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ingTu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好讀網誌http://koeiman.pixnet.net/blog/post/41330408 4.4公里長的竹田之星,穿越竹田鄉永豐村、福田村、履豐村、西勢村、糶糴村,屏縣府 集結工務處、客家事務處、農業處、文化處等單位花了二年時間投入營造,包括公共藝術 、景觀設計、綠美化、親子遊憩區、槌球場、籃球場、浣衣場、遙控汽車場等設施,豐富 騎乘單車國道的樂趣。 2013年「竹田之星藝.騎.趣」啟用典禮在竹田之星市集廣場舉行,自行車道從運動公園 起,沿南二高橋下一路行駛至西部幹線鐵路西勢段(稱北段)。 曹啟鴻縣長表示,竹田之星週邊鄰近竹田鄉、內埔鄉16個村落,非常貼近民眾生活,它不 只是自行車道,更是鄉親的運動中心,可以說是「沒有圍牆的養生村」。 出發吧,悠哉的騎 竹田之星深入村里生活圈,等於是當地村民的後花園,沿線特別規劃6區12座槌球場、3區 親子遊憩區、籃球場、遙控汽車場等設施,並參酌昔日客家婦女聚集洗衣情境打造一座浣 衣場,可以戲水、濯足 竹田之星北段第一個村子為永豐村,永豐村北、西邊以隘寮溪與麟洛鄉為界,東邊為內埔 鄉,南邊為福田村與西勢村。 還有一道跨距20公尺長的南麟洛排水木構造景觀橋,是南台灣最長的木構橋,與橫跨台一 線的幸福虹橋相輝映,在在都增添民眾騎乘單車國道的樂趣。 每天晨昏都有許多阿公阿媽來打槌球運動、開心聊天 老人槌球比賽 竹田之星沿線緊鄰農田、檳榔園,鄉親能遍植桂花,打造一條全國最長的桂花巷 整排結構堅實高架橋,足以保護下方單車道、綠地。 裝置藝術「旋轉鐵馬」,則是由法國藝術家Jean PaulRichon所創作,結合幻影箱及復古 自行車 籃球場 「竹田之星」段沿途沒有紅綠燈,騎累了延路都有坐椅,還可以利用周邊的運動設施,散 步走一走。 民眾在這裡騎車、運動、散步還能夠賞花 竹田之星兩旁都是農作物 小農場 沿著竹田之星指示牌直騎到西勢火車站,此站為竹田鄉與內埔鄉的主要對外門戶,兩鄉分 別屬於客家大本營六堆之「中堆」與「後堆」。竹田之星自行車道穿越多條道路,放慢速 度悠哉享受騎車,並在多處設置停車場,看到往西勢車站不需太早轉彎,繼續往下騎還是 屬於竹田之星北段,從南二高橋下與西部幹線鐵路西勢段交接處,因鐵路阻斷,需行走替 付路線,借道南勢村部份村道(或是經由西勢村龍門路,經客家文物館前出六巷村接往南 段)。 騎到這裡是竹田之星的市集廣場,常舉辦活動,(往北屬永豐村,往南屬福田村) 「竹田之星」自行車道,不僅融入當地客家風情,並特別設計公共藝術、親子遊憩區、槌 球場等設施,讓單車國道走入民眾生活,成為休閒養生的好所在。 3區親子遊憩區,北段兩區,南段一區 屏東盛產檳榔,夏季為採收期 別太早轉往西勢村或南勢村去,繼續往福田村騎還有更多裝置藝術及花卉植物。福田村東 為內埔鄉,北為永豐村,西為西勢村,南為南勢村。 轉往竹田之星南段,會經過客家文物館以及忠義祠,停下進去參觀。客家文物館隸屬於屏 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位於忠義祠後方,開館於2001年年底,其宗旨乃為了六堆客家文化 的資料展示、傳承及收藏保存的文物館。 文物館的建造結構型式仿照大陸原鄉客家特有的「土樓圍籠屋」為模式,地下一樓是「客 家農村生活展示區」、一樓是「客家文物與傳承展示室」、二樓為「客家生活面面觀展示 室」、三樓展示「愛在客鄉、六堆囍事」,內容豐富可謂是客家文化的縮小體。 客家文物館亦設置六堆生活學苑,館內設置有電腦多媒體的導覽解說,吸引眾多的遊客與 學校戶外教學參觀的地點。 營 業 時 間 週二~週日上午九點至下午六點 週一休館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龍門路97號 竹田鄉公所網站http://www.pthg.gov.tw/townjtt/CP.aspx?s=2653&cp=1&n=13112 六堆忠義祠位於客家文物館旁,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龍門路九十九號,原名「忠義亭」建 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於康熙六 十一年落成,當時主要供俸在朱一貴事件中為 保家衛國而犧牲的六堆先民。