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aten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www.gff.org.tw blog.sina.com.tw/gffront 節錄自《生物剽竊──自然及知識的掠奪》 在地知識與智慧財產權 以在地知識為本的植物專利商品及製程,成了智慧財產權領域的主要衝突來源。印度苦楝樹(neem trees;Azarichdita indica)的專利權絕非孤例。 印度苦楝樹,一種美麗的印度原生樹種,用於生物性殺蟲劑及醫藥等用途上,已經好幾個世紀了。印度某些地區,新年就從大啖印度苦楝樹新長的嫩芽開始;其他地區則是把印度苦楝樹視為神聖的象徵。在印度各地,一日之始起自用印度苦楝樹製成的齒木潔牙,其藥用和抗菌成分可以保護牙齒。居民以細膩、尊重的態度和知識鑽研了好幾個世紀,發展出在田間、田埂、農家、共有土地中繁殖、保護和利用印度苦楝樹的方式。(譯註:印度苦楝樹為印度知名的藥用植物,除可防治二百多種農作物害蟲之外,尚可恢復肝功能、防治潰瘍、腫瘤和化膿性等疾病,有助於止癢、利尿 、提神、防書蟲,可當做空氣清新劑,亦是天然避孕藥。其枝葉可以做成「齒木」,取長八至十二指,截成六、七寸長,粗如小指的枝條即可,因其枝多葉細,有似楊柳,故中國史書及漢譯佛經有多處「楊枝淨齒」、「楊枝揩齒」或「嚼楊枝」之說(楊枝梵文作vetasah,漢文音譯為鞞鐸佉;參見晉朝《法顯傳》、唐朝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隋書˙南蠻傳》等)。「楊枝淨齒」行於佛教僧徒日常潔淨去垢:先把樹枝一端咬到開花,再用開花的那一面,輕輕刷牙、刮舌頭,可知印度苦楝樹的汁液不僅清潔牙齒,另具防蛀功效。) 今日,有心人士以智慧財產權的名義,將這些遺產竊取一空。過去數百年間,西方世界忽視印度苦楝樹及其特性;英國、法國、葡萄牙殖民者對這些印度農奴、醫師不屑一顧。但是在這幾年,西方社會對化學合成物質(特別是某些殺蟲劑)的反抗漸漸抬頭,迫不及待地擁戴印度苦楝樹的製藥價值。一九八五年起,美國和日本的公司在美國提出不下十項的專利,都是印度苦楝樹的藥方或乳膠——甚至還有印度苦楝樹牙膏呢!至少四項專利屬於美國的葛瑞斯公司(W. R. Grace),三項為另一家美國公司原生植物中心(Native Plant Institute)所有,兩項為日本企業泰爾茂株式會社(Terumo Corporation)所有。葛瑞斯取得專利並有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加持的執照後,在印度設立總部,製造販售相關商品。這家公司與幾間印度製造商接洽,提議要買下他們的技術,或說服對方停止製造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轉而將原物料販售給葛瑞斯。別家持有專利的公司也紛紛仿效。「從印度苦楝樹上榨出大把鈔票,輕而易舉。」《科學》雜誌如是寫道。 ? 《農業生技新聞》(Ag Biotechnology News)雜誌把葛瑞斯公司的廠房稱作「世界上第一個製造印度苦楝樹生物性殺蟲劑的工廠。」事實上,在印度,家家戶戶都擁有生物性殺蟲劑的技術,印度家庭工業的「家庭工業及鄉間產業委員會」(the Khadi and Village Industries Commission)已經使用、販售印度苦楝樹商品長達四十年。一些私人工廠也用印度苦楝樹提煉出殺蟲劑,像是Indiara殺蟲劑。當地的加爾各答化學公司(Calcutta Chemical)已經做了幾十年的印度苦楝樹牙膏,而葛瑞斯公司則以手上的專利宣稱他們現代化的萃取方式才是真正劃時代的技術: 雖然這些研究專利配方和製程受到當地傳統知識的啟發,但它們仍舊相當具新穎性,好獲得專利,而與原本的純自然產物及傳統用途大相逕庭。 ? 