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reschool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一陣子本板網友們在討論數學教育,我一時沒有跟上 個人在大學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研究 也帶過十數位台灣的菁英高中生與大學生 本想對數理教育寫一些心得 但正好看到聯合網路報登出獨立評論@天下,王先生寫的文章 與我有某些想法契合 因此轉貼過來,請大家參考 也讓我騙騙P幣 ================================ Link:http://goo.gl/k2PhFj 未來的菁英不是這樣教出來的/王盈勛 五年一度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日前揭曉,亞裔的演奏者囊括了前五名中的四位,但台灣的 參賽者不在其中(其實也有一位得獎者的父親來自台灣)。這樣的成績引來大學教師「朱 立安」在報端投書,指稱「『去菁英』教育怎贏韓,台灣為何從蕭邦大賽消失」,文如其 題,大意是說,台灣就是因為放棄了(藝術)菁英教育,才在國際競賽中節節敗退,比不 上韓國(首獎得主為韓國演奏者趙成珍)。另聯合報也專文分析〈從蕭邦大賽看國力—南 韓音樂奇蹟〉,引述音樂圈內人的說法,說台灣官方沒sense,不知此類大賽乃國力之展 現,卻未見官方大力支持云云。 這種說法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自然會受到不少家長與學生的認同與歡迎──有多少家長 會認為,自己的小孩不是菁英(或有成為菁英的潛質),所以理應獲得更好的菁英教育? 在急著表態喜歡或不喜歡、支持或不支持所謂的「菁英教育」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先從現 象的觀察開始:如果五分之四的得獎者均為亞裔人士,那「正統的」歐美音樂學習者都到 哪去了?如果得獎即為國力的展現,那不得獎,豈不也就是國力衰微的象徵?而歐美的音 樂學習者得不了獎,是否也因為他們放棄了菁英教育?果真如此,我們是不是該說,韓中 日等這些近年來的得獎常客出身的國家,在音樂的創新與成就上,已然領先古典音樂發源 的老牌歐陸國家呢?偏偏又很少人這樣認為。 台灣的教育者最常見的盲點,就是分不清學習能力與創造力之間的差別。我們把小學一年 級就能說得一口流利英文、或是未滿十歲就能彈高難度的曲目稱之為「神童」或「天才」 。或許在朱立安教授心目中,這種人才多出現幾個,就代表台灣的人才培育或是「菁英」 教育很成功。 但學習能力很好,是否等同於很有創造力呢?我們不能說兩者毫無關係,但這種關係,絕 非很多人認知的接續關係——學習階段表現良好,未來就必然能成為該專業領域開創新局 的人物。英文講得溜,跟能寫出偉大的英文小說,兩者的關係非常薄弱,前者是語言學習 能力好,後者才稱得上是「天才」。 美國學者Jack Horner兒時有讀寫障礙,後來成為全球最頂尖的古生物學家。他在1993年 受邀成為美國傑出成就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chievement)的一員。該學院媒合 「成就者」(achiever),像是美國總統、諾貝爾獎得主、電影明星、運動員等,以及美 國最頂尖的高中生,像是西屋獎與羅德獎學金得主等,目的則是希望成就者能給這些優秀 的高中生一些刺激與啟發,幫助他們將來也能有傑出成就。 但Horner指出,多數參與這個學院的成就者都認為,若是當年的他們,根本不夠格參加高 中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基本上不是同一種人,這些高中生多數是線性思考者( linear thinker),但成就者卻多屬空間思考者(spatial thinker)。而事實也證明, 該學院自1964年創辦以來,只有五、六個人能從高中組跨越到成就組。 對許多專業領域來說,要成為一個好的「學習者」,仰賴的可能是記憶力、腦手協調能力 、或是耐心等等,但要成為這些領域的創新卓越人士,需要的可能是想像力、不滅的熱情 、以及不怕犯錯的勇氣等等,兩者需要的能力存在極大的落差。我們當然也不用否認,學 習能力好的人,也有可能可能取得相當高的成就,在台灣這樣的社會可能也很吃香,但在 這個時代,要成為開創新局的「菁英」,光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是遠遠不足的。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歐美的學生沒贏或贏不了蕭邦鋼琴大賽,在奧林匹亞競賽成績不若亞 洲國家學生,是因為他們國力不如亞洲國家了嗎?我們若從頂尖科學研究或是藝術創作的 成果來看,這恐怕並非事實。更接近適時的可能是,他們比亞洲國家更早體認到,想像力 比知識更重要。我們有太多的「小時了了,大很普通」,並不是因為這些小時了了的學生 長大後遜色了,而是學習與創造,本來就要求的是不同的人的質地,但在亞洲的教育環境 中,卻向來只重視前者輕忽了後者,而我們經常還為此洋洋自得,自認超歐趕美。 台灣需不需要菁英教育?那要看,我們究竟認為,未來的台灣,是更需要有學習能力還是 創造力的人才?在我看來,為了贏得大獎而來的菁英教育,不要也罷。讓孩子們有真正的 自由,發掘他們內在的熱情與興趣,更有助於他們成為各個領域的成就者。未來的菁英, 無法靠過去傳統的菁英教育教出來,也不是靠和韓國競爭比來的。