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TUniNew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參考資料—砂石業興衰史‧記錄河川滄桑 屏東縣曾發生塌陷意外的重要橋樑 交通部88年公布的13座危險橋樑改善工程辦理情形 採砂史及相關報導 中國時報89.09.04 民國66年到76年,是砂石業的黃金時代,從淡水河口溯溪而上,到新店溪、大漢溪至少有 100艘以上的抽砂船,兩岸林立的砂石場,鼎盛時期也有150家以上。當時政府對河川管理 十分鬆懈,再加上縣級、省級民代公然撐腰,甚至擔任砂石公會理事長,讓業者更是變本 加厲。 68年夏天,位在新店溪上游的青潭堰潰堤,讓台北市民沒了自來水。當時總統荊國先生, 他看到青潭堰下游有兩家砂石場,問了陪同隨員,潰堤是否和採砂有關,這麼一問,立刻 引起各級政府重視。 下游的砂石場先是被取締,接著新店溪全面進採,但是民代的介入加上黑道圍事,使取締 工作事倍功半。當年台北現有位縣級民代自己從事砂石業,不久就被選為砂石公會理事長 ,接著又更上層樓當選省議員,這下子業者如虎添翼。台北縣砂石工在全盛時期,會員有 一百多人。 至於桃園縣的砂石業,比北縣起步晚了幾年,但幕前幕後也都有各級民代、黑道撐腰,有 位民代最初只是替人關說,後來發現挖砂石有暴利可圖,乾脆自己下海,不但迅速累積財 富,且操控了整個砂石開採,據說,當年想在桃園申請開採砂石,必需要經過這位「砂石 教父」點頭,他手中握有大漢溪沿岸的河川圖。 後來這位教父更上層樓當上中央民代,77年間,桃園地檢署某檢察官著手偵辦該民代,但 證據卻到不了這位民代,也讓他能相安無事至今,引起地方不少議論。 除了民代外,黑道在其間扮演的角色更吃重,台北現有位廢土大亨,當年就是靠盜採起家 ,在砂石界他只是個小弟,後來他的一位親人在三鶯橋下因砂石糾紛遭人殺害,讓這名小 弟逐漸壯大,如今卻成了廢土業的大亨。 如果民代、黑道是盜採砂石的主謀,少數不肖警察絕對是幫凶,在林口海邊有座戲稱「大 峽谷」的地方,原來是座小山,沒有幾年被盜採得滿目瘡痍,多年前媒體記者前往拍照, 快門尚未按下,立刻有彪形大漢圍上,該記者靈機一動佯裝是刑警,彪形大漢說「不是都 說好了」,記者說「新組長剛剛上任,要瞭解情況」,最後才讓他拍召回去向組長「交差 」,並才逃過一劫。 總結北桃兩線河川砂石禁採,已故的監委王爵榮功不可沒,這位御吏72年到台北縣巡視, 由於前不久樹林有二、三十位里長因不滿盜濫採砂石破壞道路建設,且常遭黑道威脅,因 此集體請辭,王爵榮之前就蒐集了有關砂石禍害地方的完整簡報資料,因此他到台北縣的 第一站,就直奔位在板橋的水利局第十工程處。 當天王爵榮不但讓省縣官員無地自容,且連續幾天到現場瞭解盜濫採情形,雖然沒有任何 官員因此被彈劾,但也開始重視盜濫採的嚴重性。之後,沒幾個月省府開始下達大漢溪、 淡水和流域的禁採令,當時有位省議員透過各種壓力,要水利局收回成命,但引起建設廳 長鄭水枝強烈不滿,不但不賣該省議員的帳,並加速執行禁採令。 76年台北縣所有河川完全禁採砂石,但盜採仍然猖獗,一直到最近幾年情況才改善,不過 盜採至今仍為根絕。78年當時新店溪從碧潭橋到秀朗橋間河段要整治,砂石公會承攬了整 治工程,如果一切順利,是砂石業起死回生的機會。 但不巧的是尤清當選縣長政權更迭,尤清他要推動競選政見「萊茵河計畫」,所選擇的河 川正式公會要整治的河段,使得整治案胎死腹中,公會不服提起訴訟要縣府賠償損失,雙 方展開漫長的纏訟。 在北桃兩線禁採砂石後,業者為了生存,把據點移向宜蘭,蘭陽溪蘊藏了豐富砂石,一時 之間到處可見砂石場,但有了北桃經驗,宜蘭縣府對採砂石採取嚴格的管理,最後在無利 可圖下紛紛歇業。 這些年建築業雖陷入低潮,但許多公共工程仍需要砂石供給,因此讓新竹的頭前溪的主要 河川慘遭蹂躪。在淡水河系全面禁採後,頭前溪成了北部營建業砂石的主要來源,四十餘 家砂石場林立在河川兩案,雖然領有許可執照,但超蛙、濫挖甚至盜採,讓河床很快全面 下降,尤其是竹東到芎林間,幾乎成了「砂石王國」。 黑白掛勾、官商勾結,是盜採、濫採無法遏止的主要因素,頭前溪的河床、林口海邊的觀 音山麓、桃園大園的農田都出現了「大峽谷」,這雖不是巧合,但都是盜採、濫採的結果 ,如今要想恢復昔日容貌,已難如登天。 一部砂石業的興衰史,正是台灣河川被破壞的見證史,只要蘊藏豐富砂石資源的河川,似 乎都難逃業者的魔掌。業者雖是罪魁禍首,但政府也難辭其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