簡言之,這些製程應該是新穎的,也是印度科技的一大躍進。然而,該新穎性卻在西方世界的漠視中長存。以印度苦楝樹製成的生物性殺蟲劑和藥物在印度已經使用超過兩千年,也發展出多種複雜的製作手續,將之應用在特定用途上(儘管這些成分沒有安上拉丁文學名)。印度殺蟲劑中央委員會(Indian Central Insecticide Board)認為印度苦楝樹的普遍知識及使用方式,不用依照一九六八年通過的殺蟲劑法案登記。該委員會主張:沒有人記得多久以前印度苦楝樹的成分開始廣泛在印度使用,它有各種用途,也不曾傳出任何不良反應。 ? 生物多樣性可以順應人類的需求發揮不同的效能,以印度苦楝樹為例,這種植物所含生物性殺蟲劑效益是一種屬於公眾領域的後設性知識(metaknowledge)──原理的知識。根據這項知識,便能運用各種技術製作不同的印度苦楝樹產品。顯然,這不是什麼創新的技術。 從微知識的層面──有關拼湊修補而成的技術製程來看,智慧財產權對印度苦楝樹的宣稱有兩點不合常理之處:首先,它將自然的創造力以及其他文化的創造力據為己有;此外,持有專利權者誤將印度苦楝樹的生物性殺蟲劑功效當作自己的獨創。該知識把微不足道的挖東牆、補西牆技術視為創造之泉,而不是體認到特定物種乃創造特定屬性及特性之源,在地社群是該特性得以發揮效益之根本。 智慧財產權所帶來的爭議,與價值觀的差異息息相關。如果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扯上資本主義,拼湊之舉就成了增加價值的必要手段;同時,價值(包括生物資源以及在地傳統知識)便與其源頭分離,淪為普通的原物料。(譯註:一九九四年葛瑞斯公司和美國農業部聯手取得印度苦楝樹製成之殺真菌劑的專利權,歐盟綠黨、九種基金會、國際有機運動聯盟共同向歐洲專利局提出告訴,二???年歐洲專利局以缺乏「新穎性」和「進步性」而撤銷該專利權。) 只會拼拼湊湊無法創造價值。商品價值來自其源頭(如本案例的印度苦楝樹),與製造方法無涉。同樣的拼湊之舉應用在其他物種上,是無法製作出殺蟲劑的。社會是印度苦楝樹製成生物性殺蟲劑的知識源頭,是知識論下的小小發明者,根本不是科技下強力拼湊得來的。 《生物剽竊──自然及知識的掠奪》 作者:Vandana Shiva 譯者:陳若盈、楊佳蓉 定價:300元 揭開基改生物工程不欲人知的秘密── 在基改工程、專利權大行其道的時代,生命成為殖民的最終對象,科學成為商業化的最佳手段;生命不再是生命,而是農企業得以不斷獲利的商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05.6
orsonplus:心得? 07/01 16:13
orsonplus:是標題嗎? 07/01 16:13
orsonplus:專利權不是在大家的努力下被撤銷了? 07/01 16:15
orsonplus:對不起 真的有點不知道這篇想要表達什麼 >"< 07/01 16:16
orsonplus:針對所節錄的著作內容:讀起來很不順暢,且前後不對應 07/01 16:32
orsonplus:一開始是說美國專利..後來又說到歐洲... 07/01 16:33
forcomet:台大郭華仁教授的網站有不少資訊可以參考 07/01 17:12
orsonplus:我是指上述節錄的內容..而非指生物剽竊的議題 07/01 17:21
orsonplus:[心得] 當專利權掠奪農民與原住民的智慧<=== 07/01 17:24
orsonplus:然後內文卻節錄雜亂無章 前後不對應的...翻譯著作 07/01 17:27
orsonplus:如果沒有什麼心得論述就是一篇賣書推網頁的廣告文 07/01 17:30
sonardome:頂多標題下錯  一樓講得好像發生天大的事一樣 07/01 22:03
connieho:這是廣告文吧! 07/01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