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Labo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rom: 智邦生活館 <[email protected]> To: <電子報訂戶> Sent: Tuesday, November 06, 2001 8:24 PM Subject: 有人問我關於【學運世代】:五人教授團的左右透視 ═══════════════════════════════ 有人問我關於【學運世代】:五人教授團的左右透視 ╦═╦═╦═╦═╦═╦═╦═╦═╦═╗ ║記║者║偏║見║之║斷║簡║殘║編║ no: 04 date: 2001.11.06 ╩═╩═╩═╩═╩═╩═╩═╩═╩═╩════════════  ◤本期內容◢     昔日中正紀念堂上的學運領袖范雲,現在已成為瞿海源     的「同事」;當年研究生諮詢小組成員的李建昌,現在     則在台北市議會「監督」鄭村棋的施政。前後十年,瞿     海源、鄭村棋如何評價三月學運?他們眼中的學運世代     有什麼變化?他們對於學運世代的現在與未來有什麼觀     察? ──────────────────────────────  ◤有人問我關於【學運世代】:五人教授團的左右透視◢   文╱turtle ([email protected]) 十年前,瞿海源、鄭村棋是三月學運五人教授顧問團成員,瞿海源陪 同學生代表進入總統府會見李登輝總統,鄭村棋則是以全學聯為主的 左派學生運動導師。十年後,瞿海源依舊是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鄭 村棋已成為台北市政府勞工局長,兩人仍在界術、工運領域與學運世 代緊密接觸。 昔日中正紀念堂上的學運領袖范雲,現在已成為瞿海源的「同事」; 當年研究生諮詢小組成員的李建昌,現在則在台北市議會「監督」鄭 村棋的施政。前後十年,瞿海源、鄭村棋如何評價三月學運?他們眼 中的學運世代有什麼變化?他們對於學運世代的現在與未來有什麼觀 察?以下是他們的看法…… ◎ 瞿海源:李登輝對不起野百合學運 (六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時,中研院社會所瞿海源研究室。在這十年之 間,他陸續擔任過澄社社長、中研院社會所籌備處處長、公視董事, 關懷時政不落人後,訪談之間,他對於學運世代的最大期許是「堅持 理想」……) 李登輝在「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一書中談到三月學運的部份,當初 我們的感覺不是這樣。 當年我陪學生代表去見李登輝,我覺得李登輝後來對不起學生、對不 起野百合學運。 純從學生長期追求的改革方向而言,當時四大訴求中,最重要是的召 開國是會議、解散國民大會。但李登輝只是順手塞顆糖到學運嘴裡而 已,他後來召開國是會議時,根本沒有邀請學運學生參加,國是會議 變成政治秀而已。 還有廢國大,李登輝在二十一日晚上見學生時就沒答應,但書中卻講 成他贊成,事實上,後來六次修憲過程中,他有那次說過要廢國大? 只有在一九九七年國發會時說過,有一點影子要把國大解散,但那也 只是因為政治現實,他與宋楚瑜有衝突後想要廢省。即使如此,李登 輝在掌權時從未說過支持廢國大,一九九九年澄社等團體發起廢國大 遊行時,他也沒有支持。 李登輝現在只是馬後炮,事實上,李登輝後來與其他學者談話時,不 是這樣肯定學運的,他反而覺得學運沒有什麼了不起。 學運可以訓練年輕人獨當一面的辦事能力,我認識的學運世代都表現 不錯,在學界的范雲、陳志柔、林國明、吳介民、林佳龍、郭正亮等 人,算算也不少,都去念好學校,有相當潛力。學運是政運的一部份, 所以很多人接近黨外、民進黨,早期我們系上還有陳鴻榮,但他的社 會心理學被我當掉,他搞黨外運動太兇,我當然同情黨外,但功課是 一回事,該當還是要當。 