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S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7/3 中時 記者/王嘉陵  舟山路下月封路 走入歷史 在台灣大學學生盼望下,市府同意把屬台大校地的舟山路還給台大, 舟山路預計八月五日廢道。短短約一公里的舟山路,有長長七十多年的歷 史。隨著廢道,即將走入歷史。 情侶對對又稱情人路 打開記憶的盒子,一九二八(民國十七)年,台大的前身-台北帝大 在富田町與下內埔間(即今公館台大校區一帶)創校。舟山路只是條僅能 容納兩人併肩而行的羊腸小徑,緊傍著帝大。當時的舟山路並沒有名字, 居民就稱之為「這條路」,由於經常有戀愛中的情侶,在小徑上牽手散步 ,這條路又有「情人路」之稱。 台灣光復後,舟山路才被命名為基隆路三段,當時是現在的羅斯福路 與辛亥路間一條重要道路,到了民國六十年,台北市闢建新基隆路,為了 怕路名混淆,於是將「舊基隆路三段」更名為舟山路。 舟山路、長興街與基隆路三段,像是三角形的三個邊,圍成一塊的三 角聚落。世代居住在此的文史工作者廖守義,自稱是「台大校區的原住民 」,把這塊三角聚落,稱為「金三角」。 聚落搬走留下樹與廟 林家、陳家、顏家、廖家、王家是舟山路上主要的族群聚落。廖守義 說,舟山路上的這些「原住民」在得知舟山路即將歸還給台大後後,都已 陸續搬家,留下來的樹與廟,則是證明聚落曾經存在的線索。 靜靜座落在基隆路三段九十一號與長興街交叉口,有座聖媽祠。廖守 義說,廿多年前,台大正進行船模實驗室興建工程時,挖到一座無主的孤 墳。居民發現墳內的骨頭,骨架很小,推測是年輕的女性,於是將墳遷走 ,蓋了聖媽祠,作為孤苦無依少女亡魂的棲身之處。 位於現今台大校區,教職員宿舍旁的曹公祠,也是聚落的見證。廖守 義說,這一帶原屬陳家聚落,有對曹姓夫婦曾在此地租房子,老夫婦待人 很好,但無子祠,死後陳家就蓋了一間小廟來祭拜老夫婦,取名曹公祠。 曹公祠旁有棵大榕樹,像是守護著老夫婦的亡靈。 卅巷家家有博士碩士 提到舟山路的聚落,不能不提舟山路卅巷的台大教職員宿舍。當時台 灣有博士學歷的人不多,但舟山路卅巷幾乎每家都有博士碩士,可以說是 全台灣博士密度最高的一條街,卅巷的教職員宿舍也有「博士村」之稱。 熱中於環保的日籍女士王保子,住在博士村中,暢導垃圾分類,使得舟山 路成為台北市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地方之一。 除了學歷外,舟山路綠化的程度,也是台北市街道中罕見的。廖守義 說,當時居民為了領取政府徵收土地時的「清苗補助費」,幾乎每家都種 了樹。當時的陳家,就在現今的台大校園內,即舟山路與基隆路口,種了 六、七十棵榕樹,台大學生稱之為「黑森林」。 居民視老榕樹為寶貝 舟山路上的王家,也在當地種了大批榕樹,其中一棵民國元年即種植 的老榕樹,更被當地居民視為寶貝。廖守義心疼地說,這棵榕樹在民國八 十五年賀伯颱風來襲時,不支倒地,殘餘的樹幹還留在現在的台大福華餐 廳前。 樹多,也引來了「殺機」,舟山路的樹與樹間出現了纏勒絞殺的現象 。廖守義說,舟山路底靠近銘傳國小,有一棵雀榕,枝葉茂盛纏上了旁邊 的白千層,雀榕的枝葉愈長愈多,把白千層緊緊包住,不久後,白千層就 被雀榕活活給「勒死」。舟山路上的雀榕也曾纏上茄冬,但茄冬生命力較 強,並未被「殺死」,仍與雀榕纏鬥中。 民國四十七年,開始有公車行駛舟山路,對當地的居民來說,是一件 大事。廖守義回憶,當時住在舟山路的小孩,常結伴坐公車出遊。 早在台北帝大時期,舟山路還稱作「這條路」時,就被劃入校區用地 。台大更從民國七十四年起,就積極與市府協調,希望能光復「校」地。 經過多年折衝協調,終於在去年八月,市政府通過廢道案,廢除舟山路, 但要求台大退縮三點六四公尺,讓基隆路增設一個車道,舟山路廢道案始 塵埃落定。 規劃成有機呼吸大街 根據台大的規劃,未來舟山路將成為一條「沒有車子,有機呼吸的生 活大街」,沿街計畫增設書店街、露天咖啡座、展演廣場等,廖守義等當 地的居民,則建議籌設「台大原住民生活館」,保存舟山路的歷史與老照 片。對居民而言,舟山路是封了,只是回憶與歷史,永遠也封不住。 -- 人之粗 性本擅--粗的人在性方面比較擅長 性相近 習相遠--兩性相近時 習俗禮儀就自然遠去了 苟不叫 性乃謙--如果不叫的話 便是屬於謙和的那種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Canseco.m1.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