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cours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sb (Uincorn)》之銘言: : http://tw.news.yahoo.com/2003/08/04/bweek/4152192.html : (以上轉載自Yahoo!奇摩) 把原文轉過來好了(收精華區比較方便 :P) 新聞首頁>商業周刊 2003年08月04日 延畢、延斃?當掉自己的競爭力!   文●林孟儀   政大會計系的應屆畢業生潘仕偉,為準備考政大企管研究所,卻打算延畢一 年。「我自認很混,徹底玩了四年。所以現在不想太累、想多給自己一年時間充 分準備研究所考試,用這一年畢其功於一役!」   他表示,由於對會計沒興趣,班排名常是倒數前三名,每學期都有科目被當, 今年特地留了七學分的課程和一門體育課,以求策略性延畢。他認為,有碩士學 歷,將來考上高普考,公職等第會比較高。   潘仕偉大一時便打算延畢,因此大二就開始灌輸擔任教師的父母延畢的觀念, 幫他們做好「心理建設」;今年決定延畢,他自認心裡毫無任何掙扎。「我承認 自己有投機心態,想花最少時間獲取最大利益。所以如果沒考上研究所,我會認 命,因為已給自己一個機會,我無悔!」   他自信滿滿的指出,學校環境穩定又有讀書氣氛,還能跟學弟妹借筆記、討 論、成為準備考試的戰友,而且酒肉朋友都畢業了,所以一定能專心念書!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大五延畢生吳佳璋,也是再給了自己一年的時間,卻沒 考上深感興趣的運動管理研究所,現在正等著入伍當兵。   「大家對私校有缺乏競爭力的刻板印象,又常有人問我:你念這個系將來要 幹嘛?還有從小到大念書沒中斷過,我很難想像進入職場後還能回學校,也覺得 沒念相關科系就不能找到運動管理的工作,想法比較狹隘,才會想延畢一年考考 看。」吳佳璋提到,做延畢的決定前,他很徬徨、掙扎,但因為是早讀生,所以 延畢一年沒差,家裡也還算支持。   於是,他跟資料分析這門必修課的老師表明希望被當,以求順利延畢。「我 也考慮過成績上這個污點的影響,但有老師說,只要考上研究所,以後好好讀書, 是可靠日後的努力彌補的。」   花一年思索未來   吳佳璋看清延畢是假性失業   延畢這一年,吳佳璋過著一個人去他校旁聽、要不去學校看書、在家看書、 一個人晃晃的日子;有幾個月努力、也有幾個月會懈怠下來,而擔任新光鋼鐵副 廠長的父親,還是繼續負擔他每月一萬三千元的生活開銷。   花了一年光陰,雖然沒考上研究所,吳佳璋這一年也因為孤單而開始思索未 來,對前途的想法已改變很多;他雖然還是想念碩士,但已經不覺得非念碩士才 找得到工作,思想沒那麼狹隘了,所以認為延畢一年很值得。   吳佳璋計算著,再加上當兵二年,女同學屆時已進入職場三年,運氣好的話 都當上課長了,而且今年連七年級生都出來卡位,開始感到心急的吳佳璋表示, 「延畢其實是假性失業,我不會再延畢了,我給自己一年試過了,現在就趕快去 當兵啊!路已經很清楚了。」   如今他建議男同學,或許應該考慮先當兵,多接觸社會上其他階層的人,才 能跳脫學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人生。   六十六年次的世新新聞系大四生李官諭,只因還沒準備好進入職場、不想太 早離開學生身分,今年故意當掉出版學這門必修課,加上還要重修新聞英文,所 以將延畢一年。   驚覺失去春青   李官諭:一開始就該抓緊時間   事實上,李官諭先前由於大學聯考時照表填志願,考上自己沒有興趣的新聞 系,大二時便已經辦過休學、先當了兩年兵、又在誠品書店打工近一年,才又回 到學校,與七十年次的學弟妹同班到現在。   自認不是很會規畫生活、做事也缺乏積極度的李官諭表示,家人很擔心他, 每次開家庭會議時,他總是大家討論的「終極標靶」。   「我沒學到想學的東西,也想準備好再進入職場,希望自己進入職場時是被 肯定的。其實,我甚至想再念一個大學,但這樣不能被社會和父母接受。不過, 我想差一年並沒有差很多,三十歲以前都還來得及吧?只要自己過得充實、有意 義就可以了。」李官諭這麼相信。   今年李官諭的父母親不願再負擔他的生活開支,改由大一歲、政大財管系畢 業、擔任統一超商顧問的哥哥,每月供給八千元左右的生活費;哥哥也很關心李 官諭,常提醒他好好規畫未來。   