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六堆先民協助清廷平息吳福生之亂 ,雍正皇帝下旨重修忠 義亭;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又逢林爽文之亂,六堆軍協助 平亂,又獲頒「襃忠」匾額,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因台灣在馬關條約中被清廷 割讓予日本,因而爆發台灣史上最嚴重的戰爭,而六堆居民也不惶多讓,在當時的大總理 邱鳳揚率領之下投入此役。 前堂大門對聯:「忠昭日月,義壯山河」,神龕對聯:「百粵英雄救國衛民功不朽,六堆 忠義驚天動地史留芳」,壯烈精神憾動人心,忠肝義膽永垂千古。在台灣史上也紀錄了光 耀輝煌的戰績,更是付表著客家人的「忠勇」精神,也是鄉土情懷的活教材。 忠義亭於民國四十七年(西元1958年)完成重建,並改名為「忠義祠」,更於每年的春、秋 兩季舉行祭典,同時主辦六堆運動大會,藉此讓六堆的「保鄉衛土」的精神得以延續。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503 竹田文物館前廣場每逢周六晚上有個小夜市,在地方上盛為熱鬧。 騎出竹田六巷村接萬丹鄉大學路往左回到竹田之星南段,看到小猴子就是竹田鄉頭崙村囉 。 竹田鄉與早年高屏六堆客家的初墾地「濫濫庄」(現今萬丹鄉四維村)相鄰,是高屏六家 最早發展的鄉鎮,早在公元1689年以前,尌已經開始有六堆先名大規模墾荒開拓家園。頭 崙庄位於東港溪支流旁,聚落建於河邊的固定沙丘上,故名為「頭崙」。頭崙村北為南勢 村,東為美崙村與二崙村,南為履豐村,西為六巷村。 竹田之星南段親子遊憩區 六堆先民從糶糴庄開始墾荒然後開拓出頭崙、二崙、中崙、美崙等各庄頭,最後以二崙庄 為行政中心。而糶糴庄也因地利之便發展成六堆地區的米穀買賣中心。 糶,讀作「ㄊ一ㄠˋ」,左邊寫成出米,也就是賣出米穀之意;糴,讀作「ㄉㄧ ˊ」, 左邊寫成入米,即買入米穀之意,至於客家話的發音為「ㄊㄧㄠ ㄊㄚ」。而這兩個字的 出處,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糴,入穀也。」,「糶,出穀也。」;而在《文獻通考》 中:「古今言糶糴斂散之法,始於齊管仲、魏李悝。」,而在唐詩也有「五月糶新穀」。 我的鐵馬只適合騎悠閒路線 「糶糴村」發展的歷史很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也就是差不多三百年前,是客家先民 在竹田鄉最早開發的客家村落。 糶糴村位居屏東平原的中樞地帶,連接高屏六 堆的初墾地「濫濫庄」,因此客家先民來 此開闢良田種植水 稻,便由這裡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 往大陸唐山。所以就在糶糴村設立河口港,稱為「達達港」,成為早期台灣南部客家經濟 活動的 重要入口,也是早期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 南段最後的裝置藝術,這裡來到了竹田鄉泗洲村,位於東港溪三條支流注入主流的地方, 此地共有四條河流,故名為泗洲村。泗洲村東為客家聚落-糶糴村與竹南村,北邊、西邊 為福佬聚落-大湖村與鳳明村,南方為潮州鎮。 泗洲村東為客家聚落-糶糴村與竹南村,北邊、西邊為福佬聚落-大湖村與鳳明村,南方 為潮州鎮。 依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第45條第 13款規定,機器腳踏車不在規定車道行駛,可處新臺幣 600--1800罰鍰,請機車騎士勿貪圖方便將機車騎上單車國道,同時希望在單車國道運動 民眾有個舒服安全的環境。 全長北段計1880公尺,南段計2160公尺,正常騎乘時間約需1小時。由於是從竹田之星市 集廣場出發,所以木棧橋以北就沒騎過去,那邊有槌球場及遙控賽車場,接往運動公園入 口處還有個裝置藝術等著騎友們發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152.14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ingTung/M.1405160411.A.1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