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Nanto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版:http://www.wretch.cc/blog/toromeow/10589923 自去年9月從報上得知桃米村紙教堂開放參觀的消息後,就一直盧閃光抽空帶我前往 趁著此趟出遊,心機地將該景點也一併納入行程之中(相當天衣無縫的手法!!) 循著標示一路來到桃米社區,偌大的景點導覽牌卻找不到紙教堂確切的方向 最後在親切阿伯的指引下穿過一條巷弄,目的地就躍然於眼前囉~ 象徵希望與重生的紙教堂是台灣第一座紙建築,也是第一座來自海外的遊牧建築 以58根紙管立柱,屋頂則以透光的天幕覆蓋,看似簡單,卻富含獨特意涵 我為了拍這張淨空的倒影圖,可是在外牆來來回回遊蕩了近二個小時 教堂從日本遷移至台灣,除了紙管外,所有建材都按照原本方式重建 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就是上方這Bernini風格的橢圓形天花板啦! 穩穩撐起的傘骨結構,就好像也一把帶起了災後社區的重生與希望 隨風悠游的紙雕鮭魚,彷彿是意象著生命世代延續的力量 落地格窗全天開啟是為保持室內通風,自然採光讓教堂多了份溫暖的感覺 澳洲修女繪製的耶穌受難像,頗具現代抽象藝術風格 紙管座椅扎實又牢固,厚度幾乎達3cm,坐在上頭有種又驚又喜的奇妙感受XDDD 建築體外頭以玻璃纖維浪板材質的外格窗圍繞 也解開了我對紙製建築如何克服風吹雨淋的疑惑 橢圓與長方形之間構成的外圍走廊提供了水平方向的結構穩定性 前半部營造出內外空間的視覺連續感,後半部則具儲藏之功用 《資料取自:http://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t=14257》 同樣別具意義的蘭花牆造景,據導覽員說法,設計師故意讓水溢出池外 再藉著那些水灌溉蘭花,如此不斷的循環而有生生不息之寓意 緊臨的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是台灣建築師作品 鋼構建築恰好與紙教堂形成「剛」與「柔」的對比 自在好輕食坊內的C型鋼素材施以曲線呈現,傳達出不同以往的創意美感 等待天黑的這段時間,就先來份下午茶果腹吧!(手工麵包好吃!) 好不容易等到點燈時刻到,暈黃燈光將紙教堂烘托的更為浪漫啦! (幸好冬天天暗的快,不然我想有人會想不由分說直接把我拎走) 夜晚的紙教堂看起來聖嚴而隆重,少了白天遊客如織的盛況,拍起照來輕鬆不少 巧遇一對新人來此取景,來往遊客皆好奇聚集在池邊觀望 (如果我是新娘一定彆扭到不行) 不過.....真的拍好久吶! 只見攝影師不斷在拍新娘,新郎只有打蚊子的份(噗) 如果沒有時間上的顧慮,真的是很推薦大家留晚一些,感受迥異與白天的氛圍 蓮花池畔的經典照,5、6月造訪時應該能看到一池嬌顏吧!? 而我照片拍完了、心裡滿足了,也終於甘願跟閃光回家了 天曉得為了配合我想拍夜景的念頭,他硬是在當地相陪快三個小時 感謝閃光總是不厭其煩滿足我的莫名堅持,希望婚後你也能有這樣的好耐性 《延伸閱讀》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http://www.homeland.org.tw/homeland/03-2.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