跟七十年次同班,因年齡、想法上的差距而無法融入班級的李官諭,眼見同 屆同學已進入職場四年,他告訴自己,只看自己、不要跟別人做比較,也強調「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大學念了七年,起碼我沒變壞,也相信自己進入社會後會 有貢獻,不會成為社會的負分。」   李官諭認為,世代在沉淪,只好用時間換取覺醒,他便是需要一段時間停下 腳步思考。不過心情矛盾的他也承認,「我失去了寶貴的青春時光,如果一開始 就把時間抓得很緊就好了!」   有鑑於大學生補習、延畢以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手段」蔚為風氣,世新大學 學務長詹昭能指出,現在大學生念研究所多半是想要鍍金、希望有學位的光環加 持未來發展;求學動機被動,又欠缺念書方法,所以往往必須仰賴補習班,準備 考試的時間也必須拉長,才會衍生出延畢的策略。延畢生留在學校可接觸考試訊 息,念書時間也多,一旦離開學校,就失去學生身分的護身符,無法享受學校資源。   詹昭能認為,現在年輕人的時間觀念鬆散,對事情的嚴謹度也不夠,「所以 早一年、晚一年都無所謂,對時間的視野缺乏未來性,只要把握現在,其他什麼 都不管了。」   大學生想用時間換取競爭力,然而,延畢究竟是增加競爭力,還是削減競爭力?   某位媒體高階主管有位年過四十的男性友人,大學社會研究所畢業後便負笈 紐約攻讀博士班,一轉眼博士班念了至少十年,論文主題也至少換了三次,至今 從未進入職場,也未成家,僅仰賴學校一些獎助金及家中資助過活,成為晃蕩在 學校裡的「老延畢生」。   越念越沒競爭力   博士班念十年   老延畢生前途堪慮   「我也說不出來他哪裡有錯,但在旁人眼中,他總是所有事情都沒辦法做完。 反映在很多事情都一樣,像是他的感情永遠沒有辦法固定下來,人生永遠都像是 一個個片段。」該友人三不五時說要回台灣蒐集論文資料,大家總是好奇:他怎 麼又回台灣了?   而且他總是將「想做出一篇很好的論文」掛在嘴邊,該媒體主管感嘆,「他 企圖心似乎很大,但又好像永遠在原地踏步,從來沒進入過職場,也一直不能畢 業。念書反而讓他人生的整體競爭力都下降!」   的確,校園好似一張安全網,讓一些或多或少帶點逃避成分的延畢生,耽溺 於學術門牆內舒適安心的環境;日子一久,不僅成為職場逃兵,更成為人生的逃 兵。早該投入職場、裝載高知識能量的青年勞力,卻留在校園裡分食正規生的教 育資源,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源浪費,例如,除了校園軟硬體設施,有些課程會 讓延畢生優先選課,而占掉其他學生的選課名額。   高教司司長黃宏斌表示,政府平均投資在每位大學生(含公私立大學所有碩 博士及延畢生)身上十六萬六千元。如果不含一萬八千名延畢生,每個學生能得 到的資源將更為豐富。   但黃宏斌個人認為,短期來講,延畢生讓社會付出高成本,長期來講若是這 些延畢生能力比前一年好,也多念了一些書,「只要學生未來的產值有三十萬的 話,我就賺回來了。」然而,社會成本與效益的計算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追回浪費的時間   蔡學鏞現在每天用功到深夜   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高學強觀察認為,現在的學生缺乏責任感,沒有成就動 機,對許多事情覺得「無可、無不可」,只要日子過得好就好,但問題是他們不 懂得什麼叫過得好,「這種退一步,是為了向前的做法,其實是一種人生成本的 浪費!」   六十年次的蔡學鏞,目前正在翔威國際軟體公司服國防役,他也是軟體界知 名的《爪哇夜未眠》一書作者,他曾是求學曲折的典型延畢生,當年與他一同考 上大學的女同學,已進入職場七、八年,運氣好的話,現在可能已是個小主管。   現在的他為了追趕過去浪費的時間,每天總要研讀資訊新知到半夜一、兩點, 連財經雜誌、外文企管書籍都積極涉獵。回顧自己漫長曲折的求學過程,他非常 感嘆,學生如果花了時間延畢,在專業上的長進又不多,而求職年齡也比應屆生 大,只會讓自己更沒競爭力。「未來我們會面對的是全世界的競爭,不能只看周 遭的人。」他說:「大陸那些積極進取、總是想脫離貧窮的年輕人,以後都是我 們的競爭者,我只建議大家去看看大陸的學生是多麼的積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3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