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Oasi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quiff (酒吞童子)》之銘言: : : 應該是「鬼店」(The Shining, 1980)吧?也滿好看的...手會跑去遮眼睛:p : 鬼店,唉, : 這部電影不知改變了多少人的一生。 : 至於鬼店嘛, : 我曾聽過有朋友看到一半, : 腿軟得站不起來, : 只好爬出房間求救。 : 我自己則是在MTV裡看完後, : 當晚嚇得不敢回家﹝我家後頭是公墓﹞, : 泡在敦南誠品直到東方大白才打道回府。 : 我向來是不怎麼會被恐怖片嚇到的, : 即使是大法師也沒有讓我留下這麼強烈的印象。 : 但自從看過鬼店後, : 我再也不敢看恐怖片了。 呵「鬼店」真是部很詭異的片子 輔大電影社聽說當年第一次要在社上放「鬼店」的時候 不曉得為什麼就是放不出來...連續幾屆都是這樣...直到近年才破除這個魔咒咧-_-~ 嗯我自己覺得「鬼店」沒有恐怖到會讓我不敢再看恐怖片啦^^ 不過裡頭幾個經典的場面調度 像是小男孩騎遊戲車繞旅館猶如迷宮般的迴廊...尤其是偷偷開門和碰上“那個”的時候 我的手真的都是摀著眼睛從縫隙看的>_<~ 還有媽媽那歇斯底里的眼神和尖叫聲也可為一絕... 當然全片從頭到尾最讓人為之精神緊繃折磨的就是傑克尼克遜超人的神經質發狂演出 從他一舉一動的改變中,我們彷彿也親身經歷身處封閉寒冷未知環境下被逼瘋的感覺 這部片原名/原著小說 The Shining 意思就是指那些游移在人間的靈界眾生 雖然在實際的血腥和恐怖的感官呈現上我覺得並沒有那麼可怕 (血腥殘忍要去看 The Hellraisers 「養鬼吃人」:p) 甚至還很有美感 (不斷重現的奔流血瀑布以及片尾的迷宮) 但是在氣氛的營造上絕對是上乘之作 : : 不過庫柏力克棒就棒在他電影裡的暴力不光是肢體生理上的暴力 : : 而是心理的暴力、體制的暴力我覺得更恐怖更駭人 : : 像「金甲部隊」戰爭場面要跟「搶救雷恩大兵」比起來可能根本算小巫的了 : 搶救雷恩大兵對我來說唯一可取之處, : 就是片頭跟片尾的兩場戰爭戲。 呵好像是這樣;) : 但即使不把金甲部隊前半段的訓練部份﹝Full Metal Jacket!﹞算進去, : 它給我的震撼仍遠大過搶救雷恩大兵。 : 尤其是片中、片尾的都市戰, : 當坦克開進街道裡, : 爆炸聲在磚瓦間響起, : 士兵們紛紛躲至斷垣殘璧後頭, : 那份淒涼殘缺的美感著實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嗯真的很棒... : : 但是它裡頭講的部隊/國家加諸在年輕新兵的服從暴力,剝削年輕人道德正義感的暴力 : : 我覺得是比「搶救」所呈現的戰爭殘酷面更加殘酷 : : 另外「發條橘子」更諷刺更恐怖 : 發條橘子我看過兩遍, : 雖然它是Stanley Kubrick作品中最有爭議性的, : 不過我還是愛奇愛博士甚過其他SK作品更多一些。 哦我還沒看過「奇愛博士」所以沒得比:( 下學期應該會補足;) : 單論衝擊性來說, : 我倒覺得鬼店裡Jack Nicholson被關在倉庫裡的那一幕, : 也許還比發條橘子更強上一些。 : 不是要雞蛋裡挑骨頭, : 可能是因為我覺得發條橘子﹝就它的本質來說﹞還不夠暴力吧! : 發條橘子巧妙地將優雅和暴力拉近並存, 嗯不過對我來說 這樣令人不安的矛盾組合會比直接的暴力來得怵目驚心更 disturbing : 所以它沒有像Se7en那樣的力度, : 卻多了份突兀跟荒謬感。 「發條橘子」最讓我不寒而慄的除了殘暴/美感的反差和體制的暴力之外 那種人性中莫名沒有道理的暴力慾望也是個很大的原因吧 還有發現部分的自己竟然傾向認同/感到快感 Alex 的所作所為,這真是個奇妙的經歷... Se7en 我也覺得很棒 不過我倒是不會是去認同凱文史貝西的角色;) 在敘事角度上觀眾是被邀請站在布萊得/費里曼搭擋這一邊的 : 光就電影手法、電影語言而言, : 我認為Stanley Kubrick後期作品中最繁複最花俏的, : 就屬鬼店跟發條橘子了。 : 3P快轉那一幕就不用說了, 哈哈哈哈哈;) : : 可是庫柏力克卻賦予他們“藝術”的美感和魅力,故意讓觀眾不安困擾 : : 帥帥極有味道性格的臉龐,白色強調鼠蹊部位性徵的連身服, : : 紳士必備的帽子柺杖,Placebo 主唱般媚惑的化妝和眼線... : Stanley Kubrick的作品中, : 處處可見對國家機器的諷刺與不信任。 : 奇愛博士當然就不用說了, : 光以發條橘子中Alex出獄時面對裸女卻不自禁畏縮的那一幕, : SK用輝煌的配樂及光線將其處理得十分「光明」, : 骨子裡卻是在反諷政府的虛偽與做作。 : 發條橘子是否在譴責暴力? : 我想不是的, : 裡頭科學家強制壓抑人性本能, : 政黨鬥爭的反反覆覆, : 又何嘗不是一種暴力? 嗯說得很棒... 我也覺得這部片的重點深意其實都在後頭 : 一般來說, : 不都只有八大拍出來的主流電影才會被稱為好萊塢作品嗎? : 把所有美國出產的電影一概略稱為好萊塢, : 我想不是一個公平的做法。 : 畢竟這稱呼太人人喊打了。 嗯雖然現在美國獨立製片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不過我是感覺只要是「片廠制度」下的產物都很難跳脫一些限制 八大當然是最明顯的例子,真的是把拍電影當作是生產線上的產品在製造 在台灣能上院線或者能在百視達能租得到的美國片 幾乎百分之九十幾都是八大或者旗下分公司(New Line Cinema 之類的)所出品的 所以我想即使是「人骨拼圖」或者「擁抱艷陽天」都還是有“好萊塢”勢力介入 (前者哥倫比亞三星公司有出資,後者 Lion's Gate 也是小有名氣的製片公司) 不過“好萊塢片”我並不覺得是“人人喊打” 在他們龐大資金和人力的投入以及專業制度化的經營之下 電影的品質自然會有一定水準,歷年佳片也不在少數 只不過當你把電影(尤其是娛樂的通俗片)大量公式化套用生產到猶如日用品的地步時 原本應該是充滿可能性和多樣貌的電影藝術就會變成很狹隘很沒創意 廣大觀眾的口味也會被養的“重鹹”,沒有明快的節奏和感官刺激就會失去耐性和興趣 應該是這些副作用讓“好萊塢”蒙上惡名的吧 : 獎項都是其次的吧, : 不管Russell Crowe得了幾次影帝, : 我還是不會想看他的片。 嗯站在我們觀眾的立場或許如此 但是各個獎項畢竟有它的肯定性和價值性,尤其是國際一級影展 各個演員和導演還是會孜孜不倦帶新片參展或入圍 這就表示對於他們來說,叫好和叫座都很重要吧 況且得獎(尤其是奧斯卡:p)的確能帶來很大的宣傳效果,讓更多人有機會想去看一些片 這對或許被蒙塵但是很棒的導演/電影來說 我想還是利多於弊吧 : : 不過雖然我最愛的提姆羅斯;)主演了「海上鋼琴師」 : : 但我覺得這部片在流暢度、劇情張力以及神采驚喜上不及「新天堂樂園」的十分之一... : : 倒是 Ennio Morricone 的配樂都一樣很棒... : 新天堂樂園我買了VCD半年多來始終沒看, : 畢竟我還是會從粗暴的片子先下手的關係吧! 哈哈哈哈哈^-^~ 那你還要不要推薦幾片更暴力的片子啊^^ :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格局是小了點, : 不過插敘的手法處理得很不錯, : 而且我很喜歡拿鋼琴當碰碰車的那一幕! : 片尾的長獨白也編寫得十分動人, : 為一個可以料想得到的結局添加了戲劇張力。 嗯一些地方的神采還是很亮 我最喜歡的也是鋼琴滑行和片尾1900的肺腑告白...到最後一刻仍然用空手彈琴的執著... 雖然後來靜下來回想覺得這部片並沒有那麼棒...一些地方梢嫌刻意煽情了... 但是當初在戲院看的時候還是從頭哭到尾(主要因為太久沒看到南瓜提姆了啦:p) : : 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 : 片頭 The Doors 的音樂一下感動震撼得很想哭... : 現任啟示錄完整版Apocalypse Now Redux, : 將在今年的金馬影展中上映, : 較原版多了49分鐘,切勿錯過。 嗯沒錯! 還有金馬影展也請大伙有空的話多跑跑囉;) Cheers! Patsy "Gallagher" -- I'm staying in I can't be bothered making conversation with the friends that I don't know. --Just Getting Older, Oasi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206.43 ※ 編輯: PatsyGallagh 來自: 61.56.206.43 (09/09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