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niNew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rnesto (← 自己魚。)》之銘言: : ※ 引述《Simon (我是素食寶寶喔)》之銘言: : : 我是國發所的學生 : : 日前參加某團體在本所舉辦的紅標米酒討論會 : 喔我們跟某團體是相當不同一掛的, : 彼此的差異就像洪興跟東星一樣地少, : 感情也像兩者之間那麼地好喔。 : : 會中有人提出許多論點駁斥李嘉圖的比較利益法則 : : 但因為時間關係未能與發表人就此一問題多溝通 : : 近來在貴社板上看到許多有關資本主義的討論 : : 個人覺得相當有趣而且理性平和 : : 想請教貴社社員對此一經濟學理論的看法 : : 我好奇的是 一般對於比較利益法則的批 判 : : 多著墨於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並不會如同李嘉圖所言 : : 如此美好導致雙方獲益 : : 大多形成中心與邊陲的依賴理論或依賴發展論 : : 所說的工業霸權剝削邊陲或半邊陲 : : 只是這樣的依賴發展理論是否也能適用到人與人之間 : : 或者說 有學者主張為求不被剝削應鎖國發展 : : 那人與人之間也必須為了不被剝削而走向自給自足 : : 不與他人分工的模式 : : 我覺得從一個點來作對話 : : 或許較能有所交流吧 : 喔喔你好,關於國際貿易間之比較利益法則, : 主要是因為生產要素有效配置所帶來之效率,而提高效用。 : 但跟我們對其他經濟學理論所喜歡做的批判一樣, : 我們要問的是: 是誰的效用提高了? 用學術的字眼來講, 這是分析單位(unit of analysis)上的問題。 主流經濟學不加思索就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很多, 分析單位就是一個(新古典掛帥的主流經濟學把分析單 位界定為individual或firm,但是為什麼這樣?你是站 在誰的角度說話?為什麼不是受雇者而是資本家?你所 謂的「個人」又是什麼?「個人」有可能脫離社會文化 脈絡而存在?)。 : 還有未來各期的效用又是如何? : 或者,再退一個層次來問,在模型所處理到的東西外, : 國與國間權力關係是否產生? 國之內社會結構是否轉變? : 而我相信貴所的同學已經用依賴理論去分析過這些問題了。 : 至於在個人層面, : 左派的確認為在福特主義下,為達成分工的利益, : 當這種分工推到極致,就像卓別林在摩登年代裏呈現的那樣, : 在裝配線上重複進行單一片段而重複的動作, : 是一種異化的勞動。 : 因為人的存在型態因這種勞動而受到扭曲,所以是被反對的。 : 所以說一切都是一個比例的問題, : 不說是分工就都予以反對, : 而是,這樣的分工,真的能帶給"我們(而不是他們)"效用的提高嗎? : 這也是左派面對主流經濟學家時最原始的問題。 補充一點。 主流經濟學習於把現狀視為理所當然,再設計 各種模型來解釋、預測這些現狀,基本上這是 實證主義的操作模式。但是這樣常常會變成把 問題給去歷史化、去政治化。像分工就是一個 好例子。優秀的社會理論(包含經濟學)首先 要處理的應該是分工在歷史上的發展,並且注 意到分工的過程中權力結構的變化。資本主義 的國際分工體系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是靠 著軍事與政治的力量打出來的,其中包含了太 多的權力因素與倫理上的課題(或感性一點吧 ,是用無數的白骨與血淚堆積而成的)。你這 時候如果不去注意歷史素材、不關心權力問題 、不在乎倫理關懷,結果可能就是視分工為理 所當然,而你的學術也等於在間接為這個體制 服務了。聽起來很可怕,但事實就是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