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894536.shtml 秋菊網路戰…青年參政需有道 【聯合報╱林妍伶/台大學生會前任副會長(台北市)】 2010.10.07 01:46 am 秋菊在國內最大BBS批踢踢(PTT)八卦版進行網路戰,勾連出兩位前任台大學生會 長。我認為,此一事件足堪網路政治觀察者深省之處有二: 首先,網路以其互動平台特性,向來被認為是民主政治的推進器。美國網路行銷專家奎爾 曼暢銷之作「社群新經濟時代」甚至以專章說明Web 2.0如何幫助歐巴馬勝選,甚或增益 民主政治。然而,網路雖是新媒介,在其上真實互動的,卻仍是亙古不變的人性。 網路雖提供管道,讓大量草根民意直接表達,但其匿名特性往往使民主政治中至為關鍵的 「責任」思維退居幕後,譁眾取寵的「秀」文化反而引領網路輿情走向。八卦版文化中特 有的構句公式:「我夢到」、「我朋友說」等等,都為網友提供了逃避法律責任的安全門 ,也間接催動了無良爆料者的誘因及信心。網路是否當真有利於民主?值得深思。 其次,台大學生會向來是青年從政的標竿場域,公共參與路徑皆指向藍綠大黨。台大學生 會會長是否堪稱「學生領袖」自是仁智互見,但至少具有指標意義。我認為,反貪腐運動 中,歷任台大學生會長連署要求陳前總統下台,便是此一指標意義的正面示範。 然而,這次事件卻暴露出了青年領袖從政底蘊不足的問題:也許他們熟悉網路這個平台, 卻不熟悉民主政治中進退有據的風範,甘為選戰作先鋒,不論是匿名惡意攻擊意圖影響輿 論,或是把持網路「第五權」名器卻越權護短,只會加深網路世代不知「責任」為何物 印象,無助於青年公共參與及網路作為政治場域的正當性。 今年五都大選,網路浪潮漫天而來,青年躍居選戰主導地位之例日多,青年透過網路平台 表達意見者亦多。 然而,網路互動不能淪為行銷空談,甚至無的放矢;有志青年參政者,要時時彼此提醒, 不能淪為選戰打手,而是要以年輕人多元的視野及生活經驗,豐富選舉文化及政策內涵。 【2010/10/07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194
tyb1030:這不是新聞,是讀者投書 10/13 17:51
be4gotten:這個ID... 10/13 17:57
bj26bj:ID似乎被重新註冊?計中IP 10/13 18:14
hshzzsh:中肯推 10/14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