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_Managem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可能Marketing做久了,會養成去觀察人類行為的習慣, 經過幾次的開發案經驗以後,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成果也許可以初步解釋, 為什麼專案經理的績效總是這麼主觀。 過去一陣子,我和幾位從事專案管理的優秀經理人合作過, 他/她們不僅學經歷顯赫,專業能力更是一把照,很清楚專案該怎麼進行, 行程規劃、資源分配都難不倒,溝通辯論更是嚇嚇叫, 但是,奇怪的是,老闆就是不滿意。 就像先前我提到的,老闆總是非常忙碌,將工作交辦下去,通常就不管了, 更不用提還要三不五時去問問專案經理進度,了解專案經理的能力, 或者解決現階段面對的各種問題。 如果公司只有一個專案正在進行,也許還有可能老闆會這麼做, 很遺憾的是,大多數的公司,總是有很多專案同時在進行, 老闆當然就不會,也沒辦法,去理會專案經理在複雜的專案過程中, 到底做了多少事情。 套一句系統化的術語,我把Input送進去,給我執行,然後把結果告訴我。 因此,即便專案經理在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專案管理技術, 發展了許多先進的控制技巧,對老闆來說,是看不到的,也摸不到的東西。 知道了這個原則,專案經理該如何提高讓老闆認可的績效,就有點眉目了。 如果說專業工程師是中央處理器(CPU)和周邊(Peripherals), 那專案經理可能比較像個作業系統(OS),接受使用者指令, 配合處理器或通知各周邊,一起進行運算,然後將結果送回給使用者。 那我們怎麼判斷一個作業系統的"績效"好不好? 因為作業系統是一種產品,所以我們就拿"產品分析"來了解產品的優缺點和吸引力。 通常產品分析基本做法會先以4P開始,4P是指Product、Price、Place和Promotion, 我自己的習慣,還會加上狩野模型,用來輔助取得"客戶滿意度"的概觀, 狩野模型有四個區間,分別是Must-be、One-dimension、 Indifference和Attractive, 狩野模型是一個偉大的概念,說明了一個簡單的原則:「你超強不代表滿意度高」, 詳細解釋稍後再說明,有興趣請參考下列連結。 市場4Ps: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keting 狩野模型: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2008/pat_08_A003.htm 首先,我們還是看一下Wiki如何定義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s can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lanning, execution, and closing of any project, typically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tecture, computer networking, telecommunications or software development. 專案經理從事的工作就是專案管理,Wiki是這樣描述的: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discipline of planning,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resources to bring about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specific project goals and objectives. 因此,要把專案經理這個產品,賣給消費者(老闆),那這個產品的定位應該是: Product: 專案經理,一個有專案管理能力,負責規劃、執行、結案工作的執行者, 把專案交付給這個執行者,甚麼事都不用擔心,時間到了, 品質良好的成果就會出現在您面前 Price: 可能很貴,也可能很便宜,視提供的功能和品質而定,可以付費提供升級 Place: 適合在個人、家庭、組織、企業、營利或非營利單位 Promotion: 有需要通過國際認證,確保嚴格的品質保證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可能會需要穿得像Sales,讓其他人覺得很專業 為了讓消費者的滿意度最高,根據狩野模型將提供的功能分解成: Must-be: Must-be指的是產品必須有的基本功能,如果沒有這些功能, 消費者根本不會接受該項產品。 例如產品經理應具備規劃、執行、協調、結案能力,以及文件編寫、整理的功能。 但這些特性,對消費者(老闆)來說,是專案經理本來就應該有的能力, 因此,不斷和老闆強調專案經理的規劃能力,實際作用並不大, 規劃的文件非常詳盡,鉅細靡遺,是很好,但對老闆來說其實感覺不太出差異性, 反而專案經理的規劃能力明顯不足,馬上就會被換下場, 就是因為規劃只是專案經理的必備能力之一。 換句話說,如果讀者您不喜歡從事規畫工作,就不用去考慮這一行了。 One-dimension: One-dimension指的是產品功能對消費者來說,有直接的影響,產品的功能越好, 消費者越滿意,功能越差,消費者的滿意度就會快速下降。 專案經理的評估、計畫和管理風險的能力就是其中的代表,由於專案的特性, 風險的不確定性通常非常高,能夠在專案進行前、中、後分析風險的成因, 以及提出應對的計畫,對老闆來說,可以得到重要的參考依據, 由於風險有時候也代表機會的產生,當專案經理越能夠有效掌握風險, 並積極給老闆提供資訊,老闆可能會因專案經理提供的情報,獲得更多的利益和商機, 從此對專案經理的滿意度大幅提高。 