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almar_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取自 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2206&Pg=1 霹靂多媒體的國際之路 布袋戲變身台灣迪士尼 作者:黃漢華 攝影:陳柏年 2006.7 /出路-小台灣大藍海 台灣特有的布袋戲文化,百餘年前,只在鄉野戲台演出; 百餘年後,傳到第四代的黃家布袋戲,卻把它帶上了國際舞台。 這樣的發展,簡直比台上的霹靂人物還要「霹靂」! 務農為主的雲林縣土庫鎮,放眼望去,盡是翠綠的花生、玉蜀黍、蒜頭田, 好一幅安靜祥和的畫面。一拐彎,產業道路的一側卻出現一棟占地兩甲的大建築物, 不時傳出「三、二、一,開始」的聲音。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貫,掌握文武半邊天,」 現場響起素還真的口白,操偶師操作素還真的布偶,導播一聲令下, 它眨著眼,動口講話,手執拂塵,一旁的攝影機正近距離拍攝特寫鏡頭。 風靡全台/創造15億市值 這樣的畫面每天在霹靂多媒體的片廠上演,這裡是葉小釵、一頁書、 傲笑紅塵等霹靂人物的誕生地。造型俊美的布偶,成為全台的風靡對象, 月曆、茶杯、拼圖等周邊商品數都數不盡,全台30家霹靂精品店販售的這類商品, 每年市值超過15億元。 霹靂布袋戲還有五萬名死忠的粉絲組成後援會,同人誌的聚會裡, 一定有人扮成素還真,和同好分享喜怒哀樂。 1999年,台灣第一部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走進坎城影展;隔年, 攻進日本的戲院;今年初,霹靂布袋戲擊敗玉山,被網友選為台灣意象代表; 4月份,葉小釵改名刀疤,以電視影集《爭王記》登上美國頻道。 這些創舉讓霹靂多媒體為台灣布袋戲寫下一頁傳奇。 前進世界/打造異國偶戲 百餘年來,從鄉野戲台起家的黃家布袋戲,由第一代大師黃馬奠定基礎, 後來,在子孫黃海岱、黃俊雄的帶領下,歷經戲院、電視、電影, 第四代傳人黃強華和弟弟黃文擇在1991年創立霹靂多媒體,更將布袋戲帶向國際舞台, 打進美、日市場,讓外國人看到台灣的原鄉創意。 「布袋戲是台灣特有文化,我們沒有對手,這是我進軍國際的原因,」 人稱「十車書」,比學富五車還有學問的董事長黃強華,個子不高卻足智多謀, 曾經一年編500多集劇情,雖然只有高中學歷,構思的劇本卻成為碩、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 談起進軍國際,言談謙和的黃強華面露壯志難酬的遺憾,「台灣的影視水準不及國際 ,」他表示,《聖》片耗資新台幣3億元,可惜國內音效專業人員不足, 立體環繞音效不如國際大片,加上拍片技術有限,國片要邁向國際,仍有段路要走。 《聖》片2001年在日本上映,卻被歸為藝術電影,僅在三家戲院放映, 要日本人認識布袋戲,不是易事。《爭王記》今年登上「卡通」頻道, 代理商買斷版權,重寫劇本,將影集東剪西挪,壞了劇情,已遭停播, 「難怪會死嘛!」黃強華感歎地說。 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是黃強華學到的功課,「機會在自己手中,既然不能超越國際, 就要跟緊一點,」他語重心長地說。所幸,霹靂又找到了新出路,他們將與國外片商 合資,以代工方式,依據國外劇本量身訂作布偶,拍攝劇情,製作電視影集。 霹靂打算改編日本暢銷小說,打著台日合作的日劇布袋戲,再次進攻日本。 黃強華認為,這樣可減少摸索時間,只要炒熱布袋戲話題,就能以母雞帶小雞的模式, 輸出台灣特色的霹靂人物。 瞄準未來/讓世界認識素還真 對黃強華來說,2006年是特別的一年,他閉關兩、三個月,除非必要, 不見訪客,原來他正忙著構思電影《黮翼大帝》。一說起這部新片,他興奮起來, 「這是充滿西方色彩的作品,有東歐、日本的異國情調,裡面沒有熟悉的人物, 是全新嘗試。」 每天創新,並把百年布袋戲推向世界,已是雲林鄉間黃家人的最遠大目標。 或許是每天都要挖掘創意,黃強華這位創作好幾百個人物的才子多了不少白髮。 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把霹靂變成台灣的迪士尼,藉著周邊商品,讓全世界都認識素還真 ,把台灣文化傳向國外。 「片場員工一天分四班拍戲,沒有表現布偶的感情,就要重拍, 這股認真態度讓我看到黃強華對布袋戲的熱情與執著,」為霹靂製作音樂長達 八年的無非文化總經理郭樹楷有這個發現。 為布袋戲奉獻30年的黃強華,創意從何而來? 喜愛讀書的他,從小就看武俠小說、翻譯小說,詩詞古文、格言、禪學、 勵志文章也是他的最愛,有了深厚的文學底子,難怪能為霹靂人物的出場口白, 寫下許多詩句。 「布袋戲和台灣文化劃上等號,我的責任很重大,」黃強華說著說著, 目光凝視著遠方,似乎陷入思考。 -- 千金難買早知道~~ ~~萬般無奈想不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2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