少人敢挑戰 03/20 19:19
stan90203 :木桶伯之類的火鍋強者?可以造成對手壓力就是了 03/20 19:20
MOJS :推火鍋的論點..不一定會增加本隊進攻機會 03/20 20:12
MOJS :還有..失誤方面 也不一定會減少本隊的進攻機會 03/20 20:14
ponkd :同意關於BLK的觀點,EFF的確還有改良的空間,不過在 03/20 21:17
ponkd :還沒找出更好的指數或者新的指數考慮太多因素造成計 03/20 21:18
ponkd :算複雜更難以直觀理解的情況下,只好試著從現有公式 03/20 21:19
ponkd :獲得一些初步的資訊了。 03/20 21:19
adonM :推! 03/21 01:26
cmid05 : 03/21 01:32
animos :這個公式基本就是亂湊的 何必強求解釋 03/21 02:30
fffire404 :解釋的很清楚也很有條理阿.樓上有再看人家寫的嗎? 03/21 02:49
molukino :亂湊? 唉...水準 03/21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