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cours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ndlesschaos (行月)》之銘言: : 在此先聲明 : 我並不知道J師的真正身份 : 因此在板上直街點出發文者的姓氏並非道德之事 別嫩了好嗎? 老師課程資訊都是親力為之,直接上來發文 你不知道是你的事情,知道的人難道還要假惺惺說自己不知道的話 那才是更值得道德非難。 此點已與本系列文章討論內容無涉,故僅回應至此。 : ※ 引述《Matoi (法律與道德的等成本線)》之銘言: : : 這樣的回答很漂亮,但感覺充其量純屬經濟學教科書版本的答案。 : : 這裡犧牲的是等量的權益?還是相較於其稟賦相同百分比的權益? : : 限定在貨幣價值衡量?還是願意思考藉由其他價值衡量的可能性? : : 白話點簡單設例的話,家財萬貫者願意犧牲一萬元選王教授您的實驗經濟學 : : 跟要靠就學貸款的一般子弟「只能」願意犧牲一百元相比,誰比較需要呢? : 因此買賣所使用的貨幣可以不使用現實的錢 :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提出虛擬貨幣的概念 : 但反對轉讓或交易的人是打從一開始就反對「交易」本身的行為 : 是否也忽略了在某些情況下 : 交易可行的可能性? 請先回去看為什麼反對那部分,討論涉及教育之目的、可否商品化之處。 我並沒有忽略,轉用經濟學些的術語來說 只是當評估交易市場開始運作後其成本加上可能產生的外部成本 (如黑市、平等概念遭懸置、甚至對虛擬貨幣進行競租等) 我「認為」超過交易可獲得的好處,經成本效益準則篩選後刪除此可能均衡之一。 : : 這裡橫豎怎麼看都僅係扁平化需求的面向, : : 終究是得回到以虛擬貨幣甚至金錢衡量的準則罷了。 : 使用虛擬貨幣或錢衡量對課程的需求若是不好 : 試問有什麼比起這兩個還要更能夠反應需求的量化指標? 然而,需求並未必理性。 量化只不過是衡量的一種指標 要將這上綱成課程資源分配的第一指標的話,可以去瞧瞧大學評鑑制度。 : 若「最需要的課程」終究逃不出扁平化的需求 : 那選課制度本身的排志願(國文、英文、體育...)不也一樣? : : 同意『單純地說「大x優先」自然不能照顧到每個人的狀況』這一句 : : 然而對於觀察願意放棄什麼便能判斷此句仍持保留態度。 : : 理由同上,這同樣只是扁平化、同質化了需求面向, : : 單純以「願意放棄什麼」來判斷並非必然錯誤, : : 但同一門課從大一到大四可能對其需求的原因各不相同 : : 縱認需求可同質化「以便分析」,但在課程瞭解存有資訊不對稱之情形下 : : 我相當懷疑現行的選課制度能夠真實呈現出堪作比較之機會成本。 : : 機制設計若能這麼順利按理論達成,還需要搞啥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呢? : 但套句chi大所說的話 : 我們目前在討論的是交易本身到底應不應該、可不可行 : 即使目前的選課制度改換 : 仍然可能會有交易的情況發生 : 理論當然是要以最好的狀況來設想 : 實際行動才會慢慢下降成效 : 難道要因為未來會下降成效 : 所以就預先把目標定得很爛嗎? 會不會下降當然都只是設想 正常當處理風險控管時,起始點多是「平均值」,再依風險類型推測其分配 繼而討論邊界值或VaR,這裡不是高統或風管課程版 但或許等你有這些概念再來討論這方面我想比較會有對話空間。 不過這樣還真像丟wiki出來的感覺,所以我還是白話點好了。 理論當然會推算出最佳的結果, 但如果你瞭解經濟學以此量化指標在各領域「估量」之後果的歷史, 我認為將目標定保守點並無扞格。 : : 雖然這樣講似乎有些不太禮貌,但還是請您先注意, : : 這裡不是王教授您的經濟學原理課堂。 : : 經濟學用的Pareto improvement並非舉世所有人都要俯首接受的第一準則。 : : 有些人的字典式偏好就是以平等為首時,這樣丟出一段討論只是雞同鴨講。 : : 我認為您應先說明這僅屬經濟學理論範疇內最廣為接受的critirion為宜, : : 免得可能會有人認為您是在作邏輯上恆真的真理陳述句。 : : 另就您舉的例子來說,漏夜排隊對於時間成本相對較低、本身稟賦亦少的學生來說 : : 真沒有任何效益可言嗎?選課可交易之制度恕我直言, : : 敢情基本上對本身先天資源充足的學生大為有利吧? : 所以我想問Matoi大 : 漏夜排隊來選課的方法可行嗎? : 交易或轉讓的行為 : 本身就是在選課制度下不足才會產生的結果 : 但漏夜排隊本身就造成了一開始的起跑點不公了 : (離校較近的容易搶到前面的位子,沒有其他要事的可以很閒去佔位) : 實際金錢不均的行為還有辦法用虛擬貨幣來補足 : 那漏夜排隊呢?每個人都住校嗎? 不公也有很多種。 先天稟賦的不同(含金湯匙還是黑心湯匙出生)跟住的遠近相比 你覺得哪一種不公比較容易克服? 當金湯匙可以花錢找住附近的人幫他排隊,或者倚其財力循其他交易途徑積累虛擬貨幣 我認為住的遠近這種微薄程度的不公並非全然難以忍受。 : :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十三章第五節教育文化與增修條文第十條, : : 若要目的性解釋,國家對高等教育所提供的資源又源何不算社會福利? : : 在同樣脈絡的定義下進行討論固然重要, : : 但講白點,為什麼非要照您的或wiki的定義來走? : : 法律學背景、社會學背景甚或教育背景下可能各有其定義, : : 為何不是您去瞭解、進入別人的先驗假設而只是丟出一段wiki, : : 究竟想說明什麼呢?權威效應? : 就算國家有補助台大 : 但相較之下的比例算是相對少數 : 既然如此 : 為何在所有有出錢的情況下 : 國家有資格要求學校得把校內的配套措施當成政府的福利? : 就已發的文章來看 : J師以wiki配合上自己的觀點來覺得「這不是社會福利」 : 什麼時候規定一定要照他的定義走了? : 硬要這樣講的話 : 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著定義 : 大家各說各話豈不美哉 可以從比較邏輯點的角度來討論好嗎?== 對他人先驗假設的不贊同本來就是反駁後續論證的起點。 我所做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醒」『不是只有這一種定義』, 照別種定義時,同一套論證方法下的結論可能頗有出入。 可從來沒說過『我這種定義才是定義』,或『我認為他規定一定要照這定義走』。 : : 這裡其實似乎有一個思考上的分歧點: : : 您認為選上的課為可以交易之商品,故為何不可交易? : : 但許多人反對的原因在於不認為課程本身屬於可交易之商品, : : 充其量是表彰其具有接近某類知識的權利。 : : 當然這裡可能涉及反對者本身之倫理學或道德理念即是。 : : 好比器官買賣或複製人,就即期「效益」上為何不可開放市場?不可生產? : : 但現實中卻有千絲百縷交錯糾結的利害關係及宗教等因素要作考量 : : 您的後文提到: : : 「這裡討論的並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討論一個「選課塞車」的問題如何解決。 : : 因此,不管你認為選課或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都還是必須面對某些課塞爆的問題。」 : : 然而現實上卻難以在不論及這些目的的情況下來面對。 : : 若前提已將教育當作可供交易的商品,OK, : : 那用貨幣價值反應真實需求確是新古典經濟學一脈的SOP(標準程序)。 : : 但若前提認為教育係屬在法律及社會學脈絡下的廣義社會福利, : : 應賦予與個人稟賦多寡無關、平等接近之資源時,討論黑市就顯得奇怪了。 : : 當然要論現實的話,自社會主義國家其歷史觀之,黑市確實未嘗真正禁絕。 : : 但若要以此推論甚至證成此類交易之正當性,似仍有所不足。 : : 也請不要拿美國啦、史丹佛等校直接來當例子, : : 雖然本校追求卓越前進百大,也不代表世界只存在這一種邏輯運作之合理性。 : 同理 : 有些人會認為學費是為了學校這個結構能正常運作所需的花費 : 也有的人認為學費也相當於花錢買知識 : 還有些人認為自己從事教育事業就是在販售腦內的知識 : 那難道後兩者就一定是錯的嗎? : 若訂定良好配套措施(目前我也正在思考虛擬貨幣的弊病) : 就可讓交易課程不再成為地下買賣的黑市 : 也就沒有什麼奇怪與否的問題了 : 交易本身並沒有錯 : 問題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結合最大的公平性跟實際效益 沒有說一定錯或一定對,現行制度若沒有缺失,我們何必在這裡爭得面紅耳赤? 交易本身當然沒有錯,但若認為允許交易的trade-off和 其餘成本與好處相比不值一哂,那便嫌速斷了。 : : 在此或有另外一個解決的思考面向: : : 顯然課程大綱的設計只填補了一部份資訊不對稱造成的pooling equilibrium, : : 如何讓選了某門課的學生在瞭解該門課的內容外, : : 一方面讓其明白該門課的時間價值。 : : (舉例來說修了財務管理後可以在以後幫助我考某些證照或國家考試、 : : 修了個經可以幫助我考研究所等,雖然最後都會在高點重修一次就是XD) : : 另一方面重新設計教學評鑑系統與透明化, : : 使其機制至少較現在更能有效去主觀化地呈現教學面貌。 : : 當然,這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更大更複雜的討論即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15
chichiot:推! 10/02 22:34
lemondrink:推! 10/05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