現在不能再以當年學運衝撞體制的標準來看,學運既然是政運的一部 份,勢必屈從於政運的標準。像羅文嘉、馬永成,都只是陳水扁的幕 僚,這個世代還沒有真正出頭,立委也還沒有進入權力核心。 未來民進黨假設有八十席立委,學運世代頂多十分之一,能不能成氣 候,很難說。政治是很嚴酷、競爭的,政治生涯有很大變數,不一定 年紀到了就會掌權。不過,留在社運界的學運世代若發揮學運精神, 或許會有更大影響,像王時思、邱毓斌、丁勇言等人,但話又說回來, 台灣社運也已整體萎縮。我看還是平常心,學運世代會比平常人有更 大貢獻,但不一定成氣候。 年輕時具有改革理念,應該不至於年紀大就變成保守,就算對現實政 治利益等有不同看法,總還是會比一般人支持改革,這也像是早期澄 社社員的寫照。不過,學運的組成份子本來就很複雜,部份人或許也 會有游移、變得保守的傾向。 我覺得學運世代再集結的可能性,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可能性不高。 學運份子很複雜,全學聯很鬆散,台大這批人比較可能會聚在一起, 但大家要聚在一起發表聲明,可能性不大,即使台大這一票,也是各 走各的路,很多不同組織已把他們分別吸收了。 而且,學運世代即使聚起來,也不會是很重要的力量,學運今日已經 沒有社會基礎,只是歷史產物,不是你是誰都一樣。像前一陣子的學 運世代參選人推薦茶會,就只是一日新聞而已。正常來看,應該是學 運世代融入社會各領域後,自然發揮影響力,而不是集結起來發揮影 響力。 至於我對學運世代的建議,我總覺得參加公共事務、社運的人,都比 較堅持理想,這是最核心的部份,但也不只是堅持理想,要更深入了 解台灣、世界乃至人類的走向,才能堅定改革的方向,紮根紮得更深。 ◎ 鄭村棋:學運世代是資產階級接班人 (六月十一日下午四時二十分,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局長室。在這十年 之間,他從體制外的工運領袖,變成體制內的勞工局長、馬英九市府 團隊的一員,並且堅持成為不穿西裝、不打領帶的政務官,左派語言 仍然是他的最愛……) 當年第一次參加五人教授顧問團時,我還記得賀德芬的訝異、瞿海源 的不解,張國龍還好,他們不知道我是從那裡冒出來的,也不知道學 生中有一股左翼力量,這股力量要我進去,只有夏鑄九跟我比較像, 所以這個組合很有意思。 十幾年這麼快過去,我沒什麼變,只是每個階段能維持的條件不同, 學生有什麼變?我也不覺得。 每次學運都會反映出社會大變動的前奏,大陸六四天安門學運是這樣, 三月野百合學運也是。我對野百合學運的定性是,資產階級接班人世 代的真正培養與浮現,不是放馬後炮,當初我就是這樣看他們。現在 陳水扁是資產階級領導者,學運世代是接班人。 學運這一代運氣很好,後來的學生已經沒有機會看到社會大變動、被 大社會捲入。在那個舊時代過去、新時代到來的時間點,學運這群菁 英正好做出反應,這有幸運也有痛苦。大學生本來就是菁英中的菁英, 最理想輕鬆的方式是跟著時代浪潮,迎接下階段社會力量,在各領域 中做代言人,這些菁英做起來最輕鬆愉快。 當時比較自由派的學生,後來發展比較不困難,不論是打倒老賊、台 獨、反對國民黨、支持民進黨主流意識型態,都容易在其中形成個人 發展機運,羅文嘉、馬永成現在是頂尖代表,林佳龍出國後回來更不 得了,變成國安會諮詢委員,他們不會有什麼痛苦。 但是,學生中較具左翼思想的人,像民學聯的曾昭明、林致平這些人, 痛苦衝突就會比較多。如果你想服務或參與的階級還不是社會主導力 量,這在世俗面會非常痛苦。 我們當初只是希望,讓這個社會不要全往右邊的方向去,讓左的聲音 可以出來,某種程度可以平衡,只是當時能做的很有限。後來學運世 代的發展,其實也蠻符合歷史的規律,台灣要徹底資本主義化,資產 階級要徹底當道,這都蠻合理的,都是後來可以理解的發展。做為左 翼,我當然不接受這個發展,但要看另一個階級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以及反映這些非資產階級的力量與條件在那裡。 