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GEOLOG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麥飯石 台灣東部地區、台東縣到花蓮縣之間的海岸山脈,出產一種名為麥飯石的岩石 ,不僅具有過濾水質、賞玩擺設…等功能,更宣稱具有醫療效果。這種岩石由 於表面上佈滿一粒粒如煮熟米飯般的顆粒,故稱之為麥飯石。事實上,麥飯石 乃該種岩石的俗名,真正的學名應該稱為「斑狀安山岩」,岩石表面的顆粒也 就是白色長石的結晶。 安山岩為火成岩的一種,由安山岩質的岩漿冷卻而成。安山岩質岩漿 屬於中性岩漿,其二氧化矽的含量大約在52%~66%之間,岩漿的來源在地質上 有兩類說法﹕第一種以為安山岩質岩漿乃上部地函橄欖岩部分熔融後,加入海 洋地殼玄武岩與陸緣沉積物而形成﹔另一種說法認為當玄武岩質岩漿經過結晶 分異作用後便會形成安山岩質岩漿,其中以後者說法較為可信。隨著岩漿冷卻 的過程,礦物顆粒逐漸形成,如果冷卻的時間夠久,則可以形成較大的礦物顆 粒,所以說斑狀安山岩也就是在較長時間的冷卻下所造成,因而可以擁有較大 顆粒的長石結晶。安山岩的主要礦物有長石、輝石、角閃石、石英與黑雲母。 原始顏色大多為灰白色,但海岸山脈一帶麥飯石的顏色卻時常呈現出黑灰色、 綠色、橙色、粉紅色、甚至紅色,這主要是由於風化或是海水換質作用所造成 ,如果將這些不同顏色的麥飯石製作成光學顯微鏡專用的光薄片,於顯微鏡下 觀看的結果將會發現其礦物組成完全相同。 -- -__- 凸 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dial32.cdp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