相反的,如果專案經理對風險不聞不問,當發生問題的時候,專案經理束手無促, 毫無章法,如此一來,會讓老闆質疑專案經理的能力, 並可能再也不相信專案管理的具體效益。 Indifference: Indifference指的是沒有差別的功能,有些功能可以多加, 但多增加的功能對產品的需求,以及客戶的滿意度,並沒有任何的幫助, 也就是客戶本來就不期望商品要提供這樣的功能,說不定增加的功能, 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問題,或是額外的費用。 有時候,專案經理會有撈過界的傾向,例如代替老闆規劃公司的策略。 雖然有些老闆,提供的經營策略實在讓人不敢苟同,讓專案的進展受到阻礙, 然而老闆有老闆的責任,不是專案經理應該越矩代庖。 可能專案經理本身的經驗非常充分,對公司營運也有些著墨, 但超過專案經理應負的責任,就不是老闆需要的能力, 雖然專案經理具有其他有助於公司的專業,不過目前專案的任務在於完成工作, 就算提出許多很棒的構想,老闆也不會特別感謝專案經理的貢獻。 不然就會像頭什麼都會的" 豬"。 Mr.Pig-績效考核:http://www.wretch.cc/blog/godbog/5298406 Attractive: Attractive指的是產品不一定要提供,但是如果有這項功能, 可以快速提高客戶滿意度,有吸引力的功能不必然非要很複雜, 或者難以取得,有時候只是一些貼心的簡單設計,就能讓客戶感到滿意。 就經驗分享,我認為產業知識非常重要,有些讀者也許會認為, 專案經理不需要專業知識,這個我認同一部份,但是如果說, 專案經理不需要懂產業知識,那小弟只能說,您將會過著慘無人道的日子。 理由是,產業知識所提供的是,產業如何運作商品的過程,從上游的原物料, 到下游的零售商,都是產業知識的一環,專案經理不需要全盤都懂, 但如果能夠稍微了解專案所連結的上下游供應鏈模式,對公司來說, 等於不用花錢就有了可用的部門,可以省下了許多麻煩。 例如軟體專案的專案經理,能夠了解說印製明文件和光碟包裝的供應模式, 那麼在整個專案運作時,老闆就會發現,供應商和公司的專案團隊非常契合, 就好像是公司本來就有的部門,因此在專案的Delivery過程,會非常的順利。 另一個專案經理額外可以提供的功能是激勵團隊士氣,一個充滿活力和衝勁的團隊, 會帶給專案高昂的士氣和氛圍,以及能達成所有任務的勇氣, 老闆絕對樂於看到一個衝勁十足專案團隊,由於專案團隊通常很少那麼有活力, 能夠激勵團隊的專案經理,會讓老闆刮目相看,並樂於提供更多的資源。 因此,為了讓消費者(老闆)願意付出高價,長期擁有專案經理這個商品, 提供「產業知識」和「激勵士氣」,顯然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市場方面,根據PMI台灣分會統計,全台擁有PMP的專案經理人數約有7552人, 北部占了比較多的人數,尤其是台北和新竹地區,產業別以設計、代工製造為大宗,也有 部分的專案經理負責醫藥和零售業。 PMI台灣分會:http://www.pmi.org.tw/ 如果讀者您是專案經理,您必須了解,產業是非常競爭的, 要能夠從嚴峻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讓薪資水準保持在前20%, 您必須具備高度的吸引力特質,才會讓您的消費者(老闆),對您的工作, 以及付出與努力,獲得最大的滿足。 我們在做Marketing的時候,有一個大原則,就是「瞻前顧後、左思右想」, 換句話說,就是在做產品或品牌分析之前,搞懂產品所在的產業鏈, 或者產業特殊結構,是最重要的一項功課。 我認為這種原則也適合專案經理的工作。 至於專業能力非常高的專案經理,為什麼常無法達到老闆的期望, 往往就在於"專業能力"高,造成的自尊心障礙, 而沒有去考慮到可以讓老闆更滿意的做法。 小弟是軟體設計出身,早期剛出社會,由於幾乎都是老闆有求與我, 需要我去實現老闆的想法,專業方面還可以,因此獲得了相當不錯的Promotion, 也就逐漸自視甚高起來。 而擔任專案經理時,才發現老闆不再有求於我,而是"要求"我去完成老闆的想法, 我必須靠自己盡力去想,去找資訊,將完成工作所需的資源統籌出來才行。 這讓我的"專業"自尊受到許多挑戰,也因此走的顛顛簸簸。更麻煩的是, 常會看到組員能力太差而心急,花了許多時間自己下海解決問題, 讓自己累得半死,也因此常想著要脫離這種惡劣環境,更慘的是, 老闆還覺得我帶團的能力有問題,不然怎麼大家會苦不堪言。 我雖然常吐槽PMI,不過這時候,PMI還是幫了大忙,透過朋友介紹, 密集去了解專案管理的能力,以及管理專案應有的態度,讓小弟的做事方法和認知, 有了全盤的改變,也獲得了比較好的工具,逐漸發揮有別於"專業"之外的能力, 完成一些案子,如今可以轉從事Marketing工作。 如果讀者您剛好也有類似小弟的遭遇,建議您,不一定要去考PMP, 但深入閱讀相關書籍,就會有相當的幫助。 可能有些讀者對小弟將專案經理當產品分析,會有些感冒,或者不舒服, 在此先對造成社會觀感不佳,感到抱歉。 如果您對小弟提供的績效分析方法,有任何建議,都歡迎告訴我, 也許下一次我可以收集更多的資料,提供一些標準的KPI,讓眾從業人員, 可以直接拿來引用,也算小弟總結在專案從業的經驗,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 <本系列結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41.63
sbwu:推~長知識~ 11/14 13:59
darcon:推好文! 11/15 08:31
TheLitchi:推推! 11/15 16:27
yule1224:nice 11/17 12:01
arly9456:推好文~ 11/18 11:43
folove:我看到的重點是 結果比過程還重要 11/19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