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H-91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源 敬仁 勞工安全衛生雜誌 再現飛歌-幾場歷史殘斷 羅桂美 ------------------------------------------------------------------------------- 1966 / 依淡水地政資料顯示,飛歌-福特公司來台灣設廠,正式名稱為台灣飛歌股份有 限公司。 1972 / 台灣飛歌股份有限公司發生數名女工因吸入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致患肝病死亡之重 大工安事故。 1974 / GTE-Sylvania公司買下飛歌-福特公司,仍沿稱飛歌。 1984 / 依淡水地政資料顯示,台灣飛歌股份有限公司名義變更為華納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1985 / 依淡水地政資料顯示,原飛歌廠區被分割為四個地號,其中790地號曾有河道經過 ,據土地登記顯示該地號為新登錄地,且為國有財產。 1986 / 華納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轉賣給僑福建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歷史殘斷一:1972年飛歌女工暴斃事件  1966年美商「飛歌-福特」公司看中台灣廉價的勞動力市場,乃選定在淡水鎮竹圍里一帶 設立分廠,從事電視、音響的裝配製造。在當時,「美商台灣飛歌電子公司」是外商投資 條例施行後第一家享受保稅制度的跨國公司,又與「美商台灣通用電子公司」齊名,立即 吸引了大量的女性勞動人口相繼湧入工廠工作。而後卻因在裝配線上不當使用三氯乙烯與 四氯乙烯的混和溶劑來清洗零件,導致1972年10月初,一連傳出5起女性裝配員在工作中因 吸入混合溶劑之揮發氣體引起肝中毒最終不治死亡的工安意外。  事發之後,當時職司工安檢查業務的台灣省工礦委員會主委陳時英,曾向台灣省議會提 交調查處理報告,說明該會在事發之前已派員檢查(1971年10月),並列舉出11項應改善 事項,但其中並未發現有通風不良的情況,至1972年4月派員複查原通知應改善事項時,飛 歌僅改善4項,另發現在生產線上有銲錫金屬熱氣發生,該會除再通知限期改善外,並通知 應有良好之通風排氣設備。同年9月8日進行第三次複查時,發現工作場地瀰漫淡藍色煙霧 且通風設備失效。而在10月初傳出女工暴斃案件之後,1972年10月20日該會再派員會同內 政部王榮舫(技正)前往做實地勘查,結果:工作場所通風雖較之前改善許多,但工作場 所中央上方尚有稀薄之白色煙霧存在,且發現廠內有用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溶劑作為除污 劑,乃確認飛歌公司對於女工肝中毒死亡事件難辭其咎,內政部這才在10月28日勒令飛歌 公司停工限期改善工作環境。  台灣飛歌電子公司總經理梅勒而在接獲內政部指示後,則宣布淡水竹圍廠暫時停工三天 ,並說明停工期間,該廠將進行全面徹底清潔通風,使淤留空氣儘速清除,並噴灑藥劑消 毒,至於停工期間全部員工之薪水仍照常給付。由於事發之後離職女工數量激增,飛歌公 司為挽回離心員工,乃於招工廣告上特別附註:「凡今年(1972年)10月份離職之裝配員 歡迎申請復職截止日期為11月15日,凡復職員工,其年資接計,並享有一切福利,如年終 獎金。」幾行文字。另一方面,關於飛歌公司的賠償責任問題,報載:同年11月9日死亡工 人遺屬和飛歌公司已私下達成協議,除勞保給付外,飛歌公司僅須另行支付新台幣六萬元 慰問金,所有賠償義務即告終了。  又,飛歌工安事故開始至落幕期間,因接連傳出日商高雄三美、美之美電子廠也相繼發 生女工吸入三氯乙烯致患肝中毒的死亡案件,導致電子業女工一時風聲鶴唳人人自危,政 府一方面顧慮當時國內仍處戒嚴時期,一方面想到電子業是勞力密集的重點產業,為防民 心騷動,乃責令內政部衛生署立即針對全省電子產業展開一連串的工安檢查,嗣後並公佈 「空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標準」、「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積極催生「勞工安全衛 生法」。也因此,使整起飛歌事件在歷史上的指標意義更加突顯。(#資料來源:中央日 報,民國61年10月/11月。) 2002/11 第34期 http://www.catholic.org.tw/cicm/cicm_works/Chingjen/index.asp.69.htm ------------------------------------------------------------------------------ 柯源卿教授訪問錄---------謝淵琳 轉載自「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退休教職員訪問錄」 以下為節錄 調查工作有如福爾摩斯辦案,馬虎不得 另外一件令柯源卿老師印象深刻,發生在北台灣的公共衛生事件,是一九七二年淡水女工 肝中毒的「飛歌事件」。柯源卿老師在《四十年的回顧》中談到,有一天郭文睿醫帥來訪 說:「淡水的飛歌工廠最近連連發生女工肝中毒的事件.可能有問題」,就邀他一道兒去調 查。但柯老帥認為若沒有經過適當的管道,貿然去調查大概會碰釘子,便暫時不答應參與 調查工作。後來,郭醫師與醫院的其他同事仍繼續前往調查,不幸被柯老師料中,他們一 行人遭到廠方的拒絕,被摒於門外。不過,這群吃了閉門吏的醫師們,同大眾媒體揭露了 飛歌工廠的種種,才點燃了「飛歌事件」。「好在有這些衝勁十足的年輕人,不然更多女 工犧牲後整個事件才可能被社會重視」柯老師頗讚美地說。更幸運的是,因為柯老師當初 沒有參加第一次的調查工作,因此沒有從頭就打破與飛歌工廠的關係,在往後的調查過程 中.便比較容易得到廠方的合作。飛歌工廠雖然答應柯老師進入工廠調查,但卻故意掘開 廁所的導水肥管,企圖誤導調查人員的判斷方向,「我們也不笨,沒有因此而受騙!」兩星 期後,從工廠所使用的溶劑中檢出高濃度的 1,1,2,2-Tetrachloethane,才找到可能的毒 害物質。但令柯老師不解的是,有毒溶劑在製程中並未散逸出來,怎麼會跑進人體呢?那時 還是公衛所助教的林宜長老師.無意間與廠裡的清潔工閒聊,才真相大白:清潔工每天在大 部分員工下班後,將剩餘本來要丟棄的用過溶劑,潑在地板上,方便地板的清潔。所以隔 天來上班的女工才會吸入大量揮發的有毒溶劑。整個調查工作,說起來比福爾摩斯辦案還 要仔細、小心,任何蛛絲馬跡都不放過,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態度下,終於有了 圓滿的結束。「飛歌事件」告一段落後,柯老師反倒不居功地說:「能有那樣的成果,都是 年輕人的功勞」。 http://omih.mc.ntu.edu.tw/union/word02.htm ---------------------------------------------- 心得... 無心插柳柳成蔭?? 是前人以生命換來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