真正有創造力的孩子, 會在自由的土壤中,自己長出來。(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 我前面的文章(有興趣請查我ID)其實提到過 幼兒教育,重點在培養觀察力、理解力、創造力 以及自我管理(成為一個人)的能力 數學教學,亦如是觀 給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74.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446373888.A.639.html ※ 編輯: mechtec (180.177.74.75), 11/01/2015 18:32:09 ※ 編輯: mechtec (180.177.74.75), 11/01/2015 20:02:21
loser1 : 前幾天就享分享您的舊文了,只是怕冒犯。 11/02 13:53
loser1 : 畢竟讓板爸板媽們自己去看比較好。 11/02 13:54
hsinlingchu : 這篇文章很多張冠李戴,請看這五位得獎者都是在歐 11/02 16:48
hsinlingchu : 美 11/02 16:48
hsinlingchu : 受的音樂教育,這表示歐美還是古典音樂界深造 11/02 16:49
hsinlingchu : 的地方。亞洲有很多苦練的學生造就這個成績。 11/02 16:50
hsinlingchu : 另外這些樂器大賽比的是表現力,要比創造力請看 11/02 16:52
hsinlingchu : Tyler Swift, Adele這些人,她們跟這些得獎選手 11/02 16:53
hsinlingchu : 年紀相當,可是成績不只是幾倍而已。 11/02 16:54
hsinlingchu : 每個國家有它的環境和歷史背景,以前台灣 11/02 16:56
hsinlingchu : 填鴉教育著實培養出不少堅實的人才。現在我們 11/02 16:57
hsinlingchu : 改講創造力,可是環境並不支持,真正有創造力的人 11/02 16:58
hsinlingchu : 要受高等教育或創業還是都在歐美。 11/02 16:59
hsinlingchu : 另外,創造力絕對需要學習力和意志力的支撐, 11/02 17:05
hsinlingchu : 我自已在美國看到的,他們培養孩子厲害的 11/02 17:07
hsinlingchu : ㄧ點不在創造力,而是培養孩子「不斷主動學習,而且 11/02 17:08
hsinlingchu : 相信自己」 11/02 17:08
hsinlingchu : ,ㄧ種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11/02 17:09
hsinlingchu : 亞洲普遍把考大學當成人生目標,可是歐美不是 11/02 17:11
hsinlingchu : 創業或創造都發生在十八歲以後。 11/02 17:12
hsuehhm : 台灣小孩不斷學習的動機多只在應付考試...而且學習 11/02 17:36
hsuehhm : 過程不斷受到的挫折,很多學生不相信自己不欣賞自己 11/02 17:37
hsuehhm : 成績好的學生焦慮,成績不好學生更焦慮也更否定自己 11/02 17:37
hsuehhm : 至少大人該把視線放到智育成績外的地方,就算沒有 11/02 17:39
hsuehhm : 學習力、創造力,至少小孩懂得接受自己找自己的出路 11/02 17:40
hsuehhm : 什麼叫"成就者"? 11/02 17:41
hsinlingchu : 是的,我非常贊成放棄模範生選拔,好學生 11/02 18:08
hsinlingchu : 不應該只有一種標準,每個學生的價值都要 11/02 18:09
hsinlingchu : 有機會被認可 11/02 18:09
hsinlingchu : 另外比較現實的一點是,台灣有沒有給多元才能 11/02 18:21
hsinlingchu : 孩子發展的舞台? 11/02 18:22
hsinlingchu : 父母有沒有本事自己幫孩子規劃一條非常軌的路? 11/02 18:24
hsuehhm : 台灣的親師跟大環境多還是相信學業至上。我們管不了 11/03 08:36
hsuehhm : 社會跟老師,至少在家裡別給小孩設限,多欣賞其他 11/03 08:37
hsuehhm : 價值。 11/03 08:37
ladyluck : 我自己是覺得台灣或亞洲的教育方式,對於培養一批 11/04 15:53
ladyluck : 品質劃一足堪企業使用的員工綽綽有餘(但聽說這幾年 11/04 15:53
ladyluck : 台灣連這點都不太行了),但是要說創意跟創新能力, 11/04 15:54
ladyluck : 還真不是這種方式能養成。 11/04 15:55
ladyluck : 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其實也能說是種人才,畢竟 11/04 16:02
ladyluck : 也的確填鴨出某種基本程度,但就少了那種眼界跟精神 11/04 16:03
ladyluck : 。而所謂菁英,畢竟也是有生存者偏差的XDDDD 11/04 16:03
ladyluck : 美國教育的確培養很多優秀人才但一般平民大眾的知識 11/04 16:04
ladyluck : 水平,嗯,其實並沒有很好..... 11/04 16:04