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Oasi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節錄自 GQ 瀟灑雜誌八月號 -----------------------------------------------------------------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那些寂寞美麗的噪音 文--馬世芳(music543.com站長、廣播人、文字工作者) (中略,有興趣的板友請想辦法找到這期GQ,有搖滾樂專題,可以看看) 無論看上去多麼鋪張、多麼放肆,搖滾其實是屬於那些寂寞的心靈的。 真正讓搖滾吃進肉裡、流進血裡的那些人,骨子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浸透靈魂深處 的寂寞蕭條。 樂手如此,樂迷亦復如是。搖滾是和這個見鬼的世界無法契合的人彼此認同的方式。 有個英文名詞最是貼切:misfits,不適應這個世界的人,被擺錯了位置的人, 眼前所見皆是歪斜古怪的景觀。你會在搖滾演唱會上見到千千萬萬狂喜的樂迷, 那幅景觀仍是寂寞的,那是千千萬萬寂寞的人同時分享著彼此的寂寞, 他們知道世界上並不是只有自己是寂寞的。無論多麼亂暴狂肆的音場, 都永遠填不飽那樣巨大的寂寞。 在這塊島嶼上,聽搖滾尤其寂寞。而且這樣的寂寞,是不可說的,「一說便俗」。 那不是姿態的問題,不是「啊奈何無人瞭解我輩」的膚淺喟嘆,不是「和主流對峙 的另類選擇」這種白爛說詞,更不是「做自己」之類的廉價標籤,不是的。 當你真的聽進去,讓那些音符成為你的骨血、燒烙在你的記憶核心,那些姿態、 那些說詞,那些尋索認同的焦慮,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有時候,寂寞在音樂結束之後的寧靜空氣中湧現,你會願意遲些再去換播下一張唱片, 獨自咀嚼一下這種感覺。你微笑搖頭,你知道此刻沒有人能分享這樣的心情, 儘管你也知道在這顆星球上一定有千千萬萬的人在不同的夜晚和你一起經歷這樣的心情, 但那只是把一份寂寞,複製成千千萬萬份而已。那讓你跟很多人一樣, 又跟很多人不一樣。更重要的是,你喜歡這樣的感覺,這種既空虛又飽滿的心情。 十幾年來,固然寫了不少音樂相關的文字,但是每次下筆,都覺得用書寫去捕捉聆聽 音樂這件事,似乎註定追趕不上,註定徒勞一場。比如我寫到這段的時候,正聽著 Rory Gallagher 的 1974 年愛爾蘭演唱會實況錄音,那些許多許多年前的藍調搖滾, 震得我的窗戶格格作響。我該怎樣動用譬喻、堆疊4字成語、調度形容詞, 才能讓你和我一樣,在聽到他的木吉他滑弦刷奏時感動得幾乎哭出來? 不,那是不可能的。還是請你暫時把書放下,先去找一張唱片,按下 play 吧。 那才是真的,評述批判引薦指南云云,則猶其餘事耳。 ------------------------------------------------------------------------- Cheers! Patsy "Gallagher" -- We've got a lot of living to do There's a door in my mind that's open wide Come inside come inside... Well music is my life and loved by me... --Verve, THIS IS MUSI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36.22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