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ingTu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誌http://koeiman.pixnet.net/blog/post/41285501 內埔天后宮主奉紅面媽祖,是六堆客家最古老的媽祖廟,起建於清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 ),歷時兩年多,於清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才正式完工,天后宮不僅是六堆鄉民的信 仰中心,還曾是六堆義勇軍商討軍計的重要地方。 天后宮分為前殿、拜殿及正殿,形成工字形格局,細看廟樑、龍柱、屋托處,可得見其精 細雕刻,而廟宇雖然經過多次整修,其外觀及部份雕飾仍保存舊觀。 拜拜保平安 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天后宮,廟內還留存許多古匾及石碑,具有很高的文化及藝術價值, 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是內埔地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 昌黎祠是內埔地區的客家人所起建的廟宇,至於起建原因必須溯源至唐代時的一段歷史。 韓愈世稱韓昌黎,精通詩文,倡導古文復興,是唐代備受尊崇的儒學泰斗, 被譽為唐宋 八大家之首。不過因為上書諫阻唐憲宗迎佛骨,從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使,上任後,韓愈 關心民瘼、積極興學,使當時得以受教育的客家人感懷在心,後 來這群客家人移居內埔 後,遂興建昌黎祠感念其恩德,並是全台灣唯一祭祀韓愈的廟宇。 根據廟內「內埔昌黎祠重建記」的記載,昌黎祠是在西元1803年由當時的昭武都尉鍾麟江 發起興建,初建時的昌黎祠樣貌古樸典雅,頗有文人雅士的風格,其間經過多次重修,在 民國68年這一次的整建工程中,將部分結構改為鋼筋水泥,使廟宇外觀失去了古典的味道 。雖然如此,昌黎祠內仍然保留許多歷史文物,值得慢慢品味。 廟堂的陳設簡潔,中間主祀韓愈,左右兩旁從祀韓湘和趙德,在斑黃的牆壁上可見「忠孝 節義」四個大字,還有掛的滿滿的准考證影本,其實昌黎祠在早年是內埔地 區的文教中 心,常常延攬名師前來講學,進而使六堆文風興盛,昌黎祠也就成為莘莘學子們祈求學業 順利的寄託了,而屏東縣政府也常舉辦昌黎祠韓愈文化祭系列活 動,藉此讓客家文化能 持續傳承下去。 如果您是考生或是考生家長,不妨到此一遊,祈求金榜題名。 內埔老街範圍包括陽濟路至清華路口、東成路、光明巷,除了老街重要文史建築文才居、 順源酒舖、黎家古宅、鍾家古宅、東望樓、青花巷、老戲院、碾米廠等23處定點的場域。 屏東縣政府決定再造內埔老街和強化氛圍,95年10月內埔老街風華再現活動,已顯出老街 豐盛的生命力。內埔老街在屏東縣內埔鄉廣濟路與光明路交叉口,廟口對面停車場從大樹 進入老街小巷。 停滿莘莘學子的腳踏車 穿過美食街,因不是中午不會特地去拍美食照,客家美食任君選擇。 在陽濟路口有導覽圖 黎家古厝(步雲居)顧名思義,即有著平步青雲的意涵,在午後夕陽映照下,白色牆面顯 得燦然耀眼,反而多了一種耳目一新的悠閒自得情感,門楣內凹三環刻上「步雲居」三字 ,建築裝飾清雅素麗,頗有書香之感。黎家古厝興建時大門刻意將方位朝西南向偏,在入 口處做了內凹型設計,以避免與鍾家古厝形成對衝;整體外觀牆面與其牌樓仍保留的很好 ,比起其他幾間舊宅保存的都還要完整。 對面的鍾家古厝(香谷居)比它建造更早一年,據傳是由於黎家相當喜愛香谷取的建築設 計,因此請來同一匠師設計建築,也由於是出自於同一位師傅所建造,所以外觀設計有些 許相像,沒有印象中傳統建築的古老韻味,反倒是多了些走向現代的潮流感,洗石子外 牆與帶著洋風的建築線條,只有紅瓦屋頂還讓人依稀可辨,同時也是內埔客家 庄建築群 的代表成員之一。 