學運世代其實有很多圈,除了最內圈的名校菁英、學運領袖,像范雲 這些人之外,外頭還有不少圈是被捲動的學生,這些包括被媒體去影 響動員的學生,合起來上萬人,外圈被捲動的學生當時不是主流,但 也很值得重視。 我自己在學生時代就很後知後覺,校內的進步運動都不太管,但社會 變動的氣氛對我有影響,美麗島事件對我就有決定性的影響,我會出 國、投入社運,受到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深遠,所以我自己就是被時代 餘波盪漾的人。 回過來看左翼在台灣的焦慮,首先是理論上的不足,包括我們這一代, 左翼理論與實務的傳統都很弱,所以會有很多生存的焦慮,就看要不 要認命、相信自己的抉擇;但這也有點強求,在沒有典範、傳統的情 況下,要左翼學生甘於寂寞長期耕耘,真的非常不容易。比較幸運的 人,可以得到一些扶助的機制,否則就是焦慮中的焦慮,會在挫敗中 妥協甚至背離,我不用背叛,用背叛太沈重。 但是,有些右派、自由派學生在今日的檢証,則根本是背叛,連他們 當年口中宣稱的理念都無法堅持。 到頭來,學運世代還是必須面對當年的理想性。不論是左派、右派, 他們掌權時要怎麼處理權力?他們原來反對的東西,自己掌權後也不 可以做,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我很失望。學運世代掌權後,沒有真 正的不一樣,嚴格來看,學運這一代應該是成熟的資產階級要出現了, 競爭應該要很上道才對,但他們面對權力的粗糙度,連真正自由主義 者都看不下去了,不要說是左翼。 有人把學運世代的背叛歸咎於環境惡劣,這當然不通。真正有理想的 人,要在有限條件下改變環境,而不是被環境完全改變。 我其實一開始對他們就沒有期待,人不可能超越這種定性,但我還是 肯定他們當時的歷史作用。台灣學運體質太弱,規模、力道、深遠度、 理論高度,與別國無法比。各國學運促成結構性大翻轉,台灣卻與草 根脫節。 學運世代如果承認自己能量不足,這還誠實一點。學運世代的草根性 都不足,很快跟政治掛鉤,沒有深入社會基層、民間組織,內在訓練 又不足,少掉群眾監督的壓力,面對權力時就容易放棄自己的原則, 如果真正下來與群眾在一起,要背叛、墮落就都不容易。 學運世代要嘛當個上道的資產階級接班人,把台灣造成真正像樣的資 本主義社會,這是歷史任務,成敗還是很重要,要像樣一點。只是有 些人不上道,看起來有些討厭。學運頭頭沒有從骨子裡認同學運理想 與堅持,像美麗島世代有些東西就蠻堅持的,學運世代這點普遍很弱。 我對學運世代的再集結比較樂觀,我認為在下個階段會再度集體,但 他們是否會是領袖?這就不一定。台灣全球化、開放後影響變數更多, 有待觀察。 學運世代現在散到各角落,再過五年都是檯面人物,再過十年就會掌 握重要權力、決定國家命運與台灣未來幾十年發展,就看他們的能耐 了。我只期待左翼力量能更強一點,有一點平衡。當權得道的學運世 代,自己要為歷史、生命負責,好好當個像樣、有格調的資產階級統 治者,這樣我都蠻祝福的。 ════════════════════════════════ 《記者偏見之斷簡殘編》 報主: turtle ([email protected]) 留言討論: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turtle2022/index.html 歡迎網路上之非商業轉載。 ˙若欲轉載電子報全文或完整文章,請勿更動版面或刪減文字,並於  標題註明「轉載」二字,於文末加註:  轉載自「記者偏見之斷簡殘編」電子報。欲訂閱「記者偏見之斷簡  殘編」電子報,請至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ategory.asp 。 ˙若欲引用部分內容,請於文前註明:轉載自「記者偏見之斷簡殘編」  電子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7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