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Labo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回應「社運這條路,私人獨樵悴」,社運界憔悴的反省力量! 作者:李秀容 高成炎,台大資訊系教授,從美國 NASA 太空總署回到台灣,1992 年 加入環保聯盟,1993 年擔任反核運動的總召集人,教授的身份在台灣 受人敬重,敢於在上街遊行示威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一頭栽進反核的 英雄角色更是預料中之事,然而社會運動到底需不需要英雄人物,更 是社運界應該討論而未能確實檢討的事,競選的落敗更加突顯社運界 英雄人物的不切實際,即草根性力量的空虛。 說起以前環保聯盟的動員力量早已被政黨掌控而不自知,那些一起走 向街頭的政治勢力、個人競選戰車上的政治宣傳標語的不避諱,政治 人物已經成功的將社會運動的使命感附加在自己的豐功偉業紀錄中, 人民不清楚自己遊行的目的是要達成環境保護還是政權轉移,不清楚 是為了公民投票還是為了選舉投票,社運界教授龍頭的一頭熱,為了 表現更多的反核遊行群眾數目突顯自己的「龍頭」地位,忘了身為社 會運動的基本原則和應該從事的教育民眾、豐富運動內容的重要工作, 這些所謂「中階幹部」的工作,包括坐辦公桌、擬文案、搞組織等等, 不正是提供運動中所需的資料情報,掌握運動方向的重要機制嗎?這 些實際又貼切的社運界發展動力,卻無法讓貴為教授的身份地位者軀 身前往,甚至不屑一顧,這種現象不正點出了為何環保運動會沒人沒 錢的狀況!因為沒人會為了被高高在上的教授漠視踐踏又無法做實際 的環保工作,只為了教授沒由來的動員群眾佈置舞台為又一次的個人 英雄表現而留在環保團體,況且當兵的又無法阻止主將的盲目打戰, 只能落的傷兵累累的下場! 為何導致如今的所謂的民間環保、社運力量的委靡不振,其實社運界 何不自問到底有多少人確實由運動中受到感動堅持環保、社會改革的 理念而生活下去?由運動中獲得政治權力的現任民意代表中,有多少 人確實願意為長久的台灣環境權益而努力?如果有的話為何會導致 「經發會」犧牲台灣環境權、勞工權等基本人權的決議文!那些三萬、 五萬的遊行群眾到哪裡去了?環保運動遊行抗議人數據以往經驗來看, 遠比勞工運動來的多,而環保運動界的悍將卻達不到進入國會殿堂的 選票數目?顯示台灣的環保運動本質已經倍受質疑!這些經驗若還不 能喚醒環運界的龍頭們的深切反省,一味的浸霪於自己的環保運動豐 功偉業、犧牲奉獻中,那一般人民如何不暗暗恥笑民間的運動是假、 個人政治前途是真呢? 再就台灣反核運動的強壯無不是靠地方民眾的力量結合,而反核教授 龍頭卻忽略了擁核教授的體制內專業技能團結,反核教授忘了研究更 能替代核能的發電方式,甚至連經濟上評估再生能源效率運用的實際 數據亦無法量化,拿不出讓人民對反核後的台灣再生能源運用的永續 發展遠景,對反核運動中教授龍頭的角色而言正是致命的傷害,一千 位或是再多的反核教授連署也只能是紙上的反對意見陳述而已,跟一 百位非教授的人民連署又有何差別?甚至反核教授龍頭們在經濟部不 眠不休的核四辯論,又能在反核運動中起何種效用?若是由這群教授 來形成所謂的「左翼理論」那未免太小看民間的左翼份子了,左翼一 值都存在,但是否要成為理論、戴上教授的頭銜?這正是左翼份子所 不屑做的! 面對每一位在選舉中喊出「生命共同體」並請選民支持改革社會力量 的候選人,或是社運團體時,我們不禁要提出一些疑惑: 一、既是生命共同體,為何對社運中的工作人員、義工、甚至朋友家 人存在階級意識?忽略一般人在生活中對社會改革的付出,突顯自己 的英雄事蹟,不深切反省自己的行動,並造成周圍幹部的傷害和反感? 二、改革社會者一定要掙得政治上的權位才能推動社會改革嗎?候選 人既已在社運中一夫當頭,甚至與神相通,當選後又有何民間力量約 束他的一舉一動? 三、強調人權維護的團體是否會不顧自身利益,真正做到維護人權的 作為?還是掛羊頭賣狗肉,把勞工權、環境權等基本人權作為談判買 賣的籌碼? 台灣的政治狂熱始因於不斷的輕信政治謊言,而作為一個民間改革力 量的一份子應更深切反省,並將民間的活力重新導入社會改革使命感 的歷史之河中! -- 與全世界被奴役被欺凌人民站在一起 -- ※ Origin: 台灣文化資訊站 ◆ From: ccsun70.cc.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