源順輕釀食堂是百年老店,從清朝時期開始,先祖即從事於釀酒(現今的米酒釀製)之製作 ,已是第五代。為了發揚延續祖先的事業,以酒釀,紅糟為主,特別將製酒技術加以改良 ,並延續傳統風味,陸續開發新的美食創作,(新推:酒釀紅豆湯圓)特色美食。(依舊看不 到食物照xd) 「內埔老街風華再現」藝術造街計劃是由米倉藝術家社區協會承辦,藝術家張新丕與曾琬 婷所策劃,以帶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升及活絡當地社區經濟為目標。米倉藝術家協會 以客家藍在內埔老街繪出一條青花巷。 墨香思情入清流,醉翁詩意不在酒,不分青花巷中遊,遍訪桃花何處有。 梁任宏的〈青花巷〉作品,遊客長年走過,地板彩繪已有些失色,牆壁班落。 走進去就是源順輕釀食堂的二樓洋房後門,非請勿入。日據時代的建築,約有百年歷史, 還保存非常完好,也是內埔地區唯一兩樓式古洋房 牛車對面文魁麵店隱身在巷弄之間且也不做招牌,只能待有心人去挖掘囉! 劉家文魁建築物上保留傳統之土磚結構,外混加水泥,在窗戶上仍有以磚砌窗縫,為建築 工法之優異表現,值得鑑賞,估計已有上百年之歷史。因家族大部分成員已搬遷,只留有 ㄧ房在此居住,並在大門前開設麵店,是少有的營業方式之ㄧ。典型的三合院之結構,記 錄著全盛時期的榮耀。屏東縣內埔鄉陽濟路71號(抱歉~麵店照片遺失) 遇到十字路口先轉往東成路。 延路客家古建築 座落於內埔老街上的東望樓是已故醫生劉煥祥醫師所建造,為內埔第一棟的傳統樓房,有 著九十八年的歷史,因大門口面向大武山,而取名為「東望樓」,是客家老祖宗為了勉勵 後代的子孫為人處世要像竹子般正直、且要懂得謙虛,屋脊為燕尾式,也凸顯出了當年大 戶人家氣派。可由郵局斜對面的巷口進入,為陽濟院老街最具特色之建築。係採紅磚建築 ,頂為紅瓦,正面寬為五公尺。為硬山搁擅結構,兩山則以磚牆結構,樑為福州杉,門樓 上則有燕尾背飾,為滴水屋面門罩。後有挑高的樓層,並以木梯面上至小閣樓。 大朵的牡丹花,代表著喜氣跟富貴,常用於客家花布上。南部的客家人以藍染技術著稱, 客家服飾以「客家藍衫」為主;北部的客家人偏愛以花布製作衣褲。 這裡可以通往開基伯公、內埔米廠及三山國王廟。 綠意盎然的前門。 回到十字路口東成路另一邊,元興鐵店第三代主人邱兆華,將原本凋零的老店重修爐灶再 出發。十三歲小學畢業後開始與家人學打鐵,沒想到一打就是四十多年,主要是生產刀類 包括菜刀、水果刀、鐮刀、番刀及鋤頭等農具,依顧客需要訂製、還替人修理 走在內埔老街經過邱兆華經營之打鐵店,它是空間不大的矮房子,門口有一台自己組裝的 鐵鉆,邱先生將使用一百多年殘破爐灶修復後啟用,火爐前有條不紊擺著各式火鉗,顯見 其專業度高,自從九十五年十月內埔老街再造後,這家被人遺忘的老店,現在又勾起起人 們記憶 對面紅磚紅瓦典型客家古建築。 陽濟院老街發展協會https://sites.google.com/site/neibulaojie/ 來到內埔老街可以先到協會裡獲得導覽資訊 由此往走尋找石頭伯公 禾鷝仔是指麻雀的客語,屏東人的發音為ㄌㄨㄛˊ ㄅㄧˋ ㄟ,也就是麻雀在屋簷下 順著標示進去小巷子裡可找到阿招姊面帕粄 進去後左轉 一幅又一幅翠綠山林下旳的鄉村農田景觀 鐵丸石是沉積岩,主要成份是含鐵質的砂岩,主要產於南投縣埔里、國姓,花東與屏東和 宜蘭等地。該石為沉積岩中富集鈣質礦物膠合而成,含鐵較多的鐵質聚合體,俗稱「鐵丸 石」。 原本髒亂不堪的廢棄豬舍改造成社區花園,並取名為東成公園,將無人使用居住的閒置空 間,營造出具人文、藝術的綠休閒氛圍公園,農曆春節還免費提供遊客彩繪燈籠以及穿藍 衫拍照,要讓內埔老街過得更有客家味。 茅廁 石頭伯公位於東成路的巷子裡盡頭,一是老街林家伙房的後方,吳家、李家伙房的門口旁 ,是以靈石為膜拜對象的伯公祠。此地點在三個伙房前的路口,因此由三個伙房的居民所 共管。