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Ourmovi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5.09.12  中國時報 金獅獎背後的酸澀 蔡國榮 守到將近午夜2點鐘,終於證實李安的「斷背山」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喜不自勝啊!同時,中影攝影助理出身的林見坪,也以「小站」勇奪最佳短片獎, 台灣導演這回在麗都島真是大小通吃,好事成雙。不過,這份喜訊咀嚼起來,竟有些酸澀 。 本屆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的排列,剛好呼應了台灣電影的現況: 從榜首藝術殿堂級的金獅獎,到榜尾的非主流短片創作,我們都有傲人的成績, 然而兩者之間卻出現極大的斷層,遑論最佳男、女主角獎,就是編劇、技術等獎項, 我們都無緣觸及。 台灣影壇目前正是這樣,大師級的名導如侯孝賢、蔡明亮、李安等頻頻遠征國際影展 爭奪大獎,其餘能受重視的就只有紀錄片了,譬如吳乙峰的「生命」、簡偉斯與郭珍弟 的「跳舞時代」、顏蘭權與莊益增的「無米樂」等等。要想談談這一年來我們還有哪些 電影留給人深刻印象的,可真教人嗯嗯啊啊久久說不出話來。 並不是說紀錄片的價值不如劇情片,紀錄片自有其價值,自有其發展的軌跡, 紀錄片長久以來不受重視,如今得到掌聲,也算一種應得的補償。但是綜觀大局, 一個國家的電影只朝兩極發展,一類攻略國際影展,另一類留在國內慰藉大眾的就只有 非主流的創作,是非常不健全的。尤其,靠政治人物加持的紀錄片,竟然變成了國片市場 主流,那是更危險。兩者中間的斷層,要靠什麼樣的作品填實?要讓一般觀眾看什麼電影 ?難道就只有港片「頭文字D」,或好萊塢的「史密斯任務」、「世界大戰」? 這個責任不在揚威國際影展者如李安,也不在吳乙峰、簡偉斯等人身上,他們都盡了 一己之責,拍出了好作品,而是整個電影製作環境,乃至於國家文化發展方向出了問題; 想到這裡,更感酸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fansss:借轉紀錄片版啦!這個人名字好熟喔。 59.113.4.126 09/12
filmwalker: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 資深編劇 211.23.74.220 09/12
SKnight:借轉編劇板 210.69.138.118 09/12
fansss:我其實不太懂他所謂的「兩者中間的斷層,要靠什麼 59.113.4.126 09/12
fansss:,要靠什麼樣的作品填實?」這樣的說法?看不懂。 59.113.4.126 09/12
filmwalker:應該指 缺少"主流"作品 & 除導演的工作者 211.23.74.220 09/12
greatmovie:光看標題我有點誤會了其實 203.73.242.85 09/12
spew:幹麻這麼心酸 宅變馬上就要上映了不是嗎 61.230.25.24 09/12
payphone:也許主流代表票房,有錢才能再拍,電影才會蓬勃 61.62.149.191 09/12
coolcat:所以想拍片要先賣車賣房子借錢來拍 拍完再還錢 59.121.42.226 09/13
payphone:亦即用錢實現了夢想卻填不飽肚子 61.62.149.191 09/13
breeze1985:所以說 整個電影的製作環境 讓人感到很無奈 61.66.177.238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