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Ourmovi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Artfilm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Artfilm 標題: [影展] 在秋天看電影 寫「南方影展」 時間: Thu Nov 9 07:17:55 2006 在秋天看電影 寫「南方影展」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2/3593625.shtml ◎陳斌全 在台灣大大小小的各類影展中,真正在南部舉辦與發生的並不多,加上大部分戲院並不特 別熱心推介非主流的影片內容,因此南部觀眾相對享有的電影資源,普遍較為缺乏。南方 影展的初始,便是為了突破戲院商業考量為主的選片角度,以平衡影展資源的南北不均現 象而設立。 參與影展籌辦工作的研究生,大部分都是所謂的「超級影痴」,在離台灣電影資源核心區 台北市,很遙遠的南藝大校址所在地,台南烏山頭水庫畔,一片農地綠野田疇間,思考要 舉辦什麼樣的影展,帶給南部觀眾什麼樣的觀影內容。南方影展沒有固定的機構資助,沒 有政府部門每年確定編列的預算,僅有校方的行政奧援;最重要的經費部分,則由影展成 員一個門走過一個門的募款籌措。影展工作小組的成員因為個人的學業狀況,年年有新舊 交替,工作的傳承,是影展如何延續的更大挑戰。可喜的是,南方影展創立的原始初衷, 在一屆又一屆執行影展工作的過程中,如同大隊接力的團體賽跑一樣,從沒有「掉棒」過 。因為完成學業而離開的成員,不論進入業界,或進入校園執教,也變成南方影展的龐大 後援,在每年舉辦影展的「賽跑」過程中,扮演「啦啦隊」的角色。年復一年,南方影展 在台灣南部,建立起自己的觀影群眾和口碑。 台灣電影全新世代 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的台灣電影市場,這一、兩年來,因為一批出生於民國六、七十年左 右的「六、七年級」本土新導演的加入,開始有沸沸揚揚的開啟之勢。現今這批年輕新導 演,與八○年代開創台灣電影新美學的「台灣新電影」時期導演,有不同的視野與使命感 ,是台灣「新新電影」形塑過程中的「新新人類」。不再背負族群與歷史的悲情,不再以 個人化的影像美學為創作的唯一目的,重新省思商業與電影相互關係的架構,重新擁抱觀 眾,是這批導演,在電影作品中所呈現的,外顯的強烈企圖和風格。 南方影展今年推出鄭有傑和何蔚庭兩位台灣新世代導演的專題。分別以影片放映和導演講 座的舉辦,介紹兩位年輕導演的舊作,以及即開公開或已公開的商業映演作品。透過電影 本身,看見一個影像創作者的轉變,是專題系列影片放映的主要目的。當然,被介紹的導 演在影齡上尚屬年輕,未來影像的創作產製與商業發展的趨勢,可能也尚難定論;但電影 是一輩子的事,透過作品和導演分享他們的創作點滴,好比結交一個和觀眾們在未來一同 成長的朋友,應該是件有意思的事。 除了導演專題,另有單元介紹《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的首部劇情長片《六號出口》 。李志薔的最新劇情片作品《單車上路》、藤田修平與郭亮吟共同合作的劇情長片《寧靜 夏日》。改編自客籍作家鍾肇政先生小說台灣三部曲之一《插天山之歌》,由黃玉珊導演 ,也會於影展中進行首映。 這樣的秋天應該很好 台灣作品之外,來自中國的藏族導演萬瑪才旦,作品《靜靜的嘛呢石》呈現完全不同的影 像哲思內容。《後革命時代》,則是繼吳文光的《流浪北京》之後,另一部討論中國地下 搖滾音樂發展現況的紀錄片。同樣來自中國的第六代導演,寧浩的新作《瘋狂的石頭》, 以黑色幽默敘事風格,呈現中國社會在快速的經濟成長下,所衍生出的光怪陸離現象。此 外還有以安靜優美的敘事方式和影像美學,講述俄國車城戰爭後遺症的《三個憂鬱的房間 》(The 3 Rooms ofMelancholia);刻畫非洲國家坦尚尼亞社會底層現況的《達爾文噩 夢》(Darwin'sNightmare);和紀錄作者罹患癌症的母親,呈現喃喃私語影像質地,並 獲得當年小川紳介獎的日本作品《起司與蟲》(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