估算石頭伯公已有百年歷史,是內埔老街內眾所皆知的重要伯公祠。內埔國中工友 退休之李集喜老先生,於民國七十五年出面向附近居民募款,得到非常熱烈的響應而得募 款十幾萬元。用募資興建鐵皮伯公祠,才使伯公免於雨淋,而後祠內增加一匾額和一對木 製對聯。 石頭伯公西邊吳家伙房 石頭伯公東邊李家伙房 往回尋找百年老井頭,在元興鐵店旁的巷子,看見年節壁畫以及指示牌 百年老井頭已封井 回到陽濟路十字路口往老戲院,連鐵窗也能作畫。 甘仔店拔籤仔,太陽大只好用布遮擋。 老房子改用鐵皮屋頂 李家伙房 藍色也是客家常用顏色 非常吸引人目光的一道圍牆 種些花花草草,增添不少生動活潑 清河診所大門,遠遠就看見一個創作壁畫,原來是清河戲院的牆壁。 清河診所,鐵門深鎖的平房建築物,洗石子的外型設計看得出來施工精緻,外觀雖然老舊 但很有老街的懷舊特色,日式風格建築,房子保養仍屬良好完善,診所門口 還有一棵羅 漢松,直徑的樹幹矗立在其中,從窗戶探進去還可以見到診台、藥局、老腳踏車設施,可 以感受得到年代久遠的老診所,當初「把患者當朋友」的理念, 將診所營造出家的感覺 ;可以看到內埔客家人因地制宜,南北分殊、西東各異的在地化客家建築風格,以及不同 於其他地區的客家人文史蹟。 有隻小黑狗在門前睡覺,只能這樣看囉,結果還是吵醒了,狂吠,隔壁鐵欄杆也有一隻加 入狂吠,只好摸著鼻子離開(到處拍照常被狗吠很有經驗慢慢走開就好) 清河戲院是清河診所出資興建,是內埔三家老戲院中唯一倖存沒拆掉,但也改做其它用途 ,只有外牆上偌大的"清河大戲院"字樣依然存在。在內埔老街居民記憶中,40年代到60年 代有內埔、文華以及清河戲院,一共3間電影院,相當熱鬧,堪稱當地戲院的全盛時期, 那些看戲的時光,更是許多老內埔人心中美好的回憶。 回到光明路的龍頸溪溪畔公園 ,在龍頸溪畔的小廟除了著名的六堆天后宮、內埔昌黎祠 外,就是龍頸伯公,園內設施有1.自行車步道區2.陽光廣場區3.古蹟保留區4.印石廣場區 5.伯公廟廣場區。 跨溪對面有座古門遺址 龍頸溪是東港溪的支流,環繞在內埔鄉天后宮與昌黎祠的後方,溪畔綠草如茵楊柳低垂, 夜色降臨時還能品嚐到獨特的「韓愈咖啡」。 拱橋旁處處有韓愈的作品。 頸溪流域是由賴、李、鍾、黃、曾等姓人氏進入開墾,建立了內埔庄;越過廣濟路來到另 一邊公園,有座刻了龍頸溪公園的石牆,附近是停車場,常停滿車輛。 對面有一座鍾家祖祠。 這浮雕看起來十分新穎。設有介紹網站http://chung.org.tw/ 鐘家祖祠旁邊有間老實麵,小時候吃過一次吧已經沒印象了(依舊沒食物照xd) 最後來到李氏宗祠,這車停在古蹟前實在有礙觀瞻,濃濃巴洛克洋樓風情的西式典雅 內田村李氏宗祠屬三合院建築,宗祠除供奉祖先外,也祭拜門、天、龍、井、灶五神,以 維持客家傳統祭祀精神,李家子孫至今仍取古井的水飲用,充份展露飲水思源的觀念。 李氏宗祠的門樓為日本新藝術建築風格,有精美洗石雕塑。 前門的對看堵上寫有李家在內埔的發展歷程,建於光緒年間,昭和三年(1928年)將原本大 門的位置改建成現今所見模樣,1999年為了配合道路拓寬工程,將前門後移三公尺 由天后宮沿龍頸溪畔公園崇文巷走約三百公尺就可見結合巴洛克與日本新藝術風格的李氏 宗祠門樓 周邊景點 屏東科技大學踏青之旅 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阿勃勒~黃金雨之路 2014瑪家鄉之旅~北葉~禮納里~涼山瀑布 2012竹田驛園 萬巒鄉古蹟之旅~五溝水老街+萬巒吊橋 2013 萬金聖誕季-玫瑰聖誕‧愛在萬金漫延 沿山公路之旅~吾拉魯茲永久屋/泰武國小/泰武咖啡/樹蔭大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229.16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ingTung/M